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

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二、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人们根据宝石的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质量的等级悬殊,矿物单晶体、矿物集合体以及地质特征进行了一些笼统的分类。自1916年开始到目前,国内外各家对宝石的分类提出了不少方案。因此,关于宝石的分类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宝石的高低档次完全由宝石的质量和世界产量来决定。

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

二、宝石分类的发展历史

人们根据宝石的应用领域,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质量的等级悬殊,矿物单晶体、矿物集合体以及地质特征进行了一些笼统的分类。自1916年开始到目前,国内外各家对宝石的分类提出了不少方案。因此,关于宝石的分类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1916年日本宝石学家铃木敏在《宝石志》中将宝石分为四类:正宝石、正宝石少见者、半宝石、准宝石;1927年日本宝石学家久米武夫在《通俗宝石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正宝石、半宝石(著名者)、半宝石(比较著名者)、饰石(半透明到不透明历史上著名者)、饰石(半透明到不透明);1932年日本西冈董佑在《宝石之话》中将宝石分为宝石、准宝石、饰石、金属矿石宝石、有机质宝石;1978年印度宝石学家施潘德按化学成分分为七大类:自然元素、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1979年美国宝石学家S.H.考耐利乌斯在《宝石学》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主要宝石、次要宝石、其他宝石和饰石、有机宝石、人造宝石;1980年前苏联宝石矿床学家基也夫林科在《宝石和玉石矿床普查与评价》中将宝石分为宝石、宝石—玉石、玉石。

我国对宝石分类历史研究较晚,公开发表论著不多:1978年栾秉璈在《宝石和彩石的分类与鉴别》中将宝石分为三类:宝石、彩石、有机宝石;1979年梁永铭在《宝石和玉石》中将宝石分为三类:宝石、玉石、石雕材料与装饰石;1980年赵永魁在《玉石简介》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三类:宝石、玉石、彩石;1992年李娅莉、薜秦芳在《宝石学基础教程》一书中将宝石分为五类:常见宝石、不常见宝石、有机宝石、人造宝石、仿制宝石。

我国习惯将宝石(广义)分为:宝石(狭义)、玉石、彩石。这里的宝石(狭义)专指矿物单晶体和晶体碎块;玉石专指矿物集合体(岩石);彩石指装饰石材、雕刻石材和欣赏石等。这种分类人为地将宝石的档次分开,事实上,宝石的档次无严格的划分界限,如翡翠当质量特别好时,既是高档宝石又是高档玉石。宝石的高低档次完全由宝石的质量和世界产量来决定。如高档红宝石每克拉售价可能高达6 000美元,而低档红宝石每克拉只能卖5美元。为了规范市场,1996年11月我国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开始制定,并于1997年5月1日执行。通过几年的运作,2002年11月进行二次修改,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