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最新治疗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最新治疗方法

时间:2023-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视网膜静脉血管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致阻塞处远端静脉扩张纡曲,血流瘀滞,受累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血为特征的病变。2.鉴别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诱发因素,两者应予鉴别。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nous occlusion,RVO)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视网膜静脉血管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致阻塞处远端静脉扩张纡曲,血流瘀滞,受累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血为特征的病变。本病的发生多与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血管病变、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炎症等有关,已经多种临床检查结果证实本病为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所致。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为单眼发病,偶见于双眼,无性别差异,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变,常因严重的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等导致视力障碍,还可能产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致盲率高,预后较差。根据阻塞的不同部位,临床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us occlusion,CRVO)、半侧中央静脉阻塞(hemisphere retinal veinus occlusion,HRVO)和分支静脉阻塞等(branch retinal veinus occlusion,BRVO)等。其中以CRVO对视功能的损害最为严重。本节以CRVO为重点进行讨论。

本病若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图7-5)、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图7-6)、分支静脉阻塞或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部,致视力急剧下降者,属中医学“暴盲”“络损暴盲”的范畴;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或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未累及黄斑部,视力缓慢下降者,属中医学“视瞻昏渺”的范畴。

【病因病理】

图7-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图7-6 视网膜半侧中央静脉阻塞

1.西医学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影响。多在全身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等,动脉发生硬化,在动静脉交叉处压迫静脉,使静脉管腔狭窄,或因静脉血管的炎症,发生血管壁的内膜浸润肿胀粗糙,血流阻力增加,使静脉的管腔容易阻塞;此外血液的黏稠度和凝集性增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诱发本病。但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量关于血栓形成相关因子研究,如缺乏C蛋白、S蛋白及抗凝血酶Ⅲ等,倾向于血栓形成,但观点尚未统一,多数学者认为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和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

2.中医学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脉络瘀阻,血溢脉外,遮蔽神光。多因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血溢络外,蒙蔽神光;或因年老体弱,阴气渐衰,劳思竭视,房事过度,暗耗精血,阴虚阳亢,气血逆乱,血不循经,溢于目内;或因嗜食烟酒,辛辣厚味,痰热内生,上扰清窍而成。

【临床表现】

按照静脉阻塞位置的不同可形成中央静脉阻塞、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和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是否有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而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视力下降和眼内出血。其症状与病种、病程及部位有关。

1.症状 视力突然减退,或有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可骤降至眼前手动。

2.体征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缺血型者,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部分隐没于出血斑之中,视网膜广泛性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出血量多而浓密,稍久则视网膜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或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动脉可有硬化征象;另一部分病例在病变未累及黄斑时自觉症状不明显,眼底仅见沿血管的散在性出血、静脉扩张。如出血量多进入玻璃体者则眼底无法窥清。晚期病例阻塞血管呈白线状,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仍存血流。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可出现视盘和(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而导致反复出血,形成玻璃体混浊、机化,最终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部分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或视神经盘表面和受累的静脉周围出现新生毛细血管网及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非缺血型者后期仅见病变区血管有白鞘形成,视网膜面少许色素紊乱。

3.并发症 主要有黄斑囊样水肿、玻璃体后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辅助检查】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指导治疗。早期可见视网膜静脉荧光素回流缓慢,充盈时间延长,眼底出血区遮蔽荧光,阻塞区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形成;造影后期可见毛细血管渗漏荧光、静脉管壁荧光着染,或见新生血管形成及荧光渗漏,部分病例可见视网膜血管侧支循环形成。非缺血型显示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毛细血管渗漏,少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缺血型病例显示有广泛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图7-7,图7-8)。

图7-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FFA

图7-8 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FFA

2.视野 中央视野可因黄斑及其附近损害可有中心或傍中心暗点;周边视野有与阻塞区相应的不规则向心性缩小,亦可无明显影响。

3.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 可较准确地进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睫状体血管和眼动脉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的检查,可量化评估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及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4.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了解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的程度。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中老年发病,有高血压等病史,视力急降,严重者失明。

