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师生关系为立足点

以师生关系为立足点

时间:2023-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现代师生关系中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人本论,其典型特点是平等、尊重、民主、自由。从调查结果来看,37.1%的学生、48.1%的教师和30.01%的管理人员均认为教师权威性下降是导致师生关系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高职学生管理关系的现状:以师生关系为立足点

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师生关系的性质、类型决定教育实践过程中师生的行为方式,制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人格的发展。

1.古代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论语》中

《论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思想,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尊师重教而又教学相长的好传统。孔子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确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敬互学的正确的关系,在他们身上最能体现的关系就是平等的相互促进。《论语·公冶篇第五》中有这样一段: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孔子作为一代名师,不以圣人自居,反而觉得自己不如学生颜回,能够从颜回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教学相长最佳楷模。同时,孔子也很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他的教学过程就是在师生间问答和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的。如“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2]坐而论道是孔子日常讲学方式。孔子使学生在自己面前不拘束,能各抒己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进而因材施教。同时,孔子在学生面前的发言也是谨慎的,他不轻易给学生下结论或当众呵斥,而是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学生愿意说出真心话。在这样轻松的交流和思考中,学生才能够快乐和有效地学习,这和他们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

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也是存在的。由于知识传播、交流的渠道狭小,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也是落实仕途经济“学而优则仕”规则的渠道。因此,师生关系很多表现为控制与服从、支配与从属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在精神上和知识上也受到封建统治者所制定标准的桎梏,同样缺少自我价值认同和全面的人格发展。

2.新中国成立初分裂的师生关系——从“文革”前后看来

随着西方的教育思想流入我国,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绝对权威受到了不断的挑战。颠覆知识权威的理念在“文革”中得到了极致的盲从,当时的师生关系极不正常。“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以“造反精神”批斗教师,师道荡然。“文化大革命”后期,师生之间被看做是“敌对关系”,“红小兵”以“反潮流精神”大破“师道尊严”。诚然,“师道尊严”是一种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应加以分析和批判,以促进新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但片面强调“平等民主的关系”、“同志式的关系”、“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则导致了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例如,福建平潭县红心中学高二学生丁士丰在上语文课时,与教师顶撞起来。教师说:“你破坏课堂纪律,给我出去!”学生说:“你也给我出去!”教师说:“党叫我在这里上课。”学生说:“人民叫我在这里学习。”结果教师被斥为受了孔孟思想毒害,犯了师道尊严的错误[3]。被认为是“臭老九”的教师在“文化大革命”中基本上处于被支配地位,传统文化和道德被摧毁殆尽,给古代几乎等同于父子的师生关系来了个彻底颠覆,尊师重道的传统也被扫得一干二净。

改革开放以来,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认同,相应地,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地位边缘化,师生之间的主体性构成对立的矛盾。虽然钱梦龙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模式,确定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清晰了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但是落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以静态、片面、分裂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学生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4]

3.现代亟待改善的师生关系——摆脱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子

我国古代,强调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尊师重道是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近现代师生关系中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人本论,其典型特点是平等、尊重、民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师生关系日益显露出教师传统思想与大学生追求自由独立理念的矛盾和冲突,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集中反映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并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知识成为市场交易的资源,拥有知识资源的人可以拥有知识资本,师生关系也随着市场关系在变化。社会上的急功近利思潮对高校亦产生影响,师生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疏远、淡漠甚至是扭曲、对立。虽然政府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民间也发出了尊师重教的信息,但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自身的操守都在受到质疑。一方面,有的高校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只剩下“你出钱、我上课”的关系,师生关系无疑是受到了市场功利主义的侵蚀。另一方面,许多高校中,学生并不尊重教师,“我消费,你服务”的态度也随处可见。

依据200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与高职院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中的统计数据结果[5],关于现阶段高职院校师生关系较以前是否弱化的问题,调查结果中回答“是”的比例分别为教师70.6%、学生55.1%、管理人员59.7%,大多数师生都认为存在弱化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可持续发展。

这也可以从学生对高职思政工作队伍作用的评价中看出端倪。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一线队伍的成员,关于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面的情况,学生的评价如表3.1所示。

表3.1 关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面学生的评价情况

高职师生关系较以前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还有教学体制、管理模式以及学校定位等诸多方面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37.1%的学生、48.1%的教师和30.01%的管理人员均认为教师权威性下降是导致师生关系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学生关于教师总体形象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教师权威性下降,如表3.2所示(注:学生对下列选项作多项选择)。

表3.2 关于教师的总体形象学生的评价情况

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持肯定评价,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亲可敬的,是良师益友型的理想形象,但也存在着对一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低下和综合素质不高等情况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则直接地显示教师权威性下降的现状,如表3.3所示。

表3.3 关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上述结果,与传统观念中教师在学生心中地位“至高无上”相比,存在较大的倒退,折射出教师信任度和师尊地位的缺失。这折射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一小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后便形成一种花钱买文凭的意识,他们不再像小学生和中学生那样敬畏老师,认为大学是可以不用怕老师、可以随意逃课、任意游戏的地方,而这种意识会传播、影响到其他学生。很多大学生的课堂纪律比中学生甚至比小学生的纪律还要差,其实就是这种意识在作怪。学生认为他们交了学费,学校就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甚至姑息他们不良的习惯。另一方面来看,某些高校老师在教学质量上也确实存在问题,学生联名上书要求更换老师并获得成功,这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来对待自己的学业的表现。

那么,高职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呢?学生的选择如表3.4所示(注:学生对下列选项作多项选择)。

表3.4 关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与此相对应,学生不喜欢教师身上的缺点如表3.5所示(注:学生对下列选项作多项选择)。

表3.5 关于学生不喜欢教师身上的哪些缺点

调查数据表明,尊重学生、平等公正的教师最受学生喜爱,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品格也是受学生关注的,但“严肃认真”并不十分受欢迎,传统观念下的教师形象已经受到当代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关于目前师生关系处理中最关键的做法,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观点如表3.6所示。

表3.6 关于目前师生关系处理中最关键的做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在师生关系上实现平等公正,“与学生交流”和“平等对待学生”被看作是目前师生关系处理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

关于理想的师生关系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观点如表3.7所示(注: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下列选项作多项选择)。

表3.7 关于理想的师生关系模式

现代社会人们的平等意识、注重个性自由的意识日趋增强,高职院校中,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的认识上已趋于一种现代的平等、友爱、和谐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