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希氏束分叉部位以下的心室内传导系统或心室肌发生阻滞,统称为心室内传导阻滞。按阻滞部位可分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按阻滞的支数分为单支阻滞、双支阻滞和三支阻滞。束支阻滞时,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0.12s而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形态特征性改变:V1或V2导联呈rsR′型(M形波),V5、V6、Ⅰ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时限≥0.04s,但不加深;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2)V1导联R峰时间>0.05s。
(3)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I、V5、V6导联T波直立。
(4)如QRS波群时限≥0.12s则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QRS波群时限<0.12s则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2-7,图12-8)。
图12-7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右束支传导阻滞较为常见。暂时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大面积肺梗死;永久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病,亦可见于正常人。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图12-8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QRS波群形态特征改变:V1、V2导联呈rS波(其r波极小,S波明显增宽)或呈宽而深的QS波;Ⅰ、aVL、V5、V6导联R波增宽,波峰粗钝或有切迹,Ⅰ、V5、V6导联无q波。
(2)V5、V6导联R峰时间>0.06s。
(3)V1、V2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Ⅰ、aVL、V5、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4)如QRS波群时限≥0.12s则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如QRS波时限<0.12s则称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2-9,图12-10)。
【临床意义】
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远低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多为器质性心脏病,亦可见于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
(三)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电轴显著左偏达-45°~-90°。
(2)Ⅰ、aVL导联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
(3)aVL导联R波>Ⅰ导联R波,Ⅲ导联S波>Ⅱ导联S波。
(4)QRS波群时限轻度延长,但<0.12s(图12-11)。
【临床意义】
左前分支阻滞较为常见,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少数见于健康人。
(四)左后分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电轴右偏达+90~+120°。
(2)Ⅰ、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3)RⅢ>RⅡ。
图12-9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图12-10 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4)QRS波群时限<0.12s(图12-12)。
【临床意义】
左后分支阻滞较左前分支阻滞少见,而病理意义更加重要,一旦发生,往往提示有较广泛的严重的心肌损害。
【鉴别诊断】
诊断左后分支阻滞必须首先排除右心室肥大,二者鉴别见表12-2。
表12-2 左后分支阻滞与右心室肥大的鉴别
图12-11 左前分支阻滞
图12-12 左后分支阻滞
(李卫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