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波普尔的思想概述

波普尔的思想概述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多种思想成分的影响下,波普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批判理性主义。这一思想特征在波普尔的所有学说当中得以贯彻始终。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并非彼此隔绝,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波普尔试错法的科学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其政治哲学、经济学和文化艺术学等方面。改良主义“优越”于社会革命,这一理论进一步表现出波普尔社会政治学思想的局限性。波普尔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同样重大。

波普尔的思想概述

波普尔一生著作颇丰,其影响范围到达科学哲学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德文版,193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7)、《科学发现的逻辑》(英文版,1959)、《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无穷的探索:智者的自传》(1976)、《自我及其大脑》(与艾克尔斯合著,1977)、《开放宇宙》(1982)、《量子理论物理学中的宗派》(1982)、《实在论和科学的目标》(1983)等。

批判理性主义(Critical Rationalism)是波普尔思想最大的特征。这种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古希腊哲学传统中的批评精神,其次是一直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然后是19世纪的实证主义思想,最后也最为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逻辑经验主义与新物理学。在多种思想成分的影响下,波普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想——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理性主义认为任何知识在原则上都是可错的,因此,应该坚持批判精神,打破教条、僵化思维、保守传统和权威。这一思想特征在波普尔的所有学说当中得以贯彻始终。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从方法论到认识论再到本体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他从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归纳法开始,随后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认识论,最后提出了三个世界学说的本体论。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经过一番详细的逻辑分析后,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具有逻辑合理性,所以否定归纳法作为科学实践的主要方法,进而提出以证伪法即猜想—反驳法取而代之。由于这一科学方法论强调“证伪”或“批判”,因而被称为“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该方法论与归纳的科学方法论相对立,是一种“演绎”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为“试错法”或“猜测—反驳法”。他指出,在科学实践中,猜想—反驳法才是科学家运用的主要方法,科学的发展依靠的是这种不断证伪的过程。科学发展的实质正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该理论是否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这样的一个标准虽然比不上后学的学说那样精致,但也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证伪标准实则有二,分别是相对标准——是否具有被证伪的可能性与绝对标准——逼真性。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前提,而后者又是前者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运用与延伸的结果。因此,证伪主义在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波普尔创立的一种新的一般科学方法论,是对传统的归纳法的一种否定。这一新的科学方法论可具体化为某一程序,再进一步将这一程序简化或概括为如下图式:P1→TT→EE→P2。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中,对于上述图式作了详细的解释。我们从某一个问题 P1出发,提出一个尝试性的解答或尝试性的理论 TT,它可能(在部分或整体上)是错误的;无论如何它都必须经受消除错误的阶段 EE,这可以由批判讨论或实验检验组成;无论如何,新问题 P2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活动。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 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并非彼此隔绝,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就是他的“三个世界”相互作用的理论。首先,世界1和世界2相互作用,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的精力,这是世界1作用于世界2。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种种外部世界带来的困难,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1。其次,世界2与世界3也相互作用,如音乐家因受炽热情感的影响写出优美动听的乐章,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3;反过来世界3作用于世界2。

波普尔试错法的科学哲学思想还体现在其政治哲学、经济学和文化艺术学等方面。例如:波普尔的社会政治哲学就是试错法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应用,其科学哲学与其社会政治哲学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波普尔对经济学有重大影响,甚至有经济学家断言,20世纪的经济学是证伪方法论的经济学。关于政治哲学,波普尔从批判历史决定论与乌托邦理论开始,构建“开放社会”。波普尔在社会政治哲学中关于“开放社会”、“社会渐进工程”的论述,主要是通过对“开放社会”的敌人的批判来表述的。不仅很少作正面的理论界定,而且似乎有意避免对“开放社会”及其社会政治哲学作系统的总结和论证。这是由于他从根本上反对任何理论的经验论,在他看来,任何完成了的体系都意味着封闭,这正是他所不能接受的。波普尔在哲学上主张“批判理性主义”,在政治上这一主张的表现就是“渐进社会工程”:主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应否定,而应肯定;不应革命,而应改良。改良主义“优越”于社会革命,这一理论进一步表现出波普尔社会政治学思想的局限性。波普尔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同样重大。他在《科学和艺术中创造性自我批评》《关于音乐及一些艺术理论问题》和《贡里布希论情境逻辑》中论述有关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在艺术等领域中的运用。他认为,艺术家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艺术家的正式计划也会在创作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改变。这个过程与科学家创作的过程事实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遵守试错法,在试错中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