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题质量评价

试题质量评价

时间:2023-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章 试卷制作与分析“最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第九章 试卷制作与分析

“最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测试。测试的意义有两个:一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是考试的反馈功能,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二是为了让学生从考试中得到激励,以凸显考试的激励功能,通过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测试的这两个功能,应以激励性为主,反馈性为辅。

第一节 小学语文测试题型简介

研究语文测试,必须要熟悉流行于当前各种类型考试中的各种规范的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的类型很多,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了解和掌握一些试题的类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因此而放松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松了基本能力的训练,那就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下面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文试题。

一、客观题型

客观题型是设计出题时已经确定了标准答案的题型。不同考生的正确答案是相同的,不同评卷者的评分标准也都是相同的。客观题型的主要优点是评分客观、准确,可取得有代表性的试题样本,可测试一般的能力;缺点主要是较难测试高层次的较复杂的能力(如组织、表达、创新等),也较难测试考生的思维过程(只能显示思维的结果)。小学语文测试中常用的客观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配伍题、归类题、排列题、客观性填空题等。

(一)判断题

判断题是先给出一个含义完整的命题,然后要求考生判断这个命题的是非、正误的题型。这类题型可以看作是具有两个备选答案(选择项)的选择题。

【例1】请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边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调皮”“调换”的“调”读音是“tiáo”。 (  )

(2)“央求”的近义词是“要求”。 (  )

判断题命题容易,评卷容易,但有50%的机会猜对答案,故信度不大。所以,现在一些上档次的语文考试基本不用判断题。

(二)选择题

选择题是要求考生从题目所供的信息(备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题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题干,即向考生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或者是一个或数个不完整的陈述;另一部分提供2~5个备选答案(选择项),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目要求。在一道选择题中,按照题意的要求,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称为单项选择题,一般设4个选择项。小学语文测试一般都用单一选择题。

【例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无颜 见人(   )  五颜 六色(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

A.脸上的表情;    B.体面,面子;  C.颜色;  D.姓

(2)保证书 (    )  楷书 (    )  家书 抵万金(    )

A.写字; B.字体; C.书信; D.文件

选择题以评分客观为优点,可以增大一张考卷的覆盖面,信度较大,便于利用计算机阅卷,减少了阅卷者繁重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选择题可以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测量考生的应用、评价能力。选择题也有它的缺点,如:命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易编拟迷惑性较强的诱答;不易测试考生的发散思维、完整的推理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可以猜测正确的答案,即使什么都不懂,四选一式的单一选择题选对的可能性也有25%。

(三)配伍题

配伍题也叫匹配题,是将众多具有对应关系的事物拆散开来,错综排列,要求考生将这些对应关系的事物一一搭配、联系起来的题型。配伍题很像判断题和选择题,它们都是用反应项来匹配刺激项。只不过判断题和选择题只有一个刺激项(题干)和两至多个反应项(选项);而配伍题有更多的刺激项与反应项对应。配伍题可以完全匹配(刺激项与反应项数目相等),也可以不完全匹配(反应项多于刺激项)。一般刺激项和反应项分别排列。刺激项放在左边或上边,反应项放在右边或下边。一个反应项只能使用一次,或根本不用。

【例3】先填空,然后把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连线。

围(  )救赵     蔺相如

完(  )归赵     曹操

望(  )止渴     苻坚

草木(  )兵     孙膑

配伍题编制容易,因项目较多,故覆盖面较大。用这种题型可以测量语文知识的概念与事实之间的关系,优点与多项选择题相同。一般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可以测量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归类题

归类题是要求考生按照某一标准,如语法、文体、年代、作品作家、人物性格、表现手法等,把若干语文知识的概念归类,使之成为合理的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的题型。这种题型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编有序数的选项;第二部分是类别名称;第三部分是答案位置。归类题可以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可以测量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下面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归类题。

【例4】先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

平易(  )人  垂头(  )气  同心(  )力

白手(  )家  自作自(  )  表(  )如一

(1)褒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贬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排列题

排列题是要求考生按照某一标准将次序混乱的概念、句子等排列成一定的顺序的题型。试题中所要排列的概念、句子都有标号,答题时只需把标号调整即可,不必抄录原文。排列题可以用来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可以测量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5】把下面一段错乱的话,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写出序号即可。

①只见在浓绿的叶子中,几朵水仙花笑盈盈地站在那儿,微微地摇着身姿,真是可爱极了。

②我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好,就下了床,跑到窗前一看,太好了!

③我心里不由一动:莫非水仙花开了?

④我立刻感到像喝了蜜水似的,心里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劳动的成果啊!

