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安监部门牵头制订本单位安全工作计划,协调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落实整改治理措施和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第八篇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安监 [2011] 139号,2011年1月28日印发)

1 目的和范围

1.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针对电网、设备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隐患、缺陷和问题,有效组织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系统辨识安全生产风险,落实整改治理措施,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基于安全管理体系的 PDCA 循环模式,梳理了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的一般化流程,从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整改治理、监督改进等环节,明确了主要工作要求和措施,以对电网、设备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隐患、缺陷和问题,实现安全风险的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形成“管理规范、责任落实、闭环动态、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

1.3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系统生产性企业以及管理生产性企业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直属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生产性企业是指以从事输变电、供电、发电、调度、检修、试验、电力建设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网省公司控股、代管的县供电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生产安 [2003] 31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安全性评价工作实施办法》(国家电网生 [2003] 386号)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国家电网安监 [2005] 513号)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国家电网 [2007] 206号)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家电网安监[2008] 248号)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电网安监 [2008] 917号)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国家电网安监 [2008] 917号)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方案》(国家电网安监 [2008] 1168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调度系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国家电网调 [2009] 38号)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 [2009] 664号)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 [2009] 575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电网安全性评价》(2011年修订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电网安全性评价》(2011年编写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水电厂安全性评价》(2011年修订发布)

3 定义与流程

3.1 安全风险(Safety Risk)

在电网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网、设备和环境所存在的可能引起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缺陷和问题。

3.2 安全风险分级(Safety Risk Ranking)

根据安全风险的大小或危害程度,将其分为重大安全风险和一般安全风险两级。

3.2.1 重大安全风险(Serious Safety Risk)

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重大及以上电网和设备事故的风险。

3.2.2 一般安全风险(General Safety Risk)

可能造成一般电网和设备事故(故障)的风险。

3.3 事故隐患(Accident Potential)

指安全风险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电网运行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

3.4 安全性评价(Safety Evaluation)

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度量预测,对系统危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措施,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3.5 安全检查(Safety Check)

对安全生产过程或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缺陷及危险因素进行查证,确定其存在的状态及可能转化为事故的条件,制定措施予以消除。

3.6 年度方式分析(Annual Grid Operation Risk Analysis)

结合生产运行实际需求,对下年度电网运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从电网规划、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电力交易等方面,提出完善电网运行的措施和建议。

3.7 标准化流程(Standardized Flow)

3.7.1 风险管理流程(Risk Management Flow)

包括风险识别(分析)、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整改、治理)、检查与改进等环节。

3.7.2 PDCA循环模式(PDCA Circulation Mode)

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Plan),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Do),实施过程监督和偏差纠正(Check),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制定采取措施,实现下一轮工作的改进(Action)。

4 职责与分工

4.1 一般要求

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健全机制”的基本要求,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统筹实施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4.2 网省公司

各区域电网公司、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国网直属公司以防止电网大面积停电作为首要任务,重点防控大面积停电事故风险、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计划、职责分工、组织措施,统筹协调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4.3 职能部门

生技、基建、调度、营销、农电等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的电网、供电、人身、设备等各类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和防控工作,组织开展专业安全性评价(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落实各自职责和义务。安监部门牵头制订本单位安全工作计划,协调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监督落实整改治理措施和方案。

4.4 供电企业

供电企业、超高压公司、施工企业、发电企业等重点控制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供电中断等事故风险,负责本企业风险管控具体方案和措施,定期通报各类风险的识别(发现)、评估和整改情况,对本企业存在的重大和一般风险承担闭环管理责任。

4.5 工区、班组

工区、班组、个人重点控制现场环境中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电网故障等安全风险,做好班组、现场风险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落实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安全检查等具体整改措施和要求,并结合日常工作及时排查、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缺陷和问题。

5 风险管理要素

5.1 一般要求

针对电网、设备和生产环境,组织开展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

5.2 风险识别

5.2.1 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等工作,系统排查和梳理电网、设备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对问题和隐患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风险来源、风险特征、风险等级、风险后果等,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5.2.2 安全性评价依据各专业评价标准,系统梳理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根据问题和隐患的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重大问题、一般问题)。

5.2.3 安全检查针对季节性安全生产工作、专项安全活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检查安全工作要求和措施、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查找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5.2.4 隐患排查治理针对各专业领域全面开展,通过发现识别事故隐患,确定事故隐患等级,落实制定治理措施,实现从发现到消除的闭环管理。

5.3 风险预警

5.3.1 根据风险等级,建立风险预警和跟踪机制,明确预警内容和要求,跟踪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响应。

5.3.2 风险预警内容应包括风险描述、风险等级、后果分析、整改要求等。

5.3.3 对于一般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定期统计分析整改情况,督促按期整改。

5.3.4 对于重大风险,由上级单位挂牌督办,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

5.4 风险控制

5.4.1 按照管理职责和范围,针对电网、设备和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研究制定预防措施和整改治理方案,从规划发展、基建工程、技改大修计划等方面,组织实施整改计划,开展安全管理专项行动。

5.4.2 对关键环节风险控制过程、控制结果、措施有效性等,组织进行评估。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落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对需要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支持的重大问题和隐患的整改治理,及时上报备案。

