2012年杭州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2012年,杭州市金融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目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全市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一、2012年杭州市金融运行概况
2012年,全市金融运行平稳,融资结构持续改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20.04亿元,增长10.1%,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0.5%,占比较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一)银行业总体稳健,货币信贷运行平稳
全市银行业按照宏观调控要求,认真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信贷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利率水平下行,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1.银行业规模稳步扩大,经营效益有所下滑
截至2012年末,在杭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65家[1],全年实现利润214.43亿元,同比下降44.6%;不良贷款余额269.35亿元,比年初增加134.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3%,比年初上升0.70个百分点。
表1 2012年末杭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2.存款总体增长,季末特征明显
2012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新增1752.57亿元,同比多增298.75亿元;年末存款余额2.01万亿元,增长9.52%。单位存款大幅增加,同比多增305.24亿元,占存款多增额的102.17%。存款稳定性减弱,季末冲高、季初回落特征明显。
3.贷款增长适度,支持重点较为突出
2012年,全市本外币贷款新增1512.42亿元,同比少增158.02亿元。投放节奏较均衡,四个季度贷款增量之比为2.6∶2.8∶1.9∶2.7。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一是实体经济成为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全市批发和零售业本外币贷款新增310.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4%,高于同期贷款增速9.2个百分点。用于企业流动资金的短期贷款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中长期贷款6.1个百分点。二是中小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新增621.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增量的72.1%,比重逐季提高。三是房地产领域贷款增速放缓。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大幅减少。
4.贷款利率下行,民间借贷量缩价跌
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逐季走低,四个季度利率分别为7.99%、7.89%、7.26%和7.16%。利率重心下移,利率上浮贷款占比为78.7%,较上年末下降4.3个百分点(见表2)。由于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投资品市场热度降低,市场主体借贷行为趋于谨慎,民间借贷逐步降温,监测的民间借贷量缩价低,四季度利率较年初下降1.03个百分点。
表2 2012年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 单位:%
注:2012年8—12月统计数据的下浮区间为[0.7—1.0)。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
5.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各国有商业银行在浙江的分支机构改革创新工作有序推进,经营业绩稳步提高。邮储银行改革持续深化,36家二类支行启动改革,正式开业12家。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成果,在杭有1家农商行开业。外资银行地域布局不断优化,澳新在杭州设立分行。浙江省工商信托完成重新登记,省交投集团财务公司获批成立。金融组织快速发展,2012年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37家。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交易有所萎缩
2012年,受国内资本市场环境影响,全市证券市场交易萎缩。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发展总体平稳,证券机构创新发展取得成效,公司债融资较为活跃(见表3)。
表3 2012年证券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证监局。
1.证券期货业稳步发展
2012年末,全市法人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12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见表3)。证券经营机构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3.62万亿元,实现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40.6%。各法人证券公司继续推动证券经纪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期货业发展总体平稳,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3.94万亿元,实现利润6.04亿元,同比增长35.7%。
2.上市融资有所萎缩
2012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78家,其中,中小板块上市公司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7家。资本市场累计融资724.6亿元,其中IPO融资455.1亿元。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更趋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不断丰富,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在杭挂牌成立。
(三)保险业健康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2012年,全市保险业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市场体系日益完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服务领域继续拓宽,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功能有效发挥。
1.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机构634家,新增保险市场主体1家。保险机构、中介机构、行业社团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更趋成熟(见表4)。
表4 2012年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浙江保监局。
2.规模和效益平稳增长
2012年,全市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4%,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17.8%,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17.1%。保险业经营效益继续平稳增长,法人机构偿付能力有所改善,投资收益情况良好。
3.保障功能有效发挥
政策性农业保险平稳推进,参保规模提升,新险种开发加快。政策性农房保险实现承保全覆盖。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企业积极通过保险追偿、赔付挽回损失。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断扩面。
(四)市场融资不断扩大,融资结构继续优化
2012年,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融资规模扩大,市场利率回落,金融资源配置继续优化。
1.直接融资比例继续提高,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全市非金融部门以贷款、债券、股票三种方式融入资金总额的占比分别为72.7∶26.6∶0.7。贷款融资占比下降7.3个百分点,债券融资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463.62亿元,同比增长118%。
2.同业拆借交易增速放缓,资金融入规模缩小
2012年,全市银行间市场成员累计拆借8479.5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较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净拆入资金明显下降,同比少增1682.51亿元。
3.票据业务平稳发展,市场利率明显回落
2012年,全市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696.65万亿元,贴现票据313.92万亿元,同比增加108.14亿元。票据利率回落,全年银票直贴利率和买断式转贴现利率分别为6.33%和5.13%,同比分别下降0.11个和0.16个百分点。