⑤清晨,我被一阵鞭炮声惊醒以后,立即闻到一股沁人的香味。

(六)填空题

填空题又叫填充题,是要求考生将试题中空缺的字、词、句补填出来的题型。客观性填空题答题的限制较多,思考的范围小,有唯一的答案,评分比较方便、准确。客观性填空题主要用于测量考生的识记能力,常用于默写诗文名句,也用于测量考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

【例6】按课文或积累的内容填空。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______,而且伸向______ ,伸得远远的。______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 ______,无论是______ ,还是______ 还是冬天,它们 总是那么______ 。

还有一种填空题,要求答题人填写的不是试题中空缺的字、词、句,而是要求答题人仔细考虑问题情境,写出符合问题情境的词语或名言佳句。这种题目测试的已不是答题人的识记能力,而是逻辑分析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

【例7】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导游小李领着一队华侨周游全国。应游客的要求,需要边赏景边吟诗。猜猜看,小李会怎样答:站在庐山脚下,小李吟道______,______;横渡长江时,小李吟道______,______;听到瘦西湖内的民乐演奏,小李吟道______,______。

二、主观题型

主观题型相对客观性题型而言,是指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可以自由地回答,评卷者依据考生答案的具体情况可以酌情给分的题型。主观题型的优点主要在于可测试高层次的较复杂的能力,可测试考生的思维过程及结果,缺点主要是较难取得有代表性的试题样本,也较难控制评分误差。语文测试的主观题,在评分要求上应注意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考生的语言能力作为一个评分因素,这是和其他学科测试有所不同的地方。语文测试中常用的主观题型有造句题、主观性填空题、改错题、作文题等。

当然,主观性题型也给评分带来困难,评分费时,而且误差较客观题型大。

(一)造句题

造句题是一种颇能体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好题型。目前,有三种题型经常见到:一种是给出确定的词语造句,也可自选词语造句,如例8;另一种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同一词语不同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例9;第三种是考查学生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深度,然后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出这个词语的意思。要想做好这种题型,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广博的语言积累和较纯熟的表达能力,是新颖的、难度较高的综合造句题型;如例10。

【例8】

说到象棋,我会想到这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一个说 一句话:

【例9】根据词语的不同释义分别造句。

澄清:(1)形容水清;(2)搞清楚,弄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请描写一个老人饱经风霜的样子。(注意句子中不能出现“饱经风霜”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观性填空题

主观性填空题限制较少,有较广阔的思维空间,自由发挥的余地大,答案灵活多样,可以测量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能反应和区别考生的高层次能力和智力水平。实际上,这种题目与简答题接近。

【例11】假如你是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写开场白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简答题是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让考生作简短扼要回答的题型。简答题答案通常只有几个字或一、两句话。简答题可以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也可以测量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12】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 ______,在江天交界处 ______地______ ,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段文字中,“______”用得特别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题有一定的限制,答案简明扼要,评分方便,误差较小,但简答题往往不能测量较复杂的知识和能力,并且,有些题目可以有多个答案,评分难以完全客观。

(四)改错题

命题者提供一段标点、用词、句法等方面有毛病的文字,要求考生指出这些毛病并予以改正,这种题型称为改错题。改错题可测试考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正确表达能力。

【例13】综合改错

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加勤奋。这学期,我们班同学阅读了“红楼梦”“爱的教育”等课外书。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级”的光荣称号。

(五)作文题

作文题是语文训练的传统题型之一,也是语文测试中最大型的主观性试题,它作答灵活,答案篇幅长,占分比重大,测试功能全面,其地位、作用其他题型无法替代。作文题是对考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综合测量的题型,有人说,学生语文水平怎样,一篇作文就可掂出分量,有一定的道理。

作文题从出题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从限制多少和篇幅长短看可以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从命题内容来看,可分为记叙作文、感悟作文和想象作文等。下面择要介绍几种。

其一,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就是向考生直接或间接出示作文题目,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作文题型。小学阶段的命题作文,主要是写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例14】请以“说说我的习惯”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其二,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习作。材料作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

【例15】把下面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改写成为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要求:(1)想象要合理,可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2)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其三,看图作文。就是先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根据图画的内容或意思来写一篇作文。严格说来,它应属于材料作文的一种。低、中年级经常以看图作文的形式命题。看图作文有单幅图作文和多幅图作文两种。看图作文常常在图画部分外,附有文字说明或要求。这些说明或要求,有些作画面内容的暗示,有些提供作文的一些条件或限制,写作时必须看清。要抓住图中的主要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根据人物的表情、行动,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和语言、心理活动,根据事情的发生,想象出发展、高潮和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饱满。要拟定适合图意的提纲,恰当地组织材料,安排层次,分清详略。

【例16】请根据图画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其四,想象作文。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作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想象作文是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题材,但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命题。

【例17】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如果不配眼镜,上课就看不清黑板,很麻烦。未来的孩子上课还会有这种情况吗?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的教室》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层次清楚,文从字顺,不少于350字。

