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Joyce,1882—1941)
作者及作品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自幼喜爱学习语言,后掌握了多种外语。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受了严格的古典文化以及宗教教育。19世纪末,爱尔兰政局动荡不安,罗马天主教势力无孔不入。乔伊斯不满爱尔兰天主教的偏执与狭隘以及都柏林知识界令人窒息的空气,因此大学一毕业便离家赴欧洲大陆,从此长期侨居国外,实施“自我放逐”。他的生活并不安逸,晚年又患严重的眼疾,多年来一直为贫困所困扰,常常食不果腹。
乔伊斯的文学生涯也坎坷不平,由于他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都有高度的实验性,出版时历经磨难,出版后又屡遭非议。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和长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6)、《尤利西斯》(Ulysses,1922)、《芬尼根的苏醒》(Finnegans Wake,1939)。
虽然从1912年离开故乡之后再未返回,但他始终对故乡都柏林怀有深挚的感情,他的小说都是反映都柏林的人和事;由于他本人跳出圈外,故而他所作的评价比较冷静客观。《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带有半自传性质。该小说叙述了斯蒂芬·德迪勒斯心理和艺术的成长历程。他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摆脱爱尔兰在宗教、政治、社会等方面顽固偏见的影响。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开始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鸿篇巨制《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他戏仿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奥德赛》的模式,讲述了一个叫做布卢姆的人及其妻子以及斯蒂芬·德迪勒斯在都柏林一天的生活经历,几乎触及了都柏林的每一个侧面。为了将角色的表面生活和内心活动完整地表现出来,乔伊斯将现实主义的白描与人物内心最隐秘、最随意的思想活动的记述密切地结合起来,大量使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小说应用了历史、文学、宗教以及地理方面的各种典故。语言丰富多彩,夹杂着成语、双关语、文字游戏等。《尤利西斯》深沉复杂,其结构盘根错节,含义有多种解释,反映出作者在人物描写上的深度和广度。尽管难以读懂,它却具有史诗般的分量,被誉为西方文学中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更为难懂的《芬尼根的苏醒》则描述了一个人一夜之间的噩梦和狂想,文中的语言好似梦呓,超越了合理的界限,反映了一个种族的集体无意识。
《都柏林人》共有15篇故事,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其主题是要揭示弥漫于社会生活中的瘫痪状态;这种麻木疲软、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瘫痪状态渗透在都柏林的道德、精神、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普遍气氛。这15篇小说的写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精神上的启示和顿悟。主人公在受尽挫折之后,终于在某一个关键时刻豁然开朗,看清了自己的处境,从中悟出人生的本质。《都柏林人》在结构与技巧上仍然保持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特点,文字还比较清晰,笔法审慎,语气沉静,节奏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没有高度戏剧化的情节与冲突;作者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动人,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琐事的描绘来揭示理想的破灭和人生的本质。乔伊斯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使其表现的主题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是他文学成就的最大特征。他是一位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他对人性的洞察和直率的描述,他在语言应用与文体风格上的创新与探索对20世纪的文学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争议,他终于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一位具有真正创造性的天才,甚至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最富于想象力”的文学巨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