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安徽古籍保护研究

安徽古籍保护研究

时间:2023-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徽古籍保护研究第二章 安徽古籍保护研究古籍保护是指要保存好古籍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载体材料,使之能更长久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古籍庋藏与保护由来已久,古人对于古籍的保护也颇有研究。叶德辉在其《藏书十约》中对古籍的庋藏与保护提出了一些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管理办法。可见曝书是保护古籍的传统而有效的方式之一。安徽古籍保护工作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目前来看,古籍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安徽古籍保护研究

第二章 安徽古籍保护研究

古籍保护是指要保存好古籍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载体材料,使之能更长久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古籍庋藏与保护由来已久,古人对于古籍的保护也颇有研究。他们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关古籍收藏与保护的经验与方法,其中有些经验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古籍保护工作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为例。关于司马光保护古籍的方法,南宋费衮撰的《梁溪漫志》卷三《司马温公读书法》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大体上可分为两点:第一,“曝书”以防虫防霉。“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上伏”就是初伏,按照农历的说法,进入初伏就表示夏天最暑热的气候开始了。这个时期由于温度高、雨水多、空气潮湿,各种书虫孳生。“重阳”时节表示气候进入了深秋,属于返潮的季节,空气湿度也比较大,书虫肆虐猖狂。司马光选择在这两个时候“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自然能够使书防潮杜虫,保持原样,“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第二,保持书籍洁净完好。“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这里提到的“脑”,与前文中曝晒的“脑”一样,指的是固定古籍书页的一侧,即书脊,是使用胶或浆糊黏合书页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仅受潮容易生虫,而且经常开合书籍还容易开胶,导致书页散落。所以司马光就要求自己“行看”书籍时“承以方版”,一是可以避免手汗弄脏古籍,二来也可以防止书脊因为经常受力而导致开胶,使书页散落。除此之外,司马光在翻阅书籍时还特别注意看书的环境及翻书的方法。“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挟过”,从而“不至揉熟其纸”,并且保持书籍的洁净如新。正是常年坚持的良好看书习惯,才使得司马光的藏书“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

再以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为例。叶德辉在其《藏书十约》中对古籍的庋藏与保护提出了一些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管理办法。在《藏书十约·收藏》中,叶德辉提出:“藏书之所宜高楼宜宽敞之净室,宜高墙别院,与居宅相远室则宜近池水引湿就下潮不入书楼,宜四方开窗通风……”,对藏书的库房建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对于曝书,叶氏认为“春夏之交,宜时时清理,以防潮湿。”“八九月秋高气清,时正收敛,且有西风应节,藉可杀虫。”可见曝书是保护古籍的传统而有效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叶德辉还提出,“橱下多置雄黄石灰可辟虫蚁”,“食物引鼠不可存留,灯烛字篓引火之物不可相近”,对库房的防虫防火提出了建议。

今天来看,古籍保护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控制书库的温湿度,防止霉变的滋生,防止害虫的咬噬,防止有害气体和灰尘的侵入等。对于那些已经破损的古籍,要及时地进行科学的修复,要通过载体转换方式让文献的内容得以再生。安徽古籍保护工作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重视。但从目前来看,古籍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