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第十章 科举制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实行的1300多年里,正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有实无名期步入成熟并迈向高潮,由高潮走向下坡的整个时间进程。既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的状貌,又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语文教育恰恰是像封建包办婚姻一样,是不情愿的、也是无法逃避的,与科举制结下了不解之缘。
科举制的核心是科考任官。然而由于封建社会中对统治阶级的权力、待遇、声誉等的绝对倾向,逐渐影响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意识的重心,这就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与实践行为。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就会看到科举制对社会的直接作用与影响并不亚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隐性的对人的心理的渗透。科举制这些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潜在的隐性的渗透与积淀,其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而以语文的教育教学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的教育无疑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它予以影响、制约和决定的目标和对象。也就是说,科举制不仅要把自己的大网张开,把以语文教学为基础的整个社会教育严严实实地笼罩住、控制住,而且进一步把社会的人统统纳入最高统治者的权力的死海之内。让你学为科举而学,行为科举而动。赵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所写的劝学诗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随人,书中车子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问窗前读。”(〔50〕55)这首诗便是皇帝利用读书考试这根大棍赶打知识分子向着他们抛出的诱饵上钩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