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及万历前十年的讲学与反讲学
第三章 挫折:隆庆及万历前十年的讲学与反讲学
隆庆(1566—1572年)和万历朝(1573—1620年)的前十年,是明代历史中政治、经济上富有成绩的十六年:隆庆年间的重开海禁与俺答封贡,基本上稳定了东南海防与北方边防;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则扭转了长期以来国家的财政赤字。万历二年(1574年)由张居正总纂修成的《穆宗实录》中说:
上(隆庆皇帝)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1]
在此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而略有些变态的嘉靖皇帝,而万历十年(1582年)之后的明神宗则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其亲自执政的三十年的岁月。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与万历“小皇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因此,在这十七年中,也就出了两位权相——高拱和张居正。在他们之前,还有一位著名的首辅大学士——徐阶。徐阶、高拱与张居正,自然构成这十七年间政治运行的中轴线。于是,三人之一举一动,必然影响到明代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徐阶、高拱及张居正三人在首辅位置上的更替,虽不能说刀光剑影,但亦充斥着尔虞我诈的政治谋术。朱东润先生说隆庆内阁中有一番“混斗”[2]。韦庆远先生说不是“混斗”,而是“以徐阶、李春芳、赵贞吉三大‘学者’组成的以尊奉陆王心学为理念的‘同志’”与“实际信奉和推行商、申、韩法家学说的高拱、张居正间的冲突”[3]。韦先生此论,最大的贡献不在于揭示明代隆庆内阁混斗的真实原因,而在于其诠释政治时注意学术、讲学的因素,在政治解释框架内注入对当事人的学术分析,对于研究明代讲学的学者来说,亦因此而不得不更注视政治与明代讲学的关系。从首辅迁转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之序列看来,在本章所叙及的十六年中,其实反讲学的政治力量最终胜出,而且在执政时间上远远长于作为讲学者的徐阶和李春芳的执政时间。隆庆的政局,基本上是高拱的时代;万历前十年的政局,更是张居正之时代。因此,谈此期的反讲学,不能不谈高拱和张居正,而谈论高拱、张居正对于讲学的态度,就不能忽视他们的前任首辅徐阶对于讲学的热衷。当然,反讲学潮流的表层底下,却还是潜伏着讲学者不懈讲学的暗流,因此,就此期讲学问题而言,有在朝讲学受压制和在野讲学持续的双重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