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模式,千刊一面
二、办刊模式,千刊一面
在办刊模式上,我国学术期刊的突出问题就是“小而全”的综合性期刊占据主流,这同样是由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体制造成的。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通常由主办方拨款。既然是由主办方出钱,天经地义就要为主办方服务,而主办单位通常有各色人等,分属不同学科,要为大家服务,最好的莫过于办一个小而全的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了。我国学术期刊“一家一户”、“小农作坊”式的办刊格局由此形成。
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不是不可以办,而是不应成为主流。综合性期刊有几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学科众多、编辑有限之间的矛盾;二是容易造成“千刊一面”,少有特色;三为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读者个体获取的有用信息少,发行由此受阻。对此,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都曾作过反思,笔者也曾发表《高校学报应走专题化一文》[4]。现在看来,这些讨论似乎可告一段落了。2002年,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同志指出:“办学报不能只有一个模式,要反映本校的优势,本地的优势,不要求大求全。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可以有三个层次的考虑。一是……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办高校社科学报各专业专刊,走学报整合之路。它是学报,但是各学科的专业学报。二是鼓励若干高校社科学报合作,走学报联合之路。……三是所有学报都要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科研优势设立专题栏目,走专题化的发展之路。”[5]此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教社政厅〔2002〕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皆以文件的形式重申了这一改革思路。笔者以为,袁贵仁同志及教育部的相关意见已相当成熟,对今后学报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打破学术期刊目前这种僵化的出版格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可以说是“坚冰”已破,曙光在前,人们更期待能够早日“扬帆”。现在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已经形成了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改革靠“自由恋爱”不行,靠自我抉择也不行。如果哪家先动,恐怕自身利益就会受损,如果哪家学术期刊根据自身优势,率先改成专科性抑或专题性的,那么这家单位的其他学科领域的论文怎么办呢?
出路: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僵化格局必须被打破。袁贵仁同志提出的学报改革思路,对其他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建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科技部迅速组织人力展开调研,及早拿出可行方案来。相信经过周密调研、大胆试点、小心推进、整体连动的改革之后,一个全新的协调发展的多元的学术期刊出版格局必将到来,这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对学术事业的发展,无疑都是一大幸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