6 安全性评价

6.1 基本原则

一般以2~3年为周期,按照“制订评价计划、开展自评价、组织专家查评、实施整改方案”过程,建立闭环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6.2 评价内容

6.2.1 评价应覆盖电网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系统梳理电网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评估各专业领域安全风险,制定落实治理方案和措施。

6.2.2 评价标准应随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进行修订;企业应结合实际对评价标准所列项目和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调整;上一轮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整改措施纳入本轮评价之中。

6.2.3 评价主要包括: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城市电网安全性评价、电网调度系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评估、水(火)电厂安全性评价、升压站安全性评价、设备评估等。

6.3 评价实施

6.3.1 采取自评价和专家查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组织自评价,上级单位(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专家查评。

6.3.2 企业成立安全性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生产的领导任组长,部门负责人和专业负责人参加,落实各级人员职责和专业分工。

6.3.3 组织编写自评价工作计划书,将评价项目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员工和专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发现问题并组织讨论;将发现问题和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查找分析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建议;形成自评价报告,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

6.3.4 在企业自评价基础上,根据企业提出的申请,由上级单位或委托中介机构组织进行专家查评,帮助企业对自评价工作进行深入诊断和分析,对安全生产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把握。

6.3.5 专家查评的组织形式、评价内容、计划安排、查评报告等应符合规范化要求,专家组成员在查评过程中应与企业深入交流和沟通,在重大问题的评价和整改措施建议上应取得企业的一致意见。

6.4 整改要求

6.4.1 企业应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制订整改计划和方案,将整改项目和任务逐项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6.4.2 整改工作纳入企业统一管理,重大问题优先整改,从项目、资金、人员、进度等各个方面,保证整改计划和方案的实施。

6.4.3 整改计划和方案应报上级单位备案。

6.5 监督考核

安全性评价查评结果不作为安全考核和评比内容;评价组织和整改完成情况纳入安全监督考核范畴

7 隐患排查治理

7.1 基本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方位覆盖、全过程闭环”原则,开展各专业、各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预评估、评估、核定”三个步骤,确定事故隐患等级;按照“发现、评估、报告、治理、验收、销号”流程,实施隐患闭环管理;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全员参与”要求,建立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7.2 工作要求

7.2.1 结合日常工作常态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上报和治理事故隐患,鼓励基层和一线人员“多发现、多整改”隐患。

7.2.2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类、评估、定级,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和备案。

7.2.3 对隐患的发现、评估、治理、验收进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实现“一患一档”管理。

7.2.4 企业应结合年度基建、技改、大修项目,制订隐患整改计划,保证隐患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预案“五落实”。

8 年度方式分析

8.1 基本原则

年度方式分析应全面评估本年度电网运行情况、安全稳定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实施效果,分析预测次年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和生产运行实际需求,提出电网建设、技术改造等措施建议,指导次年电网规划、建设、生产和运行,提高电网安全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8.2 工作要求

8.2.1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年度方式分析工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亲自听取年度运行方式汇报,研究审核年度运行方式提出的问题、措施和建议,保证各环节有效衔接、闭环运转。

8.2.2 各单位应加强对本网年度方式分析工作的组织协调,以年度方式为指导,滚动修正季度、月度运行方式,有序组织各项基建、技改及生产工作,提高电网运行方式的适应性。

8.2.3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年度方式的编制、配合、汇报、落实和评估机制,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在年度方式编制、实施中的职责,确保及时准确提供次年电网基础数据,保证年度方式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8.2.4 各单位规划设计部门应及时提供次年新设备投产计划和设备参数,营销部门应及时提供次年新增大用户负荷,生产技术部门应及时提供输变电设备额定输送能力及事故过载能力,调度部门应完成负荷预测和基础数据准备工作,开展年度方式计算分析。

8.2.5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汇报中提出的重大问题和措施建议,组织制订专项方案,并将专项方案和相关措施纳入本单位电网规划、建设、技改等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部门、项目实施、资金来源和完成时间。

9 安 全 检 查

9.1 一般原则

按照“自查、互查、督查相结合”以及“边检查、边整改”原则,组织开展常规(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督查);按照“制定检查大纲、组织实施检查、通报检查情况、督促落实整改”环节,实施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

9.2 检查类型

9.2.1 春、秋季安全大检查。

9.2.2 迎峰度夏(冬)、重要活动保电安全检查。

9.2.3 反违章、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专项活动督查。

9.2.4 基建、农电、供电、产业、信息等专业安全检查。

9.3 工作要求

9.3.1 把安全检查作为督促安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逐级落实安全责任,突出安全检查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规范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通报和问题整改。

9.3.2 安全检查应坚持边查边改,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被查单位,要求落实整改;必要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落实整改。

9.3.3 检查结束后形成检查情况通报,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10 评估与改进

10.1 各单位应加强安全风险过程管理,督促落实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年度方式分析等工作,实施安全风险识别、预警、控制闭环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的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0.2 各单位应按照 PDCA 循环模式,加强对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年度方式分析、安全检查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对各阶段工作进行评估、监督和偏差纠正,及时进行总结,落实改进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绩效。

10.3 各单位在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强相关规程、标准、规范、方法的宣贯培训,保障人员素质和专业力量需求,确保风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11 附  则

11.1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负责解释并监督执行。

11.2 公司各单位应依据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制定完善实施细则。

11.3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