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_初中课外文言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4分)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_”,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_”。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
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选自《晋书·孙晷传》)
【注释】 ①孙晷(guǐ):人名。②赡:供给,供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B.乡里赠遗(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C.欣所逾甚(通“愈”,更加)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D.须去而出(离开) 属引凄异(延长)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多厌慢之 故逐之
B.而晷见之 结友而别
C.寒则与同衾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D.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皆以美于徐公
3.文意理解。(4分)
(1)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旁人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_”,而孙晷对穷老者的态度是“_________”。(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2)“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试分析孙晷这样做的用意。(2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