作文题的缺点是设计难度大,阅卷费时费劲,不能用机器阅卷,而且评分标准难以掌握,评分误差难以控制。

三、综合题型

综合题是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若干段文字)后解答若干小题的题型。从测试内容上看,这些题目可以涉及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各个方面;从测试题型上看,综合题型可以由客观性试题或主观性试题构成,也可以是客观题与主观题混合编制;从测试功能上看,可以测量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18】请阅读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做题。

语言的魅力

在(繁忙 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①)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①)在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②)是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②)是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②)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叹息 叹气)着回答:“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把木牌悄悄翻过来,拿起笔写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离开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那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钱的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为文中(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2分)

A.一面……一面……    B.不是……就是……

C.不管……还……都…… D.不是……而是……

E.尽管……还……都……

3.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2分)

无动于衷:

衣衫褴褛:

4.认真读文章,完成表格并回答。(2+2=4分)

(1)

(2)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当人们读到木牌上的字时,想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想着,想着,就送钱给盲老人了。

5.你觉得语言的魅力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比谁的回答更具有“语言的魅力”。(1分)

冰雪融化了,变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试卷制作程序(以第三学段为例)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命题制卷能力堪忧;一些语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尽如人意,面对语文教学的新形势不知所措,只能依赖别人度日是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试卷贩子乘虚而入,一些语文教师靠买试卷应付,又阻碍了自己命题能力的提高。如此恶性循环,命题制卷似乎成了少数事业心较强的教师的“专利”,能独当一面,自己命题制卷者越来越少。实际上,命题制卷的过程就是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过程,就是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能力,使之适应日新月异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能不为!更何况别人命题的试卷不一定适应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自己的学生。

一、拟订编题计划

测试按其使用目的可分为成绩测试、水平测试和学能测试。测试的目的不同,测试的内容、方法、乃至试题的难度等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属于水平测试,它要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由高等学校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要求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比如,一般学校的毕业考试,因其参加对象为全体应届毕业生,为成绩测试,其目的是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毕业,故难度不宜过高。再如,一般的单元测验虽然也是成绩测试,但却是一种总结性测试,故难度可稍大于毕业考试,而低于选拔性考试。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测量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就当前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基本上就是用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对照作出的评价。除了选拔性考试(另外制订“考试说明”)外,语文考试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一致。

一般说来,我们编制单元试卷和期中、期末试题时要根据“最新课标”和教材来进行。

编题计划的内容主要有:测试的内容包括哪几项?试卷的内容各项占分比例如何?试卷的各类题型占分比例如何?答卷方式是什么?答卷时间有多长?

对于小学语文考试的目标制订,目前采纳的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把语文认知目标分为五级: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作文可归入应用层次,也可归入综合层次);也有分为六级(增加“评价”)的;也有分为三级的(仅为“识记、理解、运用”)。

分数的分配,根据教学和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或授课时数的多少而定。一般要考虑知识内容的分数分配和认知能力的分数分配。

认知能力的分数分配,一般的比例是:识记25%、理解35%、应用40%。从发展的观念看,应用的比例要提高。

制订编题计划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

其一,要明确考试的目的、功能。语文考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应根据不同的考试的目的,即要明确测量什么知识,测量哪些能力,以选择不同的试卷样式,编制相应的测试题进行考试。要明确考试的功能——是选拔性的,还是教学质量评价或是诊断学习困难。

其二,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其考试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以全面测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考试内容偏差,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考试按测试目的还要突出重点,年级不同,测试的重点也不同。

例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苏教版五下)

在我国近5000年的岁月里,发生了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如 ______、______;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如 ______的司马迁、______的郑和、______ 的______ ;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句,春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夏日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光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让我不由得高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本题主要考查“故事”“人物”和“古诗”等各方面内容。首先,“故事”直接取材于课文“我读书,我快乐”板块,这一板块主要是向学生推荐《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其次,“人物”主要是考查本册书中一些典型人物的特点,除了司马迁、郑和之外,还有阿炳、海伦·凯勒、爱因斯坦、彭德怀等,所以出题者又留出了两个空,这样能考出学生灵活掌握程度,显示了试题的开放性;第三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和理解归类能力。总之,本试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教材的精髓部分,使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有所体现,而且新颖灵活,是一个优秀的试题设计。

其三,要题量适当,难度适中。除速度测试外,一般的测试都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答题时间。题量一般以中等生为参照标准,以他们能答完全部试题,并留有一定的检查时间为宜。

难度不仅关系着试卷的质量,而且控制着测试的区分度,一般以难度为0.50左右的试卷区分度最大。测试难度,应按照目的要求而定。

其四,试题的题干要明确,表达要清晰。每一道试题,要求学生回答什么,应该清楚明白,简明扼要。不可概念不清、模棱两可,重复繁琐;更不可产生歧义。为避免歧义,现在一般以提供答案范例的形式出现。

