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学院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宣传提纲
非典型性肺炎防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非典”防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我校防治“非典”宣传提纲。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要“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方针精神,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非典”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全力以赴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保障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的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北京广播学院“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郑和平、院长刘继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田维义,副院长任金州、于利,院长助理吕学武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工会,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后勤处、保卫部,后勤总公司、团委,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长办公室。
各二级学院、各部门分别成立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本单位的防治工作,并向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时报告本部门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向各单位通报学校防治“非典”情况,各单位要将情况及时通报给师生员工。
三、具体措施
1.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学校设立24小时值班及防治咨询热线电话,各二级学院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收集、汇总本单位信息,每天定时向学校“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室报告,紧急或特殊情况随时上报。学校“非典”防治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每天报告校领导小组和有关上级部门。
2.加强宣传教育。整合学校各宣传媒体,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科学的防护知识,增强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尊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利用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橱窗、电子公告牌等定时发布学校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的信息。
3.积极做好非典型性性肺炎防治工作的预案。一旦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病人所在班级、二级学院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努力做到教师不停课、学生不停学,师生不离校,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或取消。
4.校医院设立专门门诊、专人值班和24小时热线电话咨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果断措施,切断病源传播。
5.每个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认真做好体温测试登记、汇总,发现37. 5度以上发热者,立即报告校医院。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预案,建立紧急应对机制,一旦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马上向校医院报告,由校医院统一联系救治,不得自行外出就医。
6.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对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及防范。成立专门消毒队,对重点场所定期消毒;明确责任,做到专业消毒与自行消毒相结合;改善、增加必要的设备,保证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空气流通。医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一律带口罩上岗。
7.做好药物预防工作。为师生员工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为学生和教工免费提供煎制好的中药。
8.减少室内聚会和集体活动,取消大型室内活动。鼓励师生多参加室外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大型会议,保证会前会后消毒。
9.加强门卫检查力度,防止校外流动人员的随意进入,以防带来校外传染。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必须接待的人员设立专门接待场所,来访前后进行消毒。
10.对于与非典型性肺炎或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其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专业消毒。
11.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动员教育学生、教师尽可能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北京,以减少相互传染的机会。准确掌握学生在校、在京人数,了解学生健康情况。对外出返京的师生,做好身体检查和隔离观察工作
非典型性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工作任务艰巨、复杂,各级领导和部门要毫不松懈地加强防治工作,巩固取得的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夺取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的胜利。
北京广播学院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领导小组
2003年4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