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算内容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借助于生产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成劳动产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生产费用应当记入产品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也称产品生产成本,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也就是将企业发生的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某一产品应承担的生产费用被称为该产品的制造成本。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指参加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与生产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特定产品而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期间费用不记入产品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有:车间领用制造产品和一般消耗的原材料,从银行提取现金发放工资,计算和分配职工工资,计提职工福利费用、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制造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产品完工、结转完工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等。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主要用来归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应记入产品成本的全部生产费用。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车间工人薪酬及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贷方登记应结转的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及自制半成品;其期末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为了具体反映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和实际生产成本,本账户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设置明细分类账,并可按成本核算对象 (产品种类)进行三级明细核算。“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如表4-13所示。
表4-13 “生产成本”账户的结构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主要用来归集和分配在车间范围内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的生产所发生的不便于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各项间接费用。本账户的借方登记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管理人员薪酬、固定资产折旧、办公费、水电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费用;贷方登记期末分配记入有关成本核算的产品对象的数额,分配后一般无余额。本账户按不同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设置明细分类账。“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如表4-14所示。
表4-14 “制造费用”账户的结构
3.“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主要用于核算企业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各种社会保险费等。本账户的贷方登记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借方登记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及支付的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交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本账户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结构如表4-15所示。
表4-15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结构
4.“累计折旧”账户
“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固定资产的抵减账户,主要用来核算固定资产因磨损而减少的价值。它的贷方登记按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结转的累计折旧减少额。其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现有固定资产已提取的累计折旧额。“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抵消“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余额后,为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即为现有固定资产的净值。“累计折旧”账户的结构如表4-16所示。
表4-16 “累计折旧”账户的结构
5.“库存商品”账户
“库存商品”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主要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以及完工验收入库的来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为外单位修理的代修品等的成本。生产企业的库存商品主要是指产成品。产成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可供销售的产品。本账户的借方登记已经生产完工并验收入库的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贷方登记结转已经出售的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其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库存商品”的账户结构如表4-17所示。
表4-17 “库存商品”账户的结构
(三)主要产品生产业务核算举例
【例4-15】月末,某企业根据本月发料凭证汇总表,共耗用甲材料700000元,其中,A产品耗用400000元,B产品耗用300000元;共耗用乙材料400000元,其中,A产品耗用200000元,B产品耗用200000元;车间一共耗用丙材料1000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库存材料减少1200000元,另一方面也使生产费用增加1200000元,其中,用于产品生产所耗用的,应记入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成本;车间一般耗用的,应记入制造费用。因此,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账户。材料的减少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生产成本的增加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制造费用的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600000
——B产品 500000
制造费用 10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700000
——乙材料 400000
——丙材料 100000
【例4-16】月末,根据本月“工资核算汇总表”,本月应发工资总额为100000元,其中生产A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为50000元,生产B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为3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为8000元,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为12000元。
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应向职工支付的工资增加100000元;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应记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增加88000元 (包括生产工人的工资50000元和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4000元)和应记入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增加12000元。因此,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四个账户。生产工人的工资作为直接生产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作为间接生产费用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厂部管理人员的工资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应付工资的增加是企业负债的增加,应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50000
——B产品 30000
制造费用 8000
管理费用 12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00000
【例4-17】依据 【例4-16】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会引起企业记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记入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的增加,涉及“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三个账户;另一方面也会使企业向职工的负债增加,应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贷方。金额具体计算如下:
A产品生产工人福利费=50000×14%=7000(元)
B产品生产工人福利费=30000×14%=4200(元)
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8000×14%=1120(元)
厂部管理人员福利费=12000×14%=1680(元)
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7000
——B产品 4200
制造费用 1120
管理费用 1680
贷:应付职工薪酬 14000
【例4-18】月末,某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100000元,发放职工工资。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提现和实际发放工资两笔业务,应编制两笔会计分录。
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业务,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100000
贷:库存现金 100000
【例4-19】月末,某企业计算本月应计提折旧7800元,其中,车间用固定资产应计提5000元,厂部用固定资产应计提2800元。
这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应记入生产费用的折旧费用增加7800元;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增加7800元。该项业务涉及“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累计折旧”三个账户。车间折旧费的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厂部折旧费的增加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折旧额的增加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2800
贷:累计折旧 7800
【例4-20】某企业2015年年初已预付全年报纸杂志订阅费1200元,12月末计算本月应分摊的报刊费。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增加,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使预付账款减少,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00
贷:预付账款 100
【例4-21】月末,某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车间办公用品费2000元、水电费3000元。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5000元;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的制造费用增加5000元。该项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和“制造费用”两个账户。制造费用的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的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4-22】承 【例4-15】至 【例4-21】,月末,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
这笔业务的发生,首先应归集计算出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然后对在本月所生产的A、B两种产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配,最后编制会计分录。
当企业在同一月份同一生产车间同时加工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在所加工生产的各种产品之间,选用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常用的分配标准有生产工时和生产工人的工资。
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总额÷分配标准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分配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例4-23】假设该公司采用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对制造费用予以分配,工资比例详见【例4-16】,则计算过程如下。
制造费用总额=100000+8000+1120+6000+5000=12012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120120÷(50000+30000)=1.5015(元)
A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50000×1.5015=75075(元)
B产品应分担的制造费用=30000×1.5015=45045(元)
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75075
——B产品 45045
贷:制造费用 120120
【例4-24】月末,A、B产品全部完工,A产品共2000件,B产品共1000件,已全部验收入库,月初无在产品,计算并结转已完工且验收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
该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一方面表明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应按发生的实际成本转账,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表示产品增加,记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A产品成本=600000+50000+7000+75075=732075(元)
B产品成本=500000+30000+4200+45045=579245(元)
借:库存商品——A产品 732075
——B产品 579245
贷:生产成本——A产品 732075
——B产品 5792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