(2)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沿血管广泛性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延长,出血区遮蔽荧光,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或血管壁荧光着染,或有新生血管、视网膜侧支循环形成。

2.鉴别诊断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诱发因素,两者应予鉴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确糖尿病病史,以双眼发病,视网膜深层出血点、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为特征。

(2)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多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改变,视网膜出血呈线状、点状、片状,量较少,多逐渐发生,无明显的静脉迂曲扩张及视网膜的水肿。

(3)视盘血管炎:分视网膜中央血管炎(多为静脉炎)和睫状动脉炎两种,前者的表现类似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等以鉴别。

(4)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为年轻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眼底病变多位于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有白鞘伴行。

【治疗】

1.治疗原则 本病属非缺血型者以中医治疗为主,缺血型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血瘀,且与气滞、气虚、痰饮、水湿等相关,故以活血祛瘀为主要治法,结合全身证候,辅以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祛痰利湿、滋阴降火等,以促进视网膜出血的吸收和视网膜水肿的消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

2.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气滞血瘀证

证候 视力骤降,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栓塞;或见眼胀头痛,胸胁胀闷,或情志抑郁,食少嗳气,或忿怒暴悖,烦躁失眠,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分析 多因性情急躁,忿怒伤肝,或性情忧郁,情志内伤,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肝气通于目,肝失调达,目中脉络瘀阻,致视网膜静脉栓塞;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故视力骤降;肝气郁滞,故眼胀头痛,胸胁胀闷,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理气解郁,化瘀止血。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5g,枳壳10g,桔梗8g,牛膝15g,生蒲黄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眼底出血量多而鲜红,选加牡丹皮、白茅根以清热凉血;渗出明显,选加土茯苓、陈皮、法半夏以祛痰利湿;视网膜水肿显著者,选加泽兰、琥珀末、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

②肝阳上亢证

证候 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视力骤降,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栓塞;兼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或苔少,脉弦或弦数。

分析 多因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血脉不畅,目内脉络阻塞、血无以循常道而溢于络外,络外之血遏阻神光发越而致视力骤降;肝阳亢盛内扰故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苔少,脉弦或弦数。

治法 平肝潜阳,化瘀止血。

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生石决明15g,栀子10g,黄芩10g,川牛膝15g,杜仲10g,益母草15g,桑寄生10g,夜交藤15g,茯神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若新鲜出血量多者,选加生蒲黄、田三七、墨旱莲等以止血化瘀;血瘀日久,其色暗红,选加红花、桃仁、丹参等以活血祛瘀。

③痰瘀郁滞证

证候 视力骤降,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栓塞;兼见头目眩晕、体胖;舌淡苔腻,脉弦滑。

分析 多因饮食偏嗜,过食肥甘,痰湿内生,痰凝血滞而致眼内而见出血、水肿、渗出;痰湿循经上扰,故头目眩晕;体胖,舌淡苔腻,脉弦滑乃痰瘀郁滞之象。

治法 祛痰利湿,化瘀通脉。

方药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生地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若视网膜水肿、渗出明显者,可加琥珀末、苍术、泽兰等以利水化瘀消肿。

④阴虚火旺证

证候 视力骤降,眼底可见视网膜静脉栓塞;兼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脉细数。

分析 年老体衰,阴血不足,虚火上炎,扰阻脉络,血溢络外,瘀血阻遏神光发越,故视力骤降,眼内出血、水肿、渗出;虚火内扰故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口干舌红,舌边尖红,舌苔少,脉细数等诸症。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方药 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0g,生蒲黄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专病专方

①水蛭粉3g,温开水冲服,2/d。

②生三七粉3g,温开水送服,3/d。

③麝香0.3g,舌下含化,2/d。

(3)针灸治疗

体针:眶周围穴位可选睛明、球后、瞳子髎、承泣、攒竹、太阳等;远端穴位可选风池、合谷、内关、太冲、翳风、足光明。每次选眶周穴位2个,远端穴位2个,留针15min,1/d,10d为1个疗程。