如: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原句)百货大楼里,自动扶梯送顾客上楼。

(改句)百货大楼里,自动扶梯把顾客送上楼。

(原句)小巧的精品屋和品牌专卖店吸引了许多顾客。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五,各试题应相对独立。试题之间不可连环,不可以前面一题的答案作为后面一题答题的条件,以避免连续失分。试题不可有暗示性,如一些试题的答案正好在另一些试题的题目中出现,如此不能测出学生的真实成绩。

其六,命题要便于评分标准的制定和操作。

二、制作课内阅读综合理解题

制作题目之前,必须明确“最新课标”对本学段阅读的要求。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然后,依据所使用的教材,把“最新课标”中的目标具体化,然后设计成题目。

【案例】

阅读下面这个语段,依次回答后面的问题。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 __________________,飞向 ____________,飞向 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 。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1.请将第一句话补充完整。

2.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有“飞向”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战士们 __________________。朗读这段话时应该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

【分析】

本题阅读文本出自《大江保卫战》第五自然段。命题理由如下:

其一,这一自然段的感情充沛,写法独特,标点使用有特色,又是要求背诵积累的段落。

其二,第2题,主要考查了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是考查了分号和省略号的用法,符合“最新课标”“阅读”第6条要求。

其三,第3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考查排比句的用法,体会揣摩表达的情感;二是考查学生“有感情地读书”,分别符合“最新课标”“阅读”第1、4、5条要求。

可见,本试题能精选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紧扣课程标准来命题,值得借鉴。

三、制作课外阅读综合理解题

课外阅读综合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课外阅读选文要注意符合儿童阅读水平,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有利于“最新课标”的目标考核;最好还要与课内阅读不同文体或不同风格呼应,相得益彰,以便于考核的覆盖面更大些。

【案例】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依次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 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气球的老人推着货

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躺着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孩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显得十分自卑。

几个放飞氢气球的小孩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

当时,我对老人的话并不在意,也没有领会,后来渐渐长大,老人的这席话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深,至今难忘。那个小孩就是基恩。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彩缤纷——(    )    嬉戏——(    )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划“~~

”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基恩,谈谈你长大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试题第1题和第3题,实际是考查学生能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能力,符合“最新课标”“阅读”第3条要求,不同的是第一题考查的是词,第三题考查的是句;第2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符合“最新课标”“阅读”第4条要求;第4题谈感受,主要考查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符合“最新课标”“阅读”第4条要求。

可见,本试题考查点较全面,分别测试了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并与课内阅读相互补充,构成了较完整的目标考查体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好试题。

四、制作作文题

首先,明确“最新课标”对本学段习作的要求: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其次,要围绕教材习作训练考虑命题范围和形式。

【案例】

你的同学中一定有许多“高手”,如“解题高手”“写作高手”“绘画高手”“跳绳高手”……将你对他(她)的了解写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他(她),力求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分析】

本习作命题和教材习作5训练内容基本相似。不过,如果学生不理解“高手”就是“小能人”的意思,恐怕就会另起炉灶,影响到作文水平的发挥。本命题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能紧扣“最新课标”的要求,如:让学生写他们所了解的诸多高手,其实就是考查他们是否会观察生活,会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符合“最新课标”“习作”第2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第3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要求。另外,命题中“让更多的人认识他(她)”的表述,是本次习作的目的,是为了需要而作,这和“最新课标”“习作”第1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要求相吻合。这样的表述目的明确,内容清晰,要求规范,不失为一个高水平的作文命题。

五、制作积累运用题

语文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践表明,广泛读书、大量积累和运用是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捷径。没有积累,就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长期”,才能形成有效的语言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积累的薄弱成了他们的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瓶颈。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奠基,那些方法和技能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教师重视了语文的积累。他们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名言佳句、歇后语、谚语和成语等,可谓“鲸吞”,但是对“运用”却很少涉及。殊不知,运用是最好的积累。运用才能把死的积累变成活的语言,由“一潭死水”变成“一泓清泉”。古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也就是说,只有在运用时,才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的薄弱,还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

“积累和运用”命题设计能给广大教师一个明确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设计优秀的“积累和运用”的试题呢?我们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依据教材,举一反三

“积累和运用”的命题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因为教材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选的,立意深远、语言规范、普适性强。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1“语文与生活”板块,让学生猜四个字谜,然后探究出来这些字谜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比如第三个字谜“田上一棵小草,小狗守得牢牢。弟弟见了抱它,老鼠见了逃跑。”“田上一棵小草”即“苗”字;“小狗守得牢牢”不就是反犬旁吗?两者合起来就是“猫”字,后半部分影射字义。谜底就是“猫”字确定无误了。字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它既可发展语言,又可发展思维,是一个值得积累和运用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可设计如下题目,来考查学生的创作字谜能力和想象力。例:

