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被腰斩的《后汉书》

被腰斩的《后汉书》

时间:2024-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被腰斩的《后汉书》范晔:被腰斩的《后汉书》由于长期的分裂局面和走马灯式的政权交替,历朝官修史书制度遭到破坏,历史资料残缺不全,是否精通历史成为衡量学识的重要标志,也成为知识分子致仕之路上的敲门砖,于是私人修史之风盛行。这一仕途挫折,使他玩世不恭的态度有所改变,开始了《后汉书》的严肃写作。据《宋史·范晔传》载,他生前自诩《后汉书》“体大而思精”,俨然以史家大手笔自居。

被腰斩的《汉书

范晔:被腰斩的《后汉书》

由于长期的分裂局面和走马灯式的政权交替,历朝官修史书制度遭到破坏,历史资料残缺不全,是否精通历史成为衡量学识的重要标志,也成为知识分子致仕之路上的敲门砖,于是私人修史之风盛行。这一时期出现的史书有《汉史》、《三国史》、《十六国史》、《南北朝史》等,每个阶段的史书又有好多种,如汉史就有十一种,十六国史、南北朝的晋史有二十余种。史书的泛滥难免良莠不齐,有的史书辗转传抄得以流传,大多数史书却因质量不高而被淘汰佚失。这一时期典籍虽多,却没有出现划时代的历史巨著,较为人们推崇的要算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了。

范晔(398—445),字蔚宗。他处于东晋衰亡、南朝兴盛的转折时期,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有才名,17岁时受刺史鲁宗征召,21岁时步入仕途,作刘裕的相国掾。出身寒门的刘裕在一系列军事活动中不断扩大势力,于公元420年取代东晋称帝,国号为宋,翻开了南朝的历史。范晔随刘宋王朝的兴起官运亨通,永初元年(420),任刘裕四子彭城王刘义康参军,至文帝元嘉八年(431),33岁的他领新蔡(今河南新蔡)太守,后又升迁尚书吏部郎。《宋书》说他独立不群,恃才傲物,“多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善弹琵琶”,可见他是一个多才多艺而性格鲜明的文人。在此期间,他出了《和香方》、《杂香膏方》、《百官阶次》等文集,但文集佚失,文章散失殆尽,仅存一诗一序。从“二方”看书名怪怪的,仿佛是中药方剂集,据说是讽刺官场百态的游戏之作。元嘉九年(432),在皇太妃丧事期间,他以挽歌取乐,拿时尚的话说,大概是“恶搞”一通,被斥为行为失范,被贬官为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这一仕途挫折,使他玩世不恭的态度有所改变,开始了《后汉书》的严肃写作。他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博采各史家提供的史料,辨别真伪,斟酌取舍,夹叙夹议,文笔生花,经过十三年勤奋写作,完成了“本纪”和“列传”两大部分。当他正准备写“十志”时,突然的变故发生了:元嘉二十二年(445),他因受王权斗争牵连,以谋立刘义康为帝的罪名被判死刑,年仅49岁,留下未完成的史稿而抱恨终生。

据《宋史·范晔传》载,他生前自诩《后汉书》“体大而思精”,俨然以史家大手笔自居。他在临死前《狱中与诸甥侄书》中,还念念不忘对史稿的评价:“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自夸《后汉书》的构思最巧妙,书中变化无穷,既浑然一体,又剪裁各异,连自己也不知如何称赞是好。为了弥补《后汉书》的缺陷,南朝梁代人把东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志”分为30卷编入《后汉书》,合三为一,虽首尾并不怎么相称,也总算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了。现存《后汉书》共120卷,其中“本纪”20卷、“列传”70卷、“志”30卷,以范晔所写纪、传最为出色,尤其是“列传”异彩纷呈,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以人立传。记述人物事迹,又不局限于个人,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显现个性。如《马援列传》,把马援这个自谓“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性格豪爽的定边英雄写活了。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夏,马援拜陇西太守,以步兵骑兵三千人,击败先零羌于临洮,杀敌数百,受降八千余人。又以迂回战术,击溃敌数万。平定后又奏请设郡县、置官吏,“开导水田,劝以耕牧”,使边民安居乐业。马援治理陇西六年后,调入朝中任中郎将。建武十七年,交趾夷族占领岭外六十余城,自立为王,朝廷拜马援为伏波将军,与段志将军合击交趾,段病死,由马援统帅二军,缘海傍山进军千余里,于次年春,在浪泊大破敌军,杀敌数千,收降万余,斩祸首送京,马援因军功卓著被封为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48),威武将军刘尚带兵讨伐武陵五溪蛮夷,孤军深入而全军覆没。这时已62岁的马援再次请战,经披甲跃马测试后才得到光武帝应允,带领招募的40000士兵赴边。次年春,击溃了攻城敌军。三月,向壶头敌大本营进军,他冒险舍远求近选择了水路,因天气炎热士兵大批病死,马援也病倒,进攻受阻。刘秀派中郎将军梁松前往责问时,马援已病卒。这位特使还归罪于死者,一些大臣也诽谤马援生前贪污受贿,把一车珠宝、犀角从边地运回京师。原来马援在交趾时常以薏苡仁为保健品,这是价格低廉的中药材,他见当地薏苡种子肥大,就购了一车准备引种,谁知却成为兴谤的根源,当时只是私下传谣,这时却“墙倒众人推”,定边的功臣成为罪臣,连死者尸体家属也不敢归葬。这时,玄阳县令朱勃挺身而出,冒死为马援辩冤。马援生前并未给这位老乡什么恩惠,朱勃熬到62岁还是个小县官,但却深佩马援人品,为劳苦功高的将军不能自白而义愤,长篇的上书感动了皇帝,使冤屈得到昭雪。