耳针:取肝、胆、脾、肾、心、耳尖、目1、目2、眼、脑干、神门等穴,针刺与压丸相结合,2/d。

头针:取视区,1/(1~2)d,10d为1个疗程。

穴位放血:取耳尖或耳背小静脉,刺放少许血液。

(4)其他治疗

①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15d为1个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②川芎嗪注射液,每次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15d为1个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③葛根素注射液,每次4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15d为1个疗程。适用于气滞血瘀证。

④黄芪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15d为1个疗程。适用于气虚血瘀证。

⑤脉络宁注射液,每次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d,15d为1个疗程。适用于阴虚血瘀证。

⑥眼部直流电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根据不同证型选用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为导入药物,每次15min,1/d,15d为1个疗程。

3.西医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本病西医无肯定疗效的药物,应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目前,常规治疗多采用去纤、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与黏附、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扩张血管等药物,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视网膜的供氧,如山莨菪碱、曲克芦丁、去纤酶、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胰激肽释放酶片、碘剂、维生素B、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等。血液稀释疗法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根据病因治疗如降血压、降血脂、降低眼压等。黄斑囊样水肿者可试用高压氧治疗。

但有学者认为抗凝药及血栓溶解酶如链激酶及尿激酶等已证明不但无效且可造成进一步出血,因此不主张使用。血管扩张药在动脉阻塞时可用,而在静脉阻塞时则效果不佳。对血管炎所致者,可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2)激光治疗:激光光凝治疗适用于缺血型患者,可减少毛细血管渗漏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渗出吸收,封闭无灌注区预防和治疗新生血管。常使用氩离子激光机,选用绿光。术前给予扩瞳、表面麻醉。眼底有广泛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形成,应进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光凝在累及的象限并沿受累静脉分布范围进行,避开侧支、乳头黄斑束及视盘区。对于颞侧网膜,光斑在血管弓外,距中心凸约2PD(视盘直径)的距离,尽可能达到周边部视网膜,相邻光斑间距为一个光斑直径。局限性黄斑水肿行黄斑局灶性光凝,弥漫性黄斑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行黄斑格栅样光凝。激光治疗参数:周边部光斑直径:200~500μm,功率:150~450mW,时间:0.2s,以Ⅱ~Ⅲ级光凝反应为宜;靠近后极部光斑直径100~200μm,输出功率80~200mW,曝光时间0.1s,以Ⅰ~Ⅱ级光凝反应为宜。光斑密度:间隔1~2个光斑直径。分4次完成,每次根据眼底情况间隔3~5d。末次光凝完成后1~3个月复查FFA,对残留或新形成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进行补充光凝治疗。适应于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5PD以上的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或黄斑区水肿,或眼底视网膜出血范围广,视网膜及黄斑区水肿均明显者。

①全视网膜光凝术:适应于眼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超过6PD,或有新生血管形成者。光凝范围:自视盘边缘后至赤道之后,除黄斑区外,可在所有子午线方向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点的数量按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即非灌注区域的范围及新生血管的多少与广度而定。光凝参数:周边部用光斑:500~1 000μm,时间:0.05~0.1s,功率:300~500mW,后极部用光斑:100~200μm,时间:0.05~0.1s,功率:100~300mW,光凝点数目:共1 500~3 000个点,对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光凝点应彼此连接,不太严重的病变光凝点之间相距0.5~2个光凝点的距离。用裂隙灯及眼底接触镜在双眼观察下操作安全。每周1~2次,2~3周完成。

②格子样光凝术:目的是凝固弥漫性渗漏的视网膜增厚区及毛细血管无灌注,范围包括中心凹500μm以外的整个黄斑水肿区,光凝参数:光斑直径为50~200μm,栅格间距至少1个光斑直径大小,时间0.1s,功率:100~300mW。对于轻度渗漏区间距可适当宽些。距中心凹500μm以内或视盘边缘<500μm以内不宜使用栅格状光凝。适应于弥漫性黄斑水肿或黄斑囊样水肿。

