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时间:2023-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对文字学知之不多,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这里仅就《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略述浅见。清代段玉裁、桂馥、严可均及近代章太炎等一大批文字学专家,都以《说文解字》为深入研讨的出发点。由于《说文解字》至今犹有现实意义,所以许多字典、辞典之类的工具书引用它的解字。

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许慎: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

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人,东汉和帝时任太尉祭酒。他博通经书典籍,获得当时“五经无双许叔重”的美誉。他撰写了《五经异议》、《淮南鸿烈解诂》等著作,但都已散佚,唯有《说文解字》流传后世。

和帝永元十二年(100),许慎开始撰写《说文解字》,至安帝建光元年(121)书稿完成时,已身患重病不起,他嘱咐独生子许冲将历时22年、倾注毕生心血的书稿呈献皇上。遗著经历代反复传抄,错误脱漏甚多,传至唐代,又碰上一个自以为是的李冰阳胡编乱改,使这本文字学专著面目全非。北宋雍熙三年(986),太宗命徐铉等人校订、改易、分卷,增加标目和注释,并增附新字,然后用雕版付印。清嘉庆十四年(1809)和同治十二年(1873)又两次重刻付印,才眉目清晰了。

现在流行的《说文解字》将原书15卷每卷各分上下两卷,前14卷为解字,共解10639字;第十卷为序目,记述了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笔者对文字学知之不多,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这里仅就《说文解字》的历史意义略述浅见。

一、《说文解字》记录了中华文字发展历程

《说文解字》最后一卷记录了文字的起源与发展。远古庖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认为八卦已具象形、会意文字雏形。“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见鸟禽足迹可以相互区别,才开始制造文字。这里对文字起源的论述大体符合文字萌生的规律。

到战国时期,各国主要是七雄“语言异声,文字异形”,在文字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混乱现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罢去不与秦合者”,废除其他六国的文字,但秦文字仍有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体”。

历代对文字十分重视。据《周礼》记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儿童到八岁时,教师首先要教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所形成的文字。汉代“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汉代立法,有严格考核制度,十七岁以上学童考试论文字专著《籀书》,掌握九千字才可以作文书;还用“八体”考试郡县史官,成绩优异的才有作尚书、史书的资格;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受到检举弹劾。

中华文字有一个从少至多、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过程。从开初的少数字,到商代甲骨文虽有几千字,但很多是并不通行的生造字;到汉代扬雄搜集各种书籍中的单字,共5340字;而《说文解字》所解的达10639字,还不包括徐铉增入而无解的398字。《说文》所解的一万多字,分门别类,既有篆字,又有隶书,还有古字,加以对照比较,逐字注解,颇下功夫。以最简单的“一”字为例,解释是:“惟初太始,道立为一,造分天下,化成万物。”从“一”扩展到“元、天、丕、吏”四字,解是:“元,始也。从一从兀。”“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丕,大也。从一。”“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我们可以从这一万多字中,看到中国文字发展进步的历史足迹。

二、《说文解字》首开了中国文字学研究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渐多,也出现文字混乱情况,周宣王太史籀,作论大篆文字16篇的《史籀》。秦为了统一文字,有论文字的论文多篇,包括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等,但都是片面之言。只有《说文解字》才系统地、全面地总结了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沿革,分十四类解释每一个字,理清了源远流长的文字发展脉络。比如,对造字“六书”就作了详尽的阐述:“一曰指示。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此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不仅对六种造字法作了概括,而且列举了例证。书中对各字的归类解释,为后世各种字典按部首编排作出了示范和先例,也为后世文字学的发展开了先河。上可溯文字之源,下可辨篆、隶、行、草各书演变的轨迹,从而为文字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清代段玉裁、桂馥、严可均及近代章太炎等一大批文字学专家,都以《说文解字》为深入研讨的出发点。

三、《说文解字》为阅览古籍提供了释难解惑的工具

《说文解字》不限于字义的简单解释,而是追根寻源探索造字的含义。例如,关于“三皇”,“皇”字按《说文解字》原为从自从王,自为鼻,三皇就是后世帝王的鼻祖。又如后世尊崇尧帝,“尧”字是三土一兀。对“土”的解字是“地之上,生物者也。”古人形象地寓意土生万物,对土尊崇。“垚”也读尧,解字是:“土高也,从三土。”对“尧”的解字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尧本名放勋,尧是他死后的追谥,推赞其崇高。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对尧帝的描写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完全符合“尧”字高远的本义。许多古字精练透辟的阐释不必一一列举。

由于《说文解字》至今犹有现实意义,所以许多字典、辞典之类的工具书引用它的解字。当今,我国出现了“国学热”,阅读古籍的人多了起来。但书中的许多障碍又使不少青年人望而生畏,《说文解字》作为辅助读物,对读者应当有所裨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