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美国功能理论
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占有支配地位。20世纪30年代,米德和帕克的相继去职,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其在美国社会学界的领导地位。在那以前,美国社会学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缩写为ASA)与《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缩写为AJS)基本上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它所培养的学者所把持的。芝加哥以外的学者,日益反感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学会和学刊的垄断。1935年,协会的重要职位被芝加哥以外的学者全面占据,后者决定出版自己的刊物《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缩写为ASR)。这一趋势,象征着其它学术重镇的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佛社会学与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起。1937年,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美国社会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功能分析的道路;代表了一种方法的转折,即从早期美国社会学主导的微观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方法向反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的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功能主义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学范式。到了50年代,功能主义不再被人看作仅仅是诸多社会学方法之一,而是被视为唯一的社会学方法。一直到6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主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帕森斯无疑居于此派理论的核心地位。本章先简要介绍功能主义的源流,然后着重讨论帕森斯,最后讨论功能分析所包含的理论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