谜语天地

从“哭、休、钉、众、笔”几个字中,任选一个来创作字谜。

谜面:谜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归类识记,厚积薄发

大量积累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佳句等都可丰富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数量,“不解其味”,恐怕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把相同的或相似的成语集中记忆,这样效果最佳,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我们命题时,要向这方面引导。例:

按要求写词语

1.写三个含有“看”意思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三个写人仪表神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到“郑和下西洋”,我想起这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设情境,综合运用

当学生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引导他们恰当地使用。这时候,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综合使用所积累的语言。这种命题形式多样、新颖灵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例: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或诗句。

夏日炎炎,我们来到西湖风景区游玩,那里的荷花开了,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荡舟湖上,让人 _______________。“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忽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雨倾盆而下,把我们淋了个透,而湖那边却仍然是艳阳高照,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精心命题,促进读书

“最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那么,如何落实这些好的建议呢?以考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通过检测,引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读,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进行思考和感悟。例:

这学期你看过的课外书

第三节 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每次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对试卷结构、学生考试状况的一种综合分析,是一种客观的教学反思行为。其中包括对教师前一阶段教的情况的反思,对学生前一阶段学的情况的反思,对本次考试的反思,同时也是对教师命题水平的反思。

如果不进行试卷分析,那么本次测试无论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都毫无意义,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已。当然,有些教师的试卷分析是低效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科学地分析试卷。实际上,试卷分析能力,是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有助于充分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见,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二、试卷分析报告的构成

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报告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即试卷评价(命题质量评价)、成绩统计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等,简称“一查”“二统”“三找”“四改”。

(一)一查——查命题质量

首先是试卷的信度。测试信度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

其次是试卷的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试卷完成度是多少?是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有无偏题、怪题等;另有命题覆盖范围分析,各种题型在教材中的章节分布,是否覆盖所有章节,有哪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是否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察是否都能够兼顾到。

第三是试卷的区分度。即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第四是试卷的效度。即该次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

(注: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将在本节第四部分具体讲述。)

第五是命题建议。通过分析学生做题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命题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命题人(包括自己)编制试题趋于最优化。

(二)二统——成绩统计及分析

成绩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一分三率”统计。一分即平均分,三率即及格率、优秀率(80分以上)、低分率(40分以下),三率计算分别是及格人数、优秀人数、低分人数除以班级人数乘以100%。

其二,分数段统计。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可按10分为一段进行统计各个分数段有多少人,这样能清楚地看到各类学生的分布情况。

其三,各题的得失分及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每道题的得失分是多少或者说正确率是多少,每一大题的难度系数怎样,平均得分情况怎样,各个分数段中的学生在这种题型中的得失分情况如何,是否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三)三找——找存在问题

其一,通过学生的考试分数,找出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从平均分看,与平行班、与以前考试比较,如果低于正常值,或有较大差距,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班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驾驭教材能力不强,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或者是工作态度不好,责任感欠强等等。从一分三率可以客观看出班级学生的层次,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如果差生人数多,说明教学中不够重视补差工作。如果优分人数少,说明平时提优不够。从最高分可以看出自己教学的全面性。一般来讲,在平行班级中,优秀学生的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如果本班的最高分与其它班级相差较大,(低于5分)那就要反思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够,教学有无疏漏之处。从分数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在各个层次上的分布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情况查漏补缺。

其二,从卷面答题情况看,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考试,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是知识的问题,还是能力的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教材问题,还是试卷问题?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典型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每一种题型从得失分看出学生问题所在。不同的题型,诊断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误区。当然,教师分析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从中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客观情况。

(四)四改——寻求改进措施

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清病因后对症下药,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教师心中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提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提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若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的措施。

三、试卷分析讲评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其一为及时性。每次测试后,学生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道正确答案及出错的原因,他们对试卷内容及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仍然记忆清晰,这时讲评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二为延伸拓展性。讲评时,教师可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引申出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并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其三为师生互动。试卷分析,不仅教师要分析,学生也要分析。从学生方面而言,可从同伴和教师所给的信息反馈中注意到自己的弱点,并通过互动来克服弱点,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对教师而言,通过试卷讲评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进行修改、调整,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其四为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横向比较”指平行班级的比较,与兄弟学校比较,通过比较,看出自己班的成绩的大致位置;“纵向比较”指自己与以往考试的比较,通过比较,看出自己是否进步。

其五为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例如,既要计算出每道题的得失分率,也要分析得失分的原因。

其六为激励性。“这样容易的题目都解不出来?”“这些内容我平时是否再三强调过?”“这道题我都讲过好几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这是考前刚刚讲过的”等。一味地责怪、批评学生,甚至冷嘲热讽,只会导致学生情绪紧张,思维迟缓,对学习望而生畏,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影响师生的情感。

