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波普尔的本体论

波普尔的本体论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逻辑经验主义的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在1967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波普尔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一文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按照波普尔的观点,第三个世界的内容是人造的,却是自主的,是一种“客观知识”。波普尔认为,世界3的增长也是自主性的。在波普尔看来三个世界在历史关系上是进化的,波普尔认为科学提示给我们一幅试探性的宇宙图景。

逻辑经验主义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在他们看来,形而上学不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因此,在科学的领域里没有形而上学的一席之地。逻辑经验主义者不谈论世界的本质与本源,始终把讨论的范围圈定在认识论里。

然而,波普尔却大谈本体论。他断言真理是存在的,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对世界本质的看法。在1967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波普尔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一文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世界1”由物质事物组成,如石头、躯体、桌椅、大脑;“世界2”由人类头脑中各种思想组成,是精神现象的世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比如愉快与痛苦,爱与恨,信仰等;“世界3”由心灵或生命体的产物的“客观”结构组成。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如科学问题、科学理论、批判性讨论、艺术作品、故事、歌曲等。最难以理解的应该是世界3。按照波普尔的观点,第三个世界的内容是人造的,却是自主的,是一种“客观知识”。有的哲学家将三个世界理解为波普尔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层次:1.物理世界层次,它相对于主体而言是先在的、外在的、能够被感知的,是世界的最基本层次;2.精神世界层次,它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包括人的一切主观精神、思维活动,是物理世界“进化”到一定阶段上的派生物,是内在于主体,不可直观的东西;3.客观的精神世界,即一切见诸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精神内容,是人类精神财富所构成的领域,是人类创造性的集中显示和提高的世界。

波普尔认为,世界1 和世界2 相互作用,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的精力,这是世界1作用于世界2。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种种外部世界带来的困难,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1。其次,世界2与世界3也相互作用,如音乐家因受炽热情感的影响写出优美动听的乐章,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3;反过来优美的音乐能激发起听众内心的感慨或热情,这是世界3作用于世界2。波普尔认为世界1与世界3也相互作用,不过不是直接作用,而是以世界2为中介间接地作用。最好的例证是脑(世界1)和语言(世界3)之间通过世界2(人的意识)的相互作用,结果不仅促进了脑进化,也促进了语言发展。在这种意义上,人和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波普尔还提出世界3的对象有一定的自主性。比如自然数列,一经被人们发明出来就包含许多问题,如奇偶数的差别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自主的,它们不是人造的,而是被发现的,而且发现的意义就像发现未知的动植物一样。波普尔认为,世界3的增长也是自主性的。因为它的增长几乎全部归因于反馈作用,即需要发现新问题,而且这种需要将永远存在。世界3只是起源上是人造的,一旦存在就开始有自己的生命。一个世界1的对象可以引导人们去生产其他的世界3对象。

波普尔还认为世界3具有与世界1和世界2不同的性质,是一个客观的、自主的和实在的世界。首先,世界3具有客观性。它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东西,而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波普尔把世界3看作是人类的发明,它是在世界1之外的,但不是人类精神活动本身,而是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品,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脱离了生产者,脱离了人而独立存在,成为其他人可以批判理解的对象,因此世界3是客观的。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把知识的客观意义与蜜蜂酿的蜜相类比:它们是产品,人生产知识好比蜜蜂酿蜜;它们可贮存,知识贮存在书本或图书馆中,就好比蜂蜜贮存在罐子里一样;它们可供消费,尤其是自己的产品可供同伴消费,或者自己消费同类者生产的产品;产品生产者也是产品的消费者,生产知识和理论的人同时也是知识和理论的消费者。总之,知识是客观的。

其次,世界3具有自主性。它虽然是人类创造的,但是它一旦被人类创造出来,就有其自身的性质、问题,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化规律,脱离于它的生产者而独立存在,这种独立性是“世界3理论的核心”。尽管第三世界是人类的产物,人类的创造物,但它也像其他动物的产物一样,反过来又创造它自己的自主性领域。波普尔用自然数的产生作为例子,他说:“人们已经发明了自然数,或者比方说在自然数系列中的无穷方法,但是素数的存在(以及没有最大的素数这条欧几里得定理的有效性)是我们发现的。它是在那里,我们不能改变它。它是我们的发明的一个意想不到和预见不到的后果。并且它是一个必然的后果:我们不能回避它。因而像素数、平方数以及许多其他的东西是由世界3本身‘产生的’,毋需我们的进一步帮助。就此而言,可以说它是‘自主的’。”[21]

最后,世界3具有实在性。这种实在性不但在于它在世界1中的物质化或具体化,即以艺术或符号表现方式依附在具体物质实体而存在,而且它们能够引导人们去生产,去创造其他世界3的客体。波普尔认为关于实在性的判断标准,主要在于相互作用,世界2是世界1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3是世界2的产物,世界3的发展依赖于世界2;但世界2的发展却不仅只是世界1的反映,而且要不断从世界3中获得反馈,因而世界3就可以通过世界2间接作用于世界1中人的大脑,并且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世界1中的其他物质。在三个世界中,世界3只有通过世界2的中介作用才能与世界1发生间接相互作用。

在波普尔看来三个世界在历史关系上是进化的,波普尔认为科学提示给我们一幅试探性的宇宙图景。其中有新的层次及与之相关的新事物突现出来,在最初层次上有重原子核,在较高层次上出现有机分子,在更高层次上生命突现,在再高层次上出现意识状态,在最高层次上出现人类精神的产物,如科学理论、艺术作品等。在波普尔看来精神的出现是生命进化中的大事。他认为我们可以把神话、观念和理论都看成是人类活动的一些最典型产品,它们和工具一样,是在我们体外进化的器官。这种上向因果关系意味着低层次世界是高层次世界的基础和载体,高层次世界具有低层次世界所没有的属性和功能。“这种突现产生的新属性或功能”不依赖人的主观性而独立存在。

三个世界的下向因果关系是高层世界对低层世界随机涨落的突变起到选择和限制作用,可以说低层世界的随机突变是为高层世界的干扰提供机会。客观知识自人类无意识创造出来后,具有了超越人的认识活动的部分自主性,波普尔在反对柏拉图洛克等两哲学派别观点时,指出在承认第三世界是实在的或者可以说是自主的同时,还可以承认第三世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人们甚至可以承认第三世界是人造的,同时它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学说与其方法论和认识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该体系影响甚大,直到现在其思想仍被不断讨论,但其中存在不少为人诟病的错漏。后学就在这个基础上坚持研究,不断改进,使得证伪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