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性质
二、基本性质
(1)晶系及结晶习性:正长石、透长石为单斜晶系;其他为三斜晶系,常呈板状、双晶发育。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钾长石发育卡氏双晶和格子状双晶(图15-4-1)。
图15-4-1 长石的晶体形态
(2)解理及断口:两组完全解理,{001}和{010},夹角近于90°,断口多为不平坦状和阶梯状。
(3)硬度:6~6.5。
(4)相对密度:2.30~2.70,因成分、品种不同而异。
(5)光泽:玻璃光泽,解理面上可呈珍珠光泽。
(6)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7)颜色:无色、白色、绿色、蓝绿色、褐、灰黑色等,颜色与所含的微量成分及包裹体有关。
(8)光性:非均质体,碱性长石为二轴晶负光性,斜长石为二轴晶正光性。
(9)发光性:无或粉红色、橙红色。
(10)折射率:1.52~1.57。
(11)双折射率:0.006~0.011,因品种不同而异(表15-4-1)。
(12)内含物:固相、气相和液相包裹体,月长石中常见“蜈蚣”状包裹体,由两组近于直角的解理构成;拉长石中常见多组定向排列的针状或板状包裹体;日光石中可见赤铁矿薄片;天河石中可见两组近于直角的解理,网状或格子状分布,蠕虫状白色色斑。
表15-4-1 不同类型长石的折射率、双折射率和相对密度参数
(13)特殊光学效应:
A.月光效应:(正长石与钠长石)月光石有各种颜色,无色、白色、粉红色、橙黄、黄色、绿色、褐色及灰色。红色的色调是由针铁矿(氧化铁)包裹体所造成。颜色以白色内有蓝色光彩的价值为高,这种月光效应是由钾长石与钠长石的交互薄层结构对光干涉所造成的。当钾、钠长石互层很薄时,则产生蓝色;互层很厚时则显白色闪光。
B.猫眼效应:当长石中含有大量而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加工取向正确时,可切磨出猫眼效应。
C.砂金效应或日光效应:日光石内含有大量的薄片状赤铁矿或针铁矿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呈现出火红色或褐红色,在光的照射下反射能力强,而显出一种金黄色到褐色色调的火花闪光,常称砂金效应。
D.晕彩效应:具变彩的拉长石由两种长石相的超显微连生体所构成,一部分是低钠长石结构的纯钠长石,另一部分为富钙的斜长石。在特定方向观察可见带有蓝色、绿色、紫色、黄色等色彩,当几种颜色同时出现时,也称“光谱石”。世界上最佳的具鲜艳的晕彩效应的拉长石产于芬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