教师应借助讲评课的契机,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对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和他们一起寻找原因,一起研究怎样做才能修正为正确答案。鼓励其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奋起直追。

其七为巩固性。为了切实提高讲评效果,必须让学生及时消化讲评内容。因此,每次讲评后,要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特别是在未评讲前分析不出原因的题目摘抄到错题本上,并附上分析或举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把试卷内容变少变精,利于记忆与查阅,还可以避免一错再错。教师也应整理讲评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易错题,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准备。

其八为课堂讲评与课后个别辅导相结合。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这就需要教师课后与学生个别交换意见,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在批改试卷和对试卷统计分析时注意对这些学生解题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记录。

四、试卷的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

试卷分析可以量化,用科学的可靠的数据说明问题,主要就是对试卷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的分析。

(一)试卷的信度

测试信度也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可靠。也就是说,测试的成绩是不是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语言水平。例如,如果同一套试卷在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的数次测试中,受试者的分数忽高忽低,则说明该测试缺乏信度。测试的信度与测试的效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只有信度较高的测试才能有较高的效度,但效度较高不能保证信度也一定较高。测试的信度主要涉及试题本身的可靠性和评分的可靠性这两个方面。试题本身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试题的范围、数量、试题的区分度等因素;评分是否可靠则要看评分标准是否客观和准确。

测试的信度通常用一种相关系数(即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表示,相关系数越大,信度则越高。当系数为1.00时,说明测试的可靠性达到最高程度;而系数是0.00时,则测试的可靠性降到最低程度。在一般情况下,系数不会高到1.00,也不会降到0.00,而是在两者之间。对信度指数的要求因测试类别的不同而不同,人们通常对标准化测试的信度系数要求在0.90以上,例如“托福”的信度大致为0.95,而课堂测试的信度系数则以0.70—0.80之间为可接受性系数。

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结果。影响试卷信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是否使用ABC卷随机抽取试题。

(2)教师考前是否划定考试范围。

(3)试题是否效度高,质量可靠。

(4)考试是否保密措施可靠。

(5)是否严格执行考试纪律。

(6)阅卷标准是否严格、规范、统一。

(7)是否集体阅卷且实行流水作业,复核认真。

(二)试卷的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系数如果为1.0,表明所有的学生都答对了题目;难度系数如果为0,则表明所有的学生都答不出。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系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三)试卷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区分度高的考试,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比例,如果某一分数区间学生相对集中,高分太多或不及格太多的考试,区分度则低。

如上,最简单的区分度计算方法如下:将全体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列,将总分最高的27%的考生定为高分组,总分最低的27%考生定为低分组,再分别计算各组的平均分。如:一份满分100分的试卷,高分组平均得分90分,低分组平均得分60分,则区分度为2(90—60)/100=0.6。一道题值2分的试题,高分组平均得分1.5分,低分组平均得分0.5分,则区分度为2(1.5—0.5)/2=1。

对试题区分度,有一般的要求。

区分度(D)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通常D为正值,称为积极区分;D为负值称为消极区分;D值为0称为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试题,其D值越大,区分的效果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要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够应淘汰。

区分度与难度密切相关,难度过大或过小的试题区分度往往较低,而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往往较高。所以说,调整试题区分度的最佳途径就是调整试题的难度。

(四)试卷的效度

测试效度亦称测试的有效性,指一套测试对应该测试的内容所测的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例如用听写来测量学生的听觉能力,其效度是不理想的,因为书面记录有声语言不仅涉及学生的听觉能力,而且还与他们的书写速度、拼写能力、语法知识、记忆能力和对全文的理解能力等有关。

效度指考试的准确性,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效度高的试卷,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根据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进行命题,且各单元试题分数分配与学时数分配基本保持一致,成正比关系,这是保证考试效度的基础。其它影响效度的因素有:是否在命题的同时制订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是否集体阅卷且实行流水作业;复核是否认真;分数是否真实等。

一般来说,对某次测试的效度进行检验时,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试卷的内容进行考查以外,还须采用计算相关系数的定量方法,即计算出本次试卷与另一份已被确定能正确反映受试者水平的试卷之间的相关系数。系数高则有效性大。课堂测试的效度应在0.4—0.7之间,规模较大的测试其效度应在0.7以上。

当然,目前利用SPSS软件(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一种在世界社会科学范围应用最分析为广泛的统计软件),我们可以轻松得到试卷的频数分析和难易度、区分度、信度等统计工作。

第五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及评述

下面是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中心校高坤涛老师写的关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的质量分析报告。(试题见本节第五部分)我们将结合此例,具体阐述试卷分析的写法。

