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里达的科学哲学思想

德里达的科学哲学思想

时间:2024-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里达的科学哲学思想雅克·德里达出生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1952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3年至1954年前往比利时鲁文的胡塞尔档案馆研究胡塞尔遗稿,撰写出硕士论文《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德里达对传统西方文化在场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弊端大加鞭挞,试图找到重建现代文化的出路,作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最坚固堡垒的现代科学也纳入他的批判中。

德里达的科学哲学思想

雅克·德里达(Jaque Derrida,1930—2004)出生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里,1952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3年至1954年前往比利时鲁文的胡塞尔档案馆研究胡塞尔遗稿,撰写出硕士论文《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1960年任教于巴黎索邦大学,1962年出版《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1964年在阿尔都塞的邀请下和伊波利特的推荐下重回巴黎高师担任助教。1967年,《论文字学》《声音与现象》《书写与差异》三部著作的出版,一举奠定了其解构论的基础,使他一下声名鹊起。1972年,《多重立场》《播撒》《哲学的边缘》三部著作的出版推进了解构理论,进一步确立了他在哲学界的地位。其后的著作,《丧钟》《心灵——他者的发现》《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明信片》《哲学的权利》《绝境》《友爱的政治学》《马克思的幽灵》《流浪:理性二论》《宗教》《签名、事件、上下文》《他者的耳朵》等,既是其解构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其解构策略的具体运用。1984年,转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其思想传播世界各地,持续引起德里达热。

德里达对传统西方文化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弊端大加鞭挞,试图找到重建现代文化的出路,作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最坚固堡垒的现代科学也纳入他的批判中。与福柯早年成名不一样,德里达曾长期受到法国国内学术界的排斥,在巴黎高师助教的职位上待了整整二十年。其个人生活境遇的多舛和时代背景的大突变使他的学术思想也充满了吊诡的气息,解构影响所到之处,争议无所不在,这既是解构的魅力,又是解构的困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