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和跟进等阶段。接案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案主沟通信息,并初步达成工作协议。接案需要设立专门接待人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设想好可能场景及其应变策略,并在时间、场地、环境、面谈纲要等方面有所安排。一般而言,接待人员与潜在案主的沟通时间约为1小时。接待人员要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动机、主要问题、原因及其对问题的看法,也了解其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及个人特质,并采用适当方式做好记录。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所了解的初步资料及本机构特点进行筛选,决定接受或转介。
预估就是整合已搜集的初步资料和工作者搜集的进一步资料,“决定问题的性质、原因、程度及牵涉于其中的个性和情形的过程”(Barker,1999:32)。在接案完成以后,社会工作者最好通过家访、观察、访谈等技术,深入了解案主的经济、家庭及互动关系、成长历程、社会适应力、可用资源及当前问题等客观、全面、深入的资料。整合各类资料,发现潜在案主的具体问题和需要,把握其核心问题和根本需要。然后,根据“人在环境”原理,剖析其原因机制及其后果,为提出介入思路提供参考。
社会工作服务的最终成功是整个过程中分步成功的累积,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工作进度和效果。其中,接案与预估极为关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实践智慧(practice wisdom)”也非常重要,因为几乎没有一个计划在实践中可完全“忠实原著”完成的。
计划就是根据对案主问题和需要的综合把握,设立工作目标,发现候选方案和决定实施方案,并与案主达成工作协议。社会工作者以预估为基础,确定是注重任务目标(即解决具体问题)还是体现过程目标(即培养案主能力),或者是两者兼具。由于达成目标的模型有许多,社会工作者必须分析各种模型的预期成本、困难、效果及不同利益团体的反应,根据行政、管理、财务和时间的可能性和职业操守,形成核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不同层面的、具体、可测、有效、适当的具体目标,再配套完整的各种专门性操作计划。实际、可行、具体、弹性和整体应该成为制订计划的指导原则。然后,工作者需要与案主达成口头或书面的协议,协定工作目标、行动计划、互动规范及服务双方的职责。
介入就是运用专业知识、技巧和方法,推进工作计划和适时适地修正工作方向,从而达成工作目标。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案主抒发和调节情绪,澄清其不恰当认知和看法,修正其偏差行为,促进环境改善。社会工作者需要恰当应变计划外事件,根据当时当地情况及时调整技术;也要协助案主学习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发现和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
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包含于整个服务过程(参见本书第十一章),后者是在服务开始后对服务执行情况和最终结果进行评价。服务执行情况的评估涉及诸多方面,最好由社会工作者自己执行。具体可以通过工作记录、接触案主及其他手段,了解与案主的接触情况、阶段性目标实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案主的感受、资源情况与工作方法的恰当程度等,为及时修订工作手段打下基础。最终结果的评价需要比较服务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判断目标达成和案主改进程度,并将这些变化与服务投入进行比较。
结案和跟进是专业服务的最后工作。结案就是双方根据工作协议和工作计划逐步结束其工作关系,是“案主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下自己生活的新开始”(Gutheil,1993:163)。社会工作目标基本达成、社会工作者离开或者案主希望结束,是开始结案的重要时间信号。结案任务包括进行回顾、整理和评估,检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双方彼此回馈,讨论案主未来适应方式,处理分离情绪和未终事宜,运用仪式结束工作,说明可能进行的跟进服务安排,必要时进行转介等。工作者接受回馈是本阶段的重要内容。工作者通过回馈强化案主的良好转变,鼓励案主表达情感要适当,鼓励案主表达未来计划,同时妥善控制处理工作者自己的分离情绪。跟进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结案后对案主进行后续跟踪和联络,了解其进展情况及服务需要,以评价服务的真正效果。
上述过程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般步骤,并不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须严守上述次序完成工作实务程序。如,在紧急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进入介入阶段,先行舒缓和解决紧急问题,然后在把握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其他工作。具体的社会工作项目需要社会工作者参考上述过程架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背景,展示工作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