③黄斑局灶性光凝:目的是凝固局灶性渗漏的视网膜增厚区及毛细血管无灌注,范围包括中心凹300μm以外的黄斑水肿区,光凝参数:光斑直径为50~70μm,时间0.1s,功率:100~300mW。距中心凹300μm以内者不宜使用本方法光凝。适应于局限性黄斑水肿。

(3)其他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适用于合并严重黄斑水肿者。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mg,于颞下侧睫状体平坦部进入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入药物。

4.手术治疗

(1)动静脉外膜切开术:静脉在交叉处易于受到动脉硬化压迫致管腔狭窄,血流受阻,切开交叉处血管外膜可缓解分支阻塞静脉压,改善分支阻塞的预后。方法:经玻璃体切除,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在术前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指导下,寻找动脉压迫处(距视盘2~3PD)行鞘膜切开术。手术中,沿血管走行的方向,轻轻分离动静脉,提起动脉或静脉,确保动静脉分离,当近端静脉充盈时,说明动静脉压迫已经解除。如有玻璃体积血的患者,手术中清除玻璃体积血,再寻找动静脉压迫处行鞘膜切开术。术中或术后可配合阻塞区视网膜光凝。适应证:发病时间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阻塞静脉在动静脉交叉处受压迫,且黄斑区出血合并水肿或缺血,眼底尚未出现大片无灌注区。

(2)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总干阻塞视功能严重受损者,在视盘鼻侧放射状切开视神经以解除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在巩膜管内受到挤压。视神经切开术对消除视网膜黄斑水肿、促进视网膜内出血及渗出的吸收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视力可获得改善。手术方法:常规做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通道切口,有玻璃体积血者先行玻璃体切除术。先升高灌注瓶100~120cm,以增高眼压;然后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以视盘鼻侧缘无血管处为中心垂直刺入,深度约2.2mm(达切开刀最宽处为止),宽度约1.2mm;缓缓退出玻璃体视网膜切开刀,缝合巩膜通道切口及结膜切口。手术的关键是切开等量筛板和邻近巩膜组织,而不穿透眼球和视神经。术后1~3个月,待患者视网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后,分次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适应证: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或经系统药物治疗时间≥3个月,视网膜出血、水肿未仍吸收者,或视网膜后极部及黄斑有明显水肿者;矫正视力<0.05者。

(3)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2.5ml行球后麻醉,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麻,开睑器开睑。用碘伏稀释液冲洗结膜囊,并用平衡液冲洗干净。于2点钟、8点钟、10点钟位做23G微创巩膜切口,分别置入灌注针头、玻切头及导光纤维。3点钟位预置7-0可吸收缝线,放入双耳式灌注针头,结扎固定,针头连接灌注液管。7-0可吸收缝线分别于角巩缘3点钟、9点钟位缝合固定角膜环。置入合适角膜接触镜,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并切除,尽量切除玻璃体前皮质。如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存在视网膜前膜,则根据视网膜前膜与粘连程度,选用剥膜、分膜及切断膜的方法清除。如有视网膜裂孔者,还须进行内引流及气液交换,或进行眼内激光封闭裂孔。用7-0可吸收缝线缝合2点钟、10点钟位巩膜切口。拔除双耳灌注针头,缝合巩膜切口。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膏,眼垫包封术眼。适应证:玻璃体积血经积极治疗3个月仍不能吸收,或经B超检查有机化膜形成,或视网膜脱离者。

(4)睫状体冷凝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术眼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5ml加入左布比卡因5ml混合后,取2ml做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于角膜缘处后2~2.5mm处球结膜上,在上方或下方180°范围内进行6个冷冻点,或在360°范围内进行8个冷冻点,时间:每点40~60s,见冷冻处组织发白,点间间隔约1.5mm。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妥布霉素2万U,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药膏,眼垫包封术眼。适应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用其他方法不能控制眼压,且视力已完全丧失,头痛、眼痛等症状不能缓解者。

