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命线上的红处方

生命线上的红处方

时间:2023-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线上的红处方26.毕淑敏:生命线上的红处方“假如不能把群山带给人们,就把人们带到山里来。”可能与她脖子上的一条红围巾有关,加之她当时那部红极一时的小说《红处方》。那里的山有她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岁月,是她永恒的生命之光,塑造了她高贵的灵魂,纯洁的品性,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就了她后来的创作。缓慢的微笑,生命的微笑,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的花。人终有一死,与死亡对话,毕淑敏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线上的红处方

26.毕淑敏:生命线上的红处方

“假如不能把群山带给人们,就把人们带到山里来。”和蔼可亲的毕淑敏这样说,也这样做,她首先把自己带进山里!1989年我在鲁迅文学院读书的时候,我见过这位大姐。虽然没有打过什么交道,但印象却很深。可能与她脖子上的一条红围巾有关,加之她当时那部红极一时的小说《红处方》。

某种意义上来说,毕淑敏诞生于大山,1952年,她出生于新疆伊犁,后来跟随父母回到北京,1969年,怀着对信仰的一片热忱,不满17岁的她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她又回到了那片大山,在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这一待就是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生于山,成长于山,所以,似乎可以说,她是大山里来的女人。

正因为在世界上那么多伟大的山里生活过,毕淑敏在加拿大面对落基山时是十分自信的,惊叹于落基山的美景之余,她穿起了当地印地安人狩猎时的雪靴,却是磕磕绊绊,寸步难行,于是,打趣道:“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灭顶之灾’,什么叫‘无力自拔’,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而看见当地的驯鹿飞奔自如,她忍不住发问:“它们为什么如此快捷奔跑,却不会陷入雪中?”向导说:“这里是它们的家园。这是它们飞奔的秘密。”然而,这里不是她的山!

毕淑敏的山在青藏高原,在那里,她就是“驯鹿”,她拥有全部生命和美好。那里的山有她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岁月,是她永恒的生命之光,塑造了她高贵的灵魂,纯洁的品性,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成就了她后来的创作。2011年8月31日,她写下博文“感恩”,博文中插播视频,是“解放牌汽车的广告”,从50年代一直说到新世纪,蒙太奇的手法,映像画面历数了解放汽车的历史变迁。毕先生看罢,怦然心动,只想感恩,因为,她的激情岁月,一直都有解放汽车相伴:

“42年前,从我穿上绿军装的第一天起,就和这车结下了不解之缘。1969年,我们120名女兵,从新疆的乌鲁木齐出发,用6天时间翻越天山,抵达南疆的喀什。短暂的集训之后,我又和4名战友,再用6天时间,翻越新疆和西藏的崇山峻岭,抵达西藏阿里军分区。这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乘坐的都是解放牌卡车,挤在大厢板上……在阿里11年,所有的信件,都是解放车送上来的……我第一次探家,也是坐大解放下的山。”(12)一辆汽车,装载着数不尽的记忆,“这些回忆,蛰伏心海多少年,好像沉没的渔舟,只剩下残骸。感谢这段视频,如金色的鱼竿,将记忆钩钓起来,让青葱岁月若隐若现”。那里,有她和山的故事!

因为那段岁月,她感恩解放牌汽车,感恩是真诚,源于她的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对于当下很多医生未必适用,但是,对于毕淑敏,绝对适合。

当年,周树人先生为了国家民族,弃医从文,后来,中国有了鲁迅,于是,在传统的观念里,似乎“医”和“文”就有了矛盾,但是,毕淑敏告诉我们,未必尽然。有人说,最高的医生就是“心医”,即以心医病,同时也可医人心!毕淑敏应该就是这样的心医。毕淑敏以“医心”做“文心”,以“行医”而“行文”,并把“医之相关”转化为“文之相关”,于是,有了《红处方》《血玲珑》等,几十载的“亦医亦文”生涯,毕淑敏在文学界和医学界都声名甚高。

医者治人身,文者治人心,道理相通,可护卫表里。

对毕淑敏来说,文即是医,医即是文。

2012年“2月15日(13)”,获悉香港部分地区鸟类感染H5N1,毕淑敏忧心忡忡,怕有人也被感染,于是又联想起9年前春天的SARS。当年,毕淑敏作为作家和医生两个身份身处一线,一直陪伴在那些SARS病人左右。她说,即便当下真有禽流感,也不要害怕,因为,她“坚信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坚信人间有温暖的情谊和敬业精神的存在。坚信肌体有战胜病毒的抵抗力,坚信自己正在被人惦念也惦念着别人”。这正是她的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毒》主旨之一。

“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14)2003年,毕淑敏受命到SARS一线采访,同去的报告文学家早已写出了作品,她却迟迟没动笔,多年之间,这个命题一直在她脑海中回荡:“身穿特种隔离服,在焚化炉前驻留。我与SARS病毒如此贴近,我觉得自己闻到了它的味道。病毒其实是没有味道的,我闻到的也许是病人的排泄物和消毒液混合的味道。袋子密封非常严密,其实这味道也是闻不到的,只是我充满惊惧的想象。”她称这本《花冠病毒》是她的“百达翡丽”和“天梭”。

SARS是一场关于生与死的博弈,那么,汶川地震则是爱的传递!

毕淑敏的第一篇博文与第二篇博文均写于2008年5月27日,是“在海外为祖国募捐”,那时,正值“5·12汶川大地震”,毕先生在日本,心急如焚,每天关注着灾区情况,后来,毕淑敏发起了一场募捐,她的儿子亲自用日语演讲,无数日本友人自发相助,慷慨解囊,令她甚为感动。所得捐款,她全部交到红十字协会。

2008年5月29日,她已经身赴汶川地震一线,面对那些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孩子,她送上可爱的录音玩具,并写下“最缓慢的微笑”:

“当玩偶说出祝福的话语时,孩子们终于静静悄无声息地微笑了。近在咫尺。这是我一生所看到的最为缓慢的笑容,无比脆弱,像一个帝企鹅的蛋在冰天雪地经过长久的孵化,终于探出小小的额头。然而这微笑又如此强韧,一经绽放,它就动人心魄的灿烂起来,携带着抵挡不住的芬芳。”(15)

缓慢的微笑,生命的微笑,孩子永远是这个世界的花。见完孩子,毕淑敏决心留在震区服务,可是,丈夫担心,怕她有万一,她说:

“你不用担心。我想和你说的只有一句话,万一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我死了……不管死相多么惨,这可不是我的责任……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请你坚信我在最后时分一定很安详,因为这是我愿意做的事。因为我已尽力。(16)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面对死亡?作为医生的毕先生面对最多的就是病人和死亡,这也是作为作家的毕先生文学讨论的终极问题和核心问题,很多年前就写下《预约死亡》,从死亡那里她获得了文学的真谛,《花冠病毒》依然如是。

人终有一死,与死亡对话,毕淑敏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意义。从她的文字中,我们能够获得关于生者的温暖正能量!只有薄薄的六页博文,却有3329572(17)的点击量,无数人向她寻找生命的温暖。

毕淑敏的博客头像,是真实的照片,笑容很暖,仿若冬日的阳光,充满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