4.黄金市场交投平稳,外汇市场稳步发展
2012年,全市实物黄金成交量65911千克,交易额同比略有下降。截至年末,全市有1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办黄金业务,1家企业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成员单位。全市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24%,全部采用询价交易方式。
(五)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各项业务较快发展
1.信用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2012年,在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推动下,全市以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应用为重点,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和管理,深化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征信系统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征信覆盖面继续扩大,服务对象日益广泛,已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并为法院、政府部门等提供有效服务。全年开通查询用户3.5万个,系统月均查询量376.4万次,同比增长35.1%。
2.支付服务持续完善
2012年,各类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业务成功率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新布放ATM机1506台、POS机47729台,新增特约商户24965个,全市ATM/POS清算资金14210万笔、金额3875亿元,通过大小额支付系统清算各类社会资金7400万笔、金额76.73万亿元。
3.外汇管理服务更加便利
截至2012年末,全市有1000个银行机构网点开办结售汇业务,158个银行机构网点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83个银行机构网点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等外汇金融衍生业务。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全年新登记境外投资外汇登记110笔,中方协议投资总额7.29亿美元。
4.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
2012年,全市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1335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市累计有38家银行、1239家企业与8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参与主体范围和地区分布更加广泛。跨境人民币贸易累计融入资金56亿元,积极满足出口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2年以来,全市金融总量稳步增长、投向重点突出、资金价格趋降,但也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关注。
(一)存款增长稳定性趋弱,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2012年以来,全市存款增长总体平稳,增速一直在10%以下低位运行,但同时存款增长的稳定性减弱,季节性冲高因素特征明显。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在考核压力下,运用理财业务等方式在关键时点加大了存款吸收力度,使得存款在月末、季末等时点冲高现象突出。由于新增存款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当前表外理财产品的特性,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加大。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资产池”模式来运作短期理财业务,而资金主要投向中长期资产,“期限错配”可能带来流动性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排除一些理财资金投向了政策限制性的领域,有些游离于传统的监管方式之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二)潜在资金风险存在,区域信用环境有所影响
2012年以来,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企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经营风险上升,出险情况时有发生。并且三季度以来企业出险仍在持续,出险企业分布从2011年的温州、台州向2012年的杭州、等地区蔓延。资金风险持续攀升,导致区域信用环境趋于紧张,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企业看,投资扩张意愿下降,工业增长潜力令人担忧,正常的商业信用受到冲击,现金交易比重上升,企业间互保意愿下降,担保难问题加剧,对于可抵押资产不足、对担保依赖度较高的小微企业,因“担保难”无法获得银行融资的情况更为突出。从银行看,不良率持续攀升使得各商业银行风险排查、风险管控和风险处置的压力增大,避险意识增强,慎贷、惧贷在基层行也有所体现。
(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显现
受经济形势、信贷政策和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以来金融“贷款难”、“难贷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部分领域银行有放贷意愿但需求下降。对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稳健型中小企业以及个人购房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放贷意愿较强,但受市场不景气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扩大再生产的融资性需求萎缩,房地产调控的常态化也使得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减弱。据调查了解,目前基层商业银行项目储备普遍不足,仅相当于往年的50%左右。另一方面,部分领域资金需求较旺但融资难度上升。对于一些前期投入项目资金较多,后续配套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市场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减弱甚至陷入亏损的企业,现金流日趋紧张,这些企业融资需求强烈,但由于负债率上升,财务指标恶化,难以符合银行审贷要求。此外,房地产、纺织、光伏及政府融资平台等行业领域,受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制约,不同程度存在行业整体性融资门槛抬高现象。
三、预测与展望
2013年,是杭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是加快创新驱动的推进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化年。全市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特别是,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三城三区”建设,以及一系列鼓励浙商创业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优化发展环境等政策的出台,都将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但是,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转型升级的考验下,全市经济仍处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交织的局面,经济发展依然面临挑战,突出表现在:需求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稳增长面临压力;经济结构产业层次较低,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足;部分行业订单需求不旺,综合成本高企,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从金融层面看,保持全市金融平稳运行也面临不少困难:存款市场波动性较大,资金来源约束加剧;新一轮投资周期来临,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增强,信贷保障难度增加;部分地区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金融风险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和信贷合理适度增长,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注释】
[1]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为总行)13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杭州银行为总行)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家,村镇银行4家,外资银行11家,信托公司4家,租赁公司1家,财务公司4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