一、试题质量评价

(一)分析

1.试卷的信度、难度、效度、区分度

本学期六年级语文试卷由区教研室命题,统一考试,流水阅卷,组织严密,措施得当,故而信度高,信度系数为0.91;本次试卷由七大块组成,考查灵活,没有偏题、怪题,难易适中,难度系数为0.22;本次命题内容含量大,基本上涵盖了这学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效度为0.81;本试卷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通过成绩统计可以看出,对各种层次的学生区分明显,区分度为0.28;总之,通过常模计算,本试题信度、难度、区分度和效度均在好的行列,是一份高水平的试卷。

2.命题建议

课外阅读应出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题目,来考查学生整体感知和理清思路的能力;另外,也应加强写法方面的考查,比如:文中哪些写法值得你借鉴,可选择一点或几点说说,以引发学生思考。

(二)评述

高老师首先通过科学计算,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试卷的信度、难度、效度、区分度。能把试题和课程标准对照研究,分别概括出本试卷的信度、难度、效度、区分度的突出特点,这说明高老师具有很深的理论水准;其次,高老师提出的命题建议切中时弊,恰到好处。对照“最新课标”,课文概括能力和文章写法的感悟能力这两个方面的确都是高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然而,我们的课堂对之却轻而视之,不能不令人反思。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一)分析

1.成绩统计

六年级1班应考人数:45;参加考试人数:45;最高分:100,最低分:36,平均分:84.5,优生率:59%,及格率:90.9%,低分率:2.3%

学生成绩分数段统计:

2.分析

(1)第一、二题主要考查生字词及句子,少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对同音字区分不好,对于修改病句还有部分学生修改不够彻底,陈述句与反问句句型转换不牢固。

(2)第三、四题主要考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3)第五题课内知识回顾,学生掌握还可以。

(4)第六题阅读题,一个课内阅读一个课外阅读。多数学生完成很好,少数学生平时对这类题就完成欠佳。

(5)第七题习作,此题看似简单,但学生对习作要求的把握不够,不能通过具体一二件事来写。

(二)评述

高老师首先对本班这次成绩进行“精打细算”,准确地算出了一分三率,这为下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高老师又逐题分析了学生做题情况,特别是做得不好的方面,做了细致的记录和统计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

1.按平均分和平行班比较,我班位居第二;和本学期期中考试相比,大部分同学成绩有较大提高,说明我采取的“加强课外阅读和作文指导的措施”已经奏效。

2.从三率来看,优秀率较以前提高了8个百分点,说明我采取的培优措施比较得力;而低分率没有改变,那4名同学依然没有及格,说明补差措施还需认真考虑。

3.学生在积累运用这一题失分较多。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同学不会填空,这说明平时积累少的缘故;“这就教育我们小学生__________ ”学生辞不达意,说明学生不懂其意;做读书卡这题,学生填写“相关情节”,概括力不强;“读书感悟”方面,感悟浅显,语言贫乏。这些都是共性问题,说明今后要在积累和读书方面加强指导。

4.学生阅读题方面,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和体会中心思想方面失分较多,当然,不是这次考试如此,平时学生这方面错误也较多,需要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5.学生作文方面,一类文17人,二类文19人,三类文9人。三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不会选材,即不会选择典型事例,只是泛泛而谈;二是语言不流畅、不生动,不能做到文从字顺,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不能恰当地使用;三是书写不认真,卷面不够整洁。我谓之三病,曰:“空谈病”“生涩病”“书写病”。

(二)评述

高老师从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首先,纵向比较,分析自己班级的位置和其他班的差距及优势;其次,横向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结合三率,分析出培优补差方面的问题;最后,具体分析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三个失分较多的题型,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可见,高老师分析存在问题的思路清晰,摆查问题实事求是。不但分析了本试题,“就事论事”,还和平时相联系,“举一反三”;不但只寻“病”,还努力寻找“病因”。“病因”清楚了,下一步“对症下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四、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

(一)分析

1.补差工作,多方努力

通过测试分析可知,本班优秀生比较突出,培优工作做得较好,而补差工作效果不明显。因此,今后工作中要重视学困生的帮扶工作。首先,要让他们树立理想和信念;其次,和优生结对子;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要经常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薄弱之处和实际困难。

2.归类积累,重在运用

根据学生不会积累、不会运用的情况,今后工作中我将做如下工作:分类积累,如古诗文方面,咏志诗、风景诗的分类积累;每天不在于多,要天天积累;一周最少一次运用课,以期让学生尽快达到会积累、会运用的目的。

3.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内课外两手抓

“阅读短文”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我将做好“课内打基础”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引导。所有的课文并不是都需要精讲,对于略读课文,可作为阅读练习来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我将扎扎实实做好和学生经典共读活动。以前,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书,效果不好。今后,我将和学生一起读书,引领他们如何积累,如何品味,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4.作文方面,从“无法”到“有法”

