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例如,对“鄙”字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①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
②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
④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贪吝。
⑤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
以上②、③、④、⑤诸义,都是从①的边邑义引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二、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例如“綱”(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2.引申义的特点
(1)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
①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似之处。
例如“斗”本义为酌酒器,由于形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如《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關”,本指门闩,由于功能作用相似而引申为关卡。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②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例如: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单位“年”。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③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例如: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倒,因此引申为不稳定,再引申为危急、危险。
(2)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
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
①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这些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②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術”、“道”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这些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引申。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
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的规律,起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