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与安定交替的时代
动乱与安定交替的时代
隋代的开国皇帝杨坚,从篡夺北周政权起家,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的伟业,为南北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隋文帝最为后世称道的是废除了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首创了开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科举制规定,由各地分年选送三人应试,分成秀、明经两科,后来隋炀帝又加上进士一科,历代王朝又有不少变动,但开科取士制度却沿袭下来了。
隋第二代炀帝杨广却一反其父作为,骄奢极欲,大兴土木,实行残暴统治。他营建东都洛阳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开通了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虽有利于后世,与万里长城一样成为世界奇迹,但当时却劳民伤财,运河流淌的是人民的鲜血。据统计,炀帝统治14年间,先后征用民工1000多万人,耗费钱财难以数计,把社会经济推向崩溃的绝境,民间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景象。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埋葬了杨氏王朝,同秦代一样,隋代也是二世而亡,隋朝(581—618)虽长一点,也不过37年,同是短命王朝,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暴政必亡的历史必然。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全国处于分裂割据局面。经过十年动乱,唐王朝才统一全国。经过“玄武门之变”,太子建成被杀,皇帝李渊退位,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627—649),他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实施任人唯贤、轻徭薄赋政策,创造了历史上众口称道的“贞观之治”。在唐代(618—907)近300年时间里,曾有过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掌权、国号为周的武则天政权(690—705)的插曲,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出现了“开元盛世”(713—741),把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然而,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社会矛盾的深化,“安史之乱”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焦点,也成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经过8年(755—763)的社会大动荡,借回纥兵平力定了“安史之乱”,却留下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政的不稳定政局。直至在以黄巢为代表的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冲击下,唐王朝金碧辉煌却又千疮百孔的封建大厦终于坍塌,又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
隋唐(581—907)虽治乱交替,但有较长的稳定时期,尤其是大唐王朝成为中国封建制的顶峰,中华文明昌盛辉煌,曾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图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