以前,认为书读得多了,就会写作。现在看来,不太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今后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写法指导:(1)课堂上,让学生感悟那些精美文章的写法之妙,并做好迁移运用;(2)要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并拿出一节课点评,好的作品入选《班级周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3)在晨读课上开辟“每日播报十分钟”栏目,让大家用眼睛看世界,关心家事、校事、国事、天下事,寻找写作素材。

5.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时时抓

我们在试卷中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认真,学生没有写好字的意识。以后应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坚持常抓不懈。有一句古话“字如其人”,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

(二)评述

高老师的改进措施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针对性强,高老师能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苦寻良策,一一破解,可谓效率高;二是可操作性强,高老师提出的改进措施,并不是“花拳绣腿”,取悦他人,细细观之,可见高老师的每项措施,都是给自己看的,相当于每日必观的“小计划”和“备忘”,相信,高老师以此行事,学生的成绩定会突飞猛进;三是理论水平高,如果没有对课程标准深入地理解,如果对平时的工作不善于反思,是绝不能提出如此全面、符合要求、思路清晰的改进措施的。可见,高老师是一位具有敬业精神、责任心强、有思想的好老师。

总之,高老师的试卷质量分析值得我们学习,他本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90分钟内完成 共100分)

亲爱的同学你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展示你才能的时候到了。祝你成功!

一、小小书法家(请写一句描写自然风光的俗语)(3分)

二、基础练功(2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匀称。(8分)

(二)正确选用下列汉字,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括号中。(4分)

克 刻 极 结 积 棵 颗 尊 遵

小学生要有一(  )美好的心灵,要(  )守纪律,(  )敬老师,爱护校园里每一(  )花草,要(  )服困难,(  )苦学习,(  )(  )锻炼身体。

(三)选词填空。(2分)

激动 激情 激烈 激励

王宁叔叔是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他满怀(   )地讲述了一次与越南侵略军进行(   )战斗、全歼敌人的经过。听完报告以后,我们的心情非常(),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   )我们前进。

(四)综合改错。(3分)

我们已经即将小学毕业,学习更加勤奋。这学期,我们班同学阅读了“红楼梦”“爱的教育”等课外书。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班级”的光荣称号。

(五)句子大观园。(3分)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__________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填上关联词)

3.看到这么美的草原,老舍爷爷想高歌一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运用(11分)

(一)根据情境填句子。(4分)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_______________”。而应该像顾宪成说得那样“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家事国事天下事,__________

。”这就是教育我们小学生_______________ 。

(二)读书卡片。(7分)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名著,做好读书卡片,既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又能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名著,写下感受,能使我们的思考走向深入。请选一部自己喜欢的书,完成读书卡片。

四、口语交际(2分)

陈文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挺起劲儿。”如果你是陈文彬,你该怎样向爸爸解释呢?

五、课文链接(4+2+2+2+2+1=13分)

1.学了本册课文,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巴金爷爷,__________的钱学森,__________的詹天佑,__________的林肯。课外阅读时,我还读了__________ 撰写的__________ ,认识了该名著中的优秀人物__________ ,从 他(她)身上,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两句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为”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这种境界,既 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 ,既 _______________,又 _______________。

5.这株柳树没有_______________ ,也没有_______________ ,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命环境抗争,以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韧性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6.欲知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老师不过引路人。

六、阅读展台(21分)

(一)课内阅读。(1+2+2+1=6分)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节选自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1.文中的“它们”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巴金爷爷讲的“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巴金爷爷这段话,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5分)

一片绿叶的回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漂去,也有的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里。每当我翻开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地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一个使我难忘的小山村里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时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多岁,文静少语,却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她。

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常可以看到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一片宽大的树叶。“叶老师,您怎么这么喜欢绿叶?”我不禁问。叶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不行了,她望着窗外的常青藤说:“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就要离开人间了。”人们都为她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溘然长逝了,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叶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后来,我离开天津。分手时(  )叶老师送我一束花(  )可我却说(  )你还是送我一片绿叶吧(  )叶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

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开朗健谈。她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也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致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整齐地抄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的,果实的事业是(  )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  )的。

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

1.“逝”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__ ,音节 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__,再查 __________画。“逝”字有两个意思:①过去;②死亡。“溘然长逝”的“逝”应选第__________ 种意思。“溘然长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写出第三自然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在第4自然段的括号内加上标点。(2分)

4.请给第5自然段的一段名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3分)

甜美    谦逊   尊贵

5.老画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幅什么图?其寓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让你送给叶老师一张贺卡,请你在上面写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作文(30分)

你的同学中一定有许多“高手”,如“解题高手”“写作高手”“绘画高手”“跳绳高手”……将你对他(她)的了解写下来,力求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我们认为,只有尊重客观事实,认真研究语文测试的意义、功能、原则、方式方法等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辨清是非,才能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另外,我们的命题工作必须注重科学性,严格从“最新课标”和教材出发,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考试考出信心、考出成功、考出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