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时代,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带来的职业危害较为突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粉尘、毒物以及高温、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所致急、慢性职业危害的防治。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防治也将成为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之一。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及所致病损类型的改变

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时代,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带来的职业危害较为突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粉尘、毒物以及高温、噪声和振动等有害因素所致急、慢性职业危害的防治。新世纪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业环境将获得较大改善,来自生产过程的有害因素所致的危害将相对减小,而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微小环境)的有害因素,如工效学问题、不良体位姿势、生物节律问题、职业性心理紧张及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所引起的“不良大楼综合征”等将成为职业危害防治的重点。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防治也将成为职业卫生工作内容之一。新世纪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范围将大大超越传统职业卫生范围,朝着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健康促进的方向发展。

高新技术中以微电子工业和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影响最大,它们对职业卫生提出的挑战将是新材料、新工艺和潜在的生物致病原。例如,微电子工业曾被认为是第一个“清洁生产”,而实际上是接触化学品最多的工业,包括醚、醇、酯、酮及苯系有机溶剂、金属化合物(如锑、锗、砷、硼、磷),以及氟化物(氟化氢)、硅化物(如三氯氢硅)等;此外,还有极低频磁场和射频辐射问题。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虽至今尚未见有重大职业危害事故报道,但鉴于基因重组或突变而产生的新的生物致病原的潜在危害,西方工业化国家对相关实验室已制订比放射性核素污染更为严格的安全卫生管理条例;而基因工程产品对人的安全性问题,亦将是毒理学评价的一个新课题。

因此,新世纪初,我国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领域,将处于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并存的局面,我们应对传统的“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职业危害”概念,赋予全新的思路,努力探索前瞻性的控制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