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精神,锤炼编辑的学术责任感
二、弘扬科学精神,锤炼编辑的学术责任感
目前,一些所谓的学术成果之所以能够出笼,跟编辑科学精神的缺失也不无关系。前些年,“编辑学者化”可说是学术期刊界的讨论热点,不少学人指出历史上的一些名编辑也是名学者,甚至有学者提出“编辑职业化”是当前学术期刊病根的观点。尽管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但至少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编辑自身学术水平的不足。既能做编辑,又能成为卓有建树的学者,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及社会阅历毕竟有限,不能要求所有编辑都要成为学者。何况,是学者就都能做编辑吗,恐怕也未必。不过,对于学术编辑(学术期刊的编辑、学术著作的编辑)而言,倒是应该“学者化”的。这里“学者化”,其要义并不在于编辑取得了多少学术成果,而在于编辑是否具备了应有的学术素质,即学术责任感、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一些学术泡沫甚至是一些伪科学的东西,为什么能够被发表、出版,除了利益驱动之外,更多地透视出时下学术编辑缺乏的正是一种科学精神和学术责任感。现在有些学术编辑似乎已“参透玄机”、“看破红尘”,对学术造假之类司空见惯,“宠辱不惊”,甚至认为学术、文章一事,不过尔尔,只要不“黄”不“黑”,多一篇少一篇,多一本少一本并无大碍。不是有学者指出,目前学界正流行一种“职称书”吗,其实“包装”精美、少有学术含量的“职称刊”、“职称文”又何尝少呢?编辑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传播先进文化,作为学术编辑,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学术素质,努力弘扬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