5.综合治疗方案 早期病例以中医辨证治疗,先应用止血为主,注意配合血止而不留瘀的药物;随之以活血祛瘀为治法,根据患者气滞血瘀、肝阳上亢、痰瘀郁滞、阴虚火旺的不同证候,分别应用滋阴降火,凉血化瘀;祛痰利湿,化瘀通脉;平肝潜阳,化瘀止血;理气解郁,化瘀止血等治法。采用内服中药煎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眼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等多种给药途径,促进瘀血吸收,防治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若病情不能控制,确定为缺血型者,可配合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方法治疗。

【预防与调护】

1.出血早期应注意休息,取半坐卧位。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肥甘厚味,戒烟慎酒。

3.切忌悲观、恼怒、急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4.注意气候变化,防暑保暖。适当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5.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文献选录】

1.《血证论·目衄》 “阳明之脉,绕络于目,故凡治目多治阳明。吾尝观《审视瑶函》外障目翳诸方,共一百零,而用大黄者七十余方,可知泻阳明胃经之热,是治目疾一大法门。治目衄者,可以类推,凡白虎汤、甘露饮、玉女煎均治阳明方,医者审虚实先后而用之,罔不奏效。夫目虽阳明经所属,而实肝所开之窍也,血又肝之所主,故治目衄,肝经又为要务,地骨皮散加柴胡、炒栀子、益母草及丹栀逍遥散治之。谨按病发于肝者,多是怒逆之气火,耳鸣口苦,胸胁刺痛,宜从肝治之。可用上二方及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治之。病发于阳明者,发热口渴,目干鼻干,大便燥结,宜从阳明法治之。”

2.《证治准绳·杂病》 “病于阴伤者,多色欲悲伤、思竭、哭泣太频之故,或因中寒中风之症起。”

3.《中医眼科全书·眼科临证精华》 庞万敏认为“在辨证辨病分期的基础上,血白细胞高者用金银花、蒲公英、黄芩、黄连抗菌消炎;血脂高者加何首乌、决明子、山楂、槐花、连翘、泽泻以降血脂;血压高者加珍珠母、怀牛膝、生龙牡以降血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加瓜蒌、葛根、丹参以扩张冠状动脉;血糖高者加花粉、玉竹、山药、苍术以降血糖。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切不可滥用活血化瘀之品,以防再度出血,宜滋阴凉血,清热散瘀。药用:生地黄、牡丹皮、白及、阿胶、丹参、黄芩炭、黑栀子、蒲黄、三七粉之类”。

4.《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眼底病专辑》陈达夫认为“目中血脉属手少阴心经,故本病应属手少阴心经目病。本病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血热妄行,治疗当以止血凉血为主;中期血液离经之后形成瘀血,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后期瘀血已去,但已造成组织损害,又当养血扶正,滋养肝肾为主”。

【现代研究】

1.活血利水法为主治疗 彭清华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根据全身症状的不同,分两型施治。阳亢血瘀型: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利水,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10g,生石决明15g,牛膝15g,菊花10g,益母草20~30g,茯苓30g,泽泻15g,车前子20g,赤芍15g,地龙12g,丹参15g等。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通络,活血利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生地黄15g,当归尾12g,柴胡10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赤芍10g,桔梗10g,牛膝15g,茯苓30g,猪苓20g,车前子20g等。凡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患者,不论其全身症状如何,均按水血互结型论治,以养阴增液,活血利水为治法。方用生蒲黄汤合猪苓散加减:生蒲黄15g,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2g,生地黄20g,麦冬12g,茯苓30g,猪苓20g,车前子20g,萹蓄15g,墨旱莲15g,地龙12g等。在内服中药的同时,所有患者均配合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40~60ml加血栓通4ml;14例患者配合球后注射归红注射液1.5~2ml。治疗RVO 23例23只眼,临床治愈13只眼,显效8只眼,好转2只眼[彭清华.活血利水为主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4):206-209]。

