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夜行船 秋思(套数)
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①,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来,今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②。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③。纵荒坟横断碑④,不辨龙蛇⑤。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⑥,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⑦,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⑧,无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⑨,争辜负了锦堂风月⑩?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⑫,葫芦提一向装呆⑬。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⑭?
【注释】
【语译】
人生百年就像一场梦幻,回首往日,事事都值得长叹。昨天春刚来临,今日花已凋残,还不如夜深灭了灯烛,急急地罚酒寻欢。
想秦汉的宫殿,都化作了放牧牛羊的荒草原。不是这样的话,渔夫樵子便没内容闲谈。只见荒坟断碑横七竖八,碑上的文字早已漫漶。
等到坟场成为狐兔出没的地盘,这期间消磨了多少英雄好汉。三国鼎立,也像折鼎那样不能久全。魏么?晋么?都同前朝一般。
老天让你成大款,可别想入非非,一味地盘算。良辰美景总是那样的短暂。富翁们就算是铁石心肝,怎能狠得下性子,把现成的享受白白抛在一边?
眼前的红日就像下坡的车辆,又一次急急地坠下西天。当真它使镜里白发频添。上床脱了鞋子,就不知第二天是否还有机会再穿。别笑我像斑鸠那样不善于经营谋生,我一向保持着糊里糊涂、痴呆懵懂的外观。
我断绝了功名的企求,也摆脱了是非的纠缠。门前清静,不受闹市红尘的沾染。屋角种植绿树,破墙面对青山。更加上竹篱茅舍,足以把身安。
蟋蟀停了鸣叫,方能一觉睡酣,等到晨鸡报晓,俗事又络绎不断:这样的情形何年才完?冷眼观世,只见蚂蚁密麻麻排兵布阵,群蜂乱哄哄采花酿蜜,苍蝇急忙忙争腥逐膻。我向往的是裴度那样的避世隐居,陶渊明那样的同高士结社作伴。我爱秋天的优点:采摘带露的菊花,分擘当令的熟蟹,点燃一堆红叶,把美酒煮暖。想人生饮酒的机会有限,一生遇到的重阳节屈指可算。我吩咐家僮记着:有人问起我的话一律回断,就算孔融前来拜访,也回答他主人醉了,不能出来迎见。
【赏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本篇首支〔夜行船〕,正是古人这种思想的体现。“百岁”与“一梦”的对映,“昨日”与“今朝”的转接,都说明了人生的短暂。何况“往事堪嗟”,短暂的时光中也是悲愁居多,这就引出了及时行乐的欲望。“急罚盏”的急字,将悲愤颓放的神情全盘托出,“夜阑灯灭”,用淳于髡男女合坐灭烛夜饮的典故,表现出了长夜之饮的颓狂。这支曲无论在内容还是营造的气氛上,都起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以下三支曲是“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的具体说明。〔乔木查〕、〔庆宣和〕两支曲回顾历史,一片衰凉荒芜的景象。帝王宫阙剩余了荒坟断碑,英雄豪杰委付与狐踪兔穴,秦、汉、三国,以至“魏耶晋耶”,无不是“往事堪嗟”的过眼烟云。〔落梅风〕一曲则联想到世上的富户们,他们照例已有了行乐的物质条件,却一味孜孜求利,仿佛只有铁做的心肠,其结果是碌碌虚度,“无多时好天良夜”。这三曲意峻语冷,将帝王、豪杰、富家一一抹倒,那么世人所热衷的一切:事业、功名、富贵,就没有丝毫可迷恋的必要了。
〔风入松〕曲转入自身的反思。因为光阴易逝,“疾似下坡车”,转瞬老境将至,随时可能大限临头,所以再没有兴趣去追求和奔竞。“鸠巢计拙”是说自己一事无成,处境潦倒,但由于上述的缘故,守拙、装呆的处世态度也颇可自豪。于是在〔拨不断〕曲中,诗人历述了自己田园隐逸生活的自在与可爱。“红尘”三句鼎足对,清丽疏朗,很使人想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写的境界。
最后一曲〔离亭宴煞〕,集中地表现了诗人鄙夷富贵、恬于隐逸、自在行乐的生活观。富贵场中的争名夺利,从鸡鸣天亮开始,到夜晚上床睡着了才算暂歇,日复一日,永无休止。作者冷眼旁观,复用“密匝匝”三句的三组形象比喻,将这般人的丑恶可憎,刻画得淋漓尽致。以“蚁”、“蜂”、“蝇”之类的虫豸作拟,也见出了他们的渺小和蠢动。诗人愤世嫉俗之余,转回了自己所珍护的世界:仰慕的是洁身避俗的贤人高士,爱好的是放酒畅怀的隐居生活。末尾叙出的重阳时令,点应“秋思”的题目。全篇以饮酒始,以饮酒结,中间纵兴放歌,酣畅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及观念。
这首作品历来受到文人的推崇,有“元人第一”、“套数中第一”、“万中无一”等极高的评价,欣赏它的“沉深逸宕”、“放逸宏丽”、“不重韵、无衬字(?)、韵险语俊”不一。不过在我们看来,作品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在语言上,常常是警拔生动,淋漓奔放,或者看似冷静平常,实则耐人咀嚼寻味。如“鼎足虽坚半腰里折”、“上床与鞋履相别”、“青山正补墙头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等。这些语句不事雕琢,与诗词的风味迥然不同,却一样地有着艺术上的感染力。这种接近生活语言的艺术语言,就是元曲中的所谓“当行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