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础主义的困境与自然化认识论的产生

基础主义的困境与自然化认识论的产生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主义的困境与自然化认识论的产生传统的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基础主义,它的兴起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逻辑主义代替心理主义有关,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知识基础,特别是科学基础。但是,蒯因认为,基础主义的这个理想并没有实现。因此,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需要反对基础主义,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认识论上的彻底怀疑主义,自然主义还需要对怀疑论做出回应。

基础主义的困境与自然化认识论的产生

传统的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基础主义,它的兴起与哲学语言学转向和逻辑主义代替心理主义有关,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知识基础,特别是科学基础。基础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有某种基础,这种基础是直接的、无需辩护的,知识的合法化即渊源于它。近代唯理论经验论现代经验论都是基础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开创的近代唯理论以理性或公理作为人类知识的牢固基础;近代经验论以观察命题或感觉经验作为人类知识的牢固基础;作为近代经验论变种的分析哲学,也试图从分析命题出发,按照逻辑分析方式重建知识基础,从罗素的原子观念到卡尔纳普的理性重建,都是试图为科学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合法的辩护。基础主义是几百年来认识论的主旋律。

基础主义对知识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数学基础研究和经验科学基础的研究。数学基础的研究旨在将数学还原到逻辑,从而为数学建立坚实的基础。但是,蒯因认为,基础主义的这个理想并没有实现。数学基础的研究至今至多表明了数学可以还原到逻辑和集合论。但是,集合论的公理并不比由它们推演出来的绝大部分数学定理更显明、更有确定性。此外,由哥德尔的工作可知,即使公理是自明的,也没有一个无矛盾的完备公理系统可以涵盖整个数学体系。所有这些都表明数学基础研究并没有揭示数学知识的最后根据和理由,没有表明数学知识的确定性和必然性是如何可能的。

至于经验科学的基础研究,近代经验论者如休谟将物体与物体的感觉印象等同起来,并认为关于物体的单称陈述,即关于直接呈现的感觉印象的陈述是可靠的,并试图由此衍生出全称陈述。但是这其中有明显的逻辑跳跃,由于归纳在理性上是没有地位的,因此归纳原理在逻辑上得不到证明。所以,用直接经验以完全合乎逻辑的方式为我们关于自然的真理性认识辩护的企图必定是不成功的。“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29];现代经验论如逻辑实证主义在概念研究和真理研究方面较之于休谟认识论都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用感觉经验的术语来分析、澄清和定义所有关于物理对象的概念,并把所有经验命题还原为或者翻译成感觉经验的命题,把经验命题等同于感觉经验命题的逻辑构造。但蒯因仍然指出这些策略也是失败的,“从感觉资料理性地重构世界……是一个吸引人的想法,……而我唯一保留的就是,这是办不到的”[30]

另外,怀疑论者也对基础主义提出了挑战,认为我们不能通过任何证明去获得任何可靠的科学知识,而且我们的科学知识无从开始,即使开始,也达不到确实可靠的知识。既然我们不能从经验出发获得可靠知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获得知识呢?以为知识可以后天获得的研究进路,是否还有出路呢?因此,自然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需要反对基础主义,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认识论上的彻底怀疑主义,自然主义还需要对怀疑论做出回应。自然主义能够完成这样的哲学任务吗?

依照蒯因在不同论著中所提到的自然主义概念,自然主义研究包括如下一些规则,自然主义摒弃第一哲学的目标,即摒弃绝对主义本体论,只承认相对主义本体论,只承认本体论的承诺;把自然科学看成是对实在的一种探求,坚持一种素朴的实在论;坚持科学理论的可错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形成是科学家进行观察、提出假设、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科学的认识论同于经验心理学等。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主义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之间的区别,与其说在目标方面,不如说在达到目标的途径、方法或手段方面。在传统认识论那里,目标是从关于感觉证据的自明的、非科学理论内部的真理出发,根据自明的推理步骤,演绎出自然科学的所有真理,或者凭借逻辑和集合论构造出这些真理;而新认识论的目标则是:我们是如何在“贫乏的”感觉刺激的基础上,产生出“汹涌的”输出即我们关于世界的丰富理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