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的定义
(一)定义及分类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 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收缩压≥140mm Hg和舒张压<90mm 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 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表2-1)。
表2-1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水平的定义及分类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二)心血管风险分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仍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分层原则和基本内容,将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表2-2)。影响心血管事件预后的重要因素,见表2-3。
表2-2 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表2-3 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续 表)
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量指数;*选择使用
二、高血压流行病学
(一)高血压流行病学的一般规律
1.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
2.女性围绝经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差异,一般规律是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量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
8.本病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与直系亲属的血压明显相关。
(二)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比较显著的特点
从南方到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可能与北方年平均气温较低以及北方人群盐摄入量较高有关;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藏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等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壮族、苗族和彝族等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三)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情况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据权威机构对世界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不同,总体患病率在19%~60%。年龄在35-64岁的中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美国男性30%,女性21%;芬兰男性60%,女性43%;英国男性44%,女性31%;德国男性46%,女性34%;加拿大男性31%,女性26%;俄罗斯男性45%,女性54%。
(四)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
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4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各次调查的总人数、年龄、诊断标准及粗患病率,见表2-4。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表2-4 我国4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
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血压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已经从1991年的29%增加到2002年的34%,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估计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人。
近半个世纪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很快。其他研究资料还表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吸烟等)发生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快了高血压的致病过程。导致高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发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一系列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膳食不平衡、吸烟和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这些不良趋势,以及很低的人群高血压控制率,是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严重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应对我国高血压的流行态势及其将导致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警觉,并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