2.中医分期治疗 蔡航波运用“三步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9例,即将病变分为初、中、晚3期。治愈率64.1%,总有效率92.3%。出血瘀阻期,以视网膜新鲜出血或反复出血为主。以化瘀凉血治法。处方:水牛角、石决明、柴胡、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芍、生炒蒲黄、大蓟、小蓟、枸杞子、白茅根、葛根。出血稳定期:以恢复静脉循环,促进出血吸收为主症。以活血通络为治法。处方:当归、赤芍、白芍、川芎、葛根、丹参、地龙、郁金、生地黄、枸杞子、石决明、白茅根、茺蔚子。视力恢复期:以益气养血,宁血明目为治法。处方:太子参、赤芍、白芍、苍术、白术、川芎、枸杞子、天冬、石斛、玉竹、茺蔚子、葛根、海藻、昆布、茯苓、泽泻[蔡航波.“三步疗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3):43-44]。

3.分型与分期结合辨证施治治疗 彭清华等使用分型与分期结合治疗。气滞血瘀证: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佐以止血明目,方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阳亢血瘀证:治以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血热血瘀证:治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方用宁血汤或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浊血瘀证:治以化湿除痰、祛瘀通络,方温胆汤加味或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散瘀止血,方用知柏二至丸加减。辨病分期兼顾用药的一般规律为:早期应选加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如炒蒲黄、茜草、侧柏叶、大小蓟、参三七、白茅根、藕节等。中期应重用活血祛瘀药物,如桃红四物汤加味。后期应加入软坚散结之品,如昆布、海藻、夏枯草、生牡蛎等。治疗35例40只眼中,临床治愈10只眼,显效7只眼,好转16只眼。总有效率为82.5%[彭清华.辨证辨病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5例疗效观察.国医论坛,1991(6):27-29]

4.中医分期论治联合针灸、离子导入法治疗 赵君菁应用综合方法治疗陈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取得较好疗效。①分期应用中药。瘀血期: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滞结期:治宜滋补肝肾,软坚散结,方用驻景丸加减。②针灸治疗。取局部常用穴:太阳、风池、攒竹、四白,采用平补平泻捻转法;加用睛明、球后穴,皆不施手法。1/d,每次留针30min,10d为1个疗程。③眼部直流电中药散结明目液(水蛭、地龙、蛴螬、壁虎、昆布、茜草、牡丹皮、三七、川芎、白芷、丹参等)药物离子导入。将药液10ml浸透纱布块,置于眼部,阳极置于风池穴,阴极置于纱布块上,每次10min,1/d,10d为1个疗程。治疗32例,总有效率为84%[赵君菁.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陈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天津中医,2002,19(6):59]。

5.散血明目片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彭清华等观察活血通脉利水明目之散血明目片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67例68只眼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予以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散血明目片)联合中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愈8只眼,显效40只眼,有效16只眼,无效4只眼;总有效率为94.1%[彭清华,姚小磊,苏瑞冰,等.活血通脉利水明目法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469-2452]

6.蛴螬提取物治疗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 叶群如、张波涛等探讨蛴螬提取物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作用及防治并发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采用激光光凝法建立兔RVO模型,分别于术后3d、7d、14d、21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热休克蛋白70(HSP7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药(PAI-1)及内皮素-1(ET-1)的表达。结果表明,蛴螬能促进RVO后出血的吸收,改善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抑制VEGF、bFGF在视网膜面的高表达,诱导HSP70的高表达,明显提高RVO后视网膜组织tPA表达,降低PAI-1、ET-1表达,抑制血栓形成,改善RVO后视网膜局部微循环,进而治疗RVO,防治RVO后并发新生血管[叶群如,彭清华,张波涛.蛴螬对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兔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8,18(5):261-263;张波涛,彭清华,叶群如.蛴螬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iNOS表达的干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1):25-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