二是分群列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范晔沿袭《史记》、《汉书》先例,《后汉书》中有《循吏列传》、《酷吏列传》、《宦官列传》、《列女列传》等,但与前人又同中有异,别具特色。如在《循吏列传》中写了县令董宣,依法判案,刚正不阿,不怕得罪权贵,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肯向皇帝赔罪,侍卫按他的头,他也硬挺着脖项,皇帝称他为“强项令”。在范晔笔下,一个宁折不弯的循吏形象跃然纸上。《宦官列传》又是另外一种写法,并不突出宦官个人,而是从东汉王朝统治的背景,剖析“阉祸”的根源及其发展过程。东汉以前,内臣并不全是太监,东汉时尽用阉人,他们中虽也有忠于汉室的宦官,但大多是阴险毒辣的小人,他们利用能与皇帝和宫妃接近的机会,蒙蔽皇上,干预朝政,内外勾结,残害忠良,成为东汉时期的一大祸患,也是造成党锢之祸一大根源。《列女列传》叙写了十七个杰出女性的事迹:有下嫁贫士家与丈夫同挽牛车的富家女,有面对盗贼自刎救出婆婆的儿媳,有规劝丈夫保持清廉品德的妻子,有抗御强暴杀身取义的烈女,有才华盖世的才女等,写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列女列传》中叙事最详的有两位女性,一位是曹世叔妻班昭,帝召她入宫作后妃师,她写《女诫》、补《汉书》,德行文才成为当时妇女的楷模。另一位是蔡文姬,她多才多艺却命运坎坷,流落匈奴,其所作《悲愤诗》成为千古绝响,曹操爱其才,将她营救回中原,她第三次嫁董祀,当丈夫被诬已发出处死令时,她“蓬首徒足,叩头请罪”,使曹操收回成命。《列女列传》中不仅详写了这两位杰出女性的事迹,而且编入了她们的诗文。

三是分类列传。以事分类,夹叙夹议,颇具特色,充分表现了范晔的史才。如《党锢列传》、《艺苑列传》等,其中《党锢列传》最为精彩。所谓党锢,是指东汉时期构织结党罪名迫害正义之士的高压政策。传中综述了党锢的原委和过程:汉初形成任侠尚儒、党同伐异的风尚,正气成为主流;东汉中兴后汉德重开,正义压倒了邪恶;至桓帝、灵帝执政期间,宦官干政,士人羞与为伍,相互褒奖标榜,刚正之风流行,这些不同流合污的士人被诬为朋党而受到迫害。传中记述了多起党祸,如:李膺举孝廉,曾任青州刺史、渔阳太守、蜀郡太守,他法令严明,使地方贪官望风而逃;任校尉、将军等武职,也威震边疆,羌人闻风归服。他屡受罢官、下狱等迫害而志不屈,终被拷打至死,妻子、儿女被流放,父兄、属官、学生都被禁锢终身。张俭被诬为朋党首领,朝廷大肆抓捕党人,致一百多人惨死狱中,受牵连而死的,被流放的、禁锢的达六七百人。党祸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间也有反党祸的极端个例。岑睦才华出众,名满天下,太守成瑨任命他为功曹,他彰善惩恶。宛县富商外戚张汛,贿赂宦官,独霸一方。岑睦说服太守逮捕了张汛等人,不顾皇上颁发的赦令,除恶务尽,杀了张汛及其亲族、宾客等狐群狗党二百多人,惹恼了皇帝,最终成瑨被下狱,岑睦逃亡齐、鲁。

乱世人才更多劫。范晔因王位之争被牵连处死,又何尝不是党祸的延续呢!同司马迁、班固相比,范晔的命运更加不幸,旺盛的生命被扼杀,未完的史稿被夭折,旷世的才华还来不及充分施展就凋谢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