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1〕,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2〕,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3〕,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4〕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余,其大略欲相扳〔5〕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尝云尔。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释】
〔1〕子固:即曾巩,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正之:孙侔,为文奇古,终身不仕。
〔3〕辞:言辞,指书信。币:相互赠送的礼物。
〔4〕若:与,和。
〔5〕扳:挽引。
美文共赏
曾巩,字子固,是王安石的好友,他们都是有志青年,携手共进。起初是曾巩撰写《怀友》一文赠王安石,然后王安石即撰写此文作答。这篇文章写于宋仁宗庆历三年,王安石在扬州任签书淮南判官的时候。
文章简约地介绍了二贤人曾巩和孙侔;中间叙述曾巩和孙侔虽然素不相互交往,但是都学圣人,所以能相似,又互相信赖,彼此勉励,“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最后说明回赠本文的意图,是为了互相慰勉,一起追求圣贤之道。文章不拘泥常规,感情真挚,言简意赅,以孙侔陪衬曾巩,则更加突出了曾巩,同时又把自己的看法融入其中,进行归纳,进而互相映衬,令人回味。
本篇名句
驾着车子稳步前进,碾过中庸的门庭而进入内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