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学的生存样态
二、博客文学的生存样态
博客(BLOG)的兴起已经有十几年历史,它是一种个人性质的网页(非网站),这种个人网页依托于大型的博客网而存在,由博客网站提供模板、数据存储,但是,网页经营、设计、书写权归网民博主所有,博主可以在博客网站通过注册相关信息以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然后再在网页上发布与更新信息。具体来说,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书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常常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这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但也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9),较专业的博客网站有“中国博客网”(10)(2002年11月18日开通)等,传统的门户网站以及各类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站也兼有博客专区,并且博客主人和受众众多,比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百度博客、天涯博客等等,在这其中,尤以新浪博客明星效应最大、社会影响最广。
像信息时代的很多文化产物一样,博客最早出现在西方,它可追溯到1993年。这一年的6月,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诞生,它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19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到1994年1月,Justin Hall开办了“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在网络上发表博客的构想始于1998年,两年之后开始真正兴起。2000年博客正式进驻中国,并迅速发展,但是,当时只有一些博客专业网站,博客并没有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也没有受到各大门户网站的关注,所以,博客在初进入中国的那些年业绩平平,主要由一些新创立的专业博客网站参与,形式主要为论坛模式,效力却不及论坛,因话语平台单薄,个人日志消失在芸芸网络话语中,威力未得显现。然而,正如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话用在网络时代的话语传播领域再合适不过,一块石头可以搅动大海,一只蝴蝶可以引起一场风暴,网络时代就有这种特征。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一些普通又不普通的文字改变了博客的命运,一个“小人物”撬起了博客的命运,而今天再回头看,一个“小人物”制造的是“大事件”,后来,这个“小人物”也成了“不大不小的人物”。
2003年6月19日,一个叫木子美的南方女人在她的博客上,以惊人的勇气和冷漠的邪气写下这样一段与众不同的文字(11),题目就叫《以自杀对抗他杀》:“一天平均发五小时呆,想一次自杀。这样想会上瘾的。只要没有真的自杀,就还能过下去。我不敢啊,胆小啊。只要一天没有自杀念头,就会怀疑幸福。没理由啊,我怎么能够,无痛无痒。平均一天发五小时呆,想一次自杀。”这段文字不长,却像一头野兽,跌跌撞撞地冲进了欲望施虐的时代。这些文字便成了木子美《遗情书》自我暴露之怪异的开端,它仿若一朵恶之花,顿时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木子美审丑的文字和勾人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同年8月,当木子美那一篇又一篇如《金瓶梅》一般暴露的文字娓娓讲述她与一位鼓手全方位的“性爱”时,她的文字火了,她的名字火了,作为载体的博客也火了。如今,再翻看木子美那些通篇充斥着“插入”和“尖叫”的文字时,其“三俗”之气无处不在,将之与《金瓶梅》类比,真是高看了她。《金瓶梅》成了经典,“性爱”也成了高雅文学,木子美与鼓手的性爱怎能比得上西门大官人和潘金莲大美人?当然,或者也不好说,若干年后,人们的审美和思考可能不同,《遗情书》或者也能成为《金瓶梅》第二。但是,就当下而论,我不能否定木子美的“巨大贡献”,至少可以说,她“自杀式”的书写造就了博客的巨大辉煌,她以“低俗文字”撕开无数网民的“偷窥欲”或者说“色情欲”,向整个世界展示了博客传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并由此开启了博客文学的时代大门。木子美的“隐私文学”疯传整个社会,人人皆知木子美,人人皆知鼓手,更多中国民众因此了解到博客,并懂得如何运用博客。更为重要的是,木子美让“网络巨人”意识到了博客巨大的社会传播力和影响力,以及背后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2005年,原本并不看好博客业务的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终于按捺不住,纷纷增设博客频道,由此开启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博客文学新时代。
网络时代是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技术快速更迭,新的创意层出不穷,慢一拍可能就步步都慢,所以,新浪等门户网站均具有创新意识,一如新浪等门户网站借鉴众多中文原创网站后来也开设了中文原创频道一样,它们应势之需,及时开设了博客频道,博客文学也找到了发挥威力的平台。很难想象,如果新浪等门户网站没有介入博客,博客及其文学的命运将会怎样。博客不同于中文原创网,各重要中文原创网拥有自己成功的运作模式,众多文学爱好者和众多读者都愿意聚集,依托它们的平台,制造影响力,并由此形成图书出版,继而可以成为文学新星,也就是说中文原创网有造星功能,而一般人的博客则不容易形成热点,同时一般的博客网也很难招来名人进驻,所以,影响力不足。门户网站介入则不同,以门户网站为平台,依托于门户网站的超强实力和巨大的受众,更多人开始关注博客,同时,更多的名人也开始聚焦博客。博客也成为一种新的话语传播形式。博客的内容一般包括博主自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代表博主言论和观点,同时,博客通过互联网络或者转发相关信息以表明博主所关注的信息以及赞同或者反对的观点,通过更新保持其话语及时性,通过博文存储列表保持其话语的持久性。进入博客的受众同样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即通过评论来实现他们对博主所发布信息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博客领地中博主的个人话语具有绝对的权威(通过删减和回复评论),主要呈现为由信源主体向客体的单向传播,因此,个人话语通过博客在网络公共领域得到最大程度的被肯定,博主在博客之中的言论趋于自由状态,个人话语与公共话语实现一种类似等价关系。普通人乐意于享受这种作为主角“被观赏”“支配话语”的角色,并通过“链接”等与其他博主形成有效互动,形成自己的博客关系圈。而更多的人或受众则基于“猎奇心理”,或者是偷窥欲或者是欣赏欲而去访问他人的博客,于是,一时间博客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文化潮流。后来,新浪等门户网站又审时度势,大张旗鼓地推出“名人博客”,更进一步提升了博客作为话语传播平台的地位,这些名人当中有很多是著名作家。从前一直处在纸质背后的作家们,现在一个一个走到台前,意气风发地“出现”在网上,书写自己的日志,接受大众的评论,实现读者和作者的及时交流与沟通。读者不再是一个人面对作家,而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集体阅读”“海量围观”。作家原本只有通过文学作品实现的话语影响力变成了日常的、持久的、广泛的网络话语影响,与此同时,作家也必须直面网络语言或少数网民们所带来的“暴力”“谣言”和“攻击”等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