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外的大千世界
32.王跃文:国画外的大千世界
王跃文和我是朋友,他是脾气很好的人,说话很幽默,笑起来像个小孩子,说起段子来,谁听了都是享受。他的博客背景就是一个类似童话镇的世界,还有一个卡通男孩。但是,别以为他是搞笑派,他做人和做文章都是极为认真的,且很有想法。
他的头像是1999年的照片,为何要选用这张照片?可能是显得年轻帅气和有点忧郁,容易招小姑娘喜欢,他的博文“老头子”里,有位小姑娘就“中了招”。小姑娘本以为他是老头子,没想“这么年轻”。他打趣道,头像是年轻时的照片,现在他确是八十多的老头子,姑娘居然信了!他的博文“我的非鎏金岁月”里贴了他各个时期的照片,也有头像这张,配文:“1999年,出版了《国画》。这年秋天,该书不再重印。照片是在我书房拍的,我这无意间的表情很符合当时的情绪。从此以后,不再穿西装。告别西装,等于告别一种生活。肩头的黑色是衣领,不是披下来的头发。同年,出版了小说集《没这回事》。(62)”
头像下是他的微博,显示其首条微博,最新微博则为2013年5月20日0:07分发出:“真的很多事,真的忙不开。再次对朋友们说:离开微博,各自珍重!”他玩微博也有很久了,粉丝几百万,竟然是说不经营微博就不经营了。不过,也可能是暂时的。微博不搞,他的博客倒是一如既往,从没冷过。
博客有“栏目”标题为“王跃文的百科”,那是“度娘”对他的介绍:
“王跃文,当代作家,湖南溆浦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溆浦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入怀化市政府办公室、湖南省政府办公室,都是写官样文章。业余写小说。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从2001年10月起,专职写小说。现服务于湖南省作家协会。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之美称……”虽说“度娘”的介绍太正统,王跃文也还用了。
“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度娘”这话还是说到点子上了。这个头衔来之不易,他的官场作品很多,影响力也很大,更是十分畅销。34页共300多篇博文,5618719的点击量(63),他的博客也是受欢迎的。
博客中,有两个连在一起的“公告”,第一个“公告”的内容是:
“我的全部作品包括《国画》《梅次故事》《西州月》《亡魂鸟》《大清相国》《苍黄》等在新浪读书频道都可找到,欢迎朋友们阅读。”并给出了查找网址,接着写道:“没时间在线聊天,请朋友们理解!本人最近市面上在销的小说有《苍黄》《蜗牛》《平常日子》《王跃文作品精选》《大清相国》。目前市面上还有《有人骗你》和《我不懂味》。其他署我名字的书很可能就是盗名书。”
第二个“公告”是他的作品明细,旨在提醒读者不要上当受骗买盗版书。
另外,他写道:“我同阎真合开了一个博客,地址如下,有兴趣的朋友去看看。”也就是“阎王工作室(64)”。阎真是我的同事,他是不怎么用网络的,这些年,他的创作还都是手写稿。阎王工作室应该是由别人帮他们打理,其中,阎真的文章不多——主要是阎真不会用电脑,也不愿花力气来经营这些东西。王跃文则不然,当了湖南作协的常务副主席,一定要给后辈树个榜样。他的博文经常更新,内容繁杂。
为何会有“阎王”?提到当下湖南文学,人们常常会提到“官场小说”,湖南有一个“官场小说作家群”,王跃文、阎真都被归为这个群体,他们“合体”也就正常了。尽管,我并不认为王跃文《国画》等一系列作品只是官场生态,就像我不认为阎真的《沧浪之水》也只是在写官场生态一样,正如王跃文自己所说:“我觉得人们对官场小说的认识普遍存在局限,认为官场小说无非就是反映官场那些事儿,胆子再大些无非是碰碰现行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我认为其实不然。真正好的官场小说,除了可以全面深刻地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实际上还反映了中国普遍的国民性问题。”(65)基于此意义,他们的小说实际远远超越“官场概念”,但是,“官场小说”叫得多了,也就很难改了,更何况王跃文自己也欣然接受:“我觉得作家们没必要躲躲闪闪,如果需要贴标签,不妨承认反映政治和官场的小说,就叫官场小说。这掉不了价。相反,温文尔雅地叫什么政治文化小说,添上文化二字也添不了什么油彩。要紧的是把小说写好。至于文学理论界爱怎么说,那是文艺批评家们的事,作家完全可以不对此负责。(66)”
很多人喜欢官场小说,因为,“当代官场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多少反映了现实官场中某些真实,这些真实官场之外的人无缘窥见,身在官场中的人又讳莫如深,官场小说因此多少有些‘揭秘’的因素”。然而,也是因为“官场小说”,很多人总觉得湖南人喜欢玩“官场政治”,很多人也对“官场小说家”产生误解,以为他们都是“城府很深”之人、善玩“权术”,实际上,作家就是作家,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官场,未必身在官场,更未必热衷那套权术。王跃文有他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文学价值取向:“关于官场小说的真实性,我总的看法是:我们在文学中可以忽略掉有些恶,但不应该向恶妥协;文学应该呼唤光明和温暖,但文学绝不能奉上虚假的光明和温暖。”(67)
我喜欢他的小说,我更喜欢他的杂文,他最不缺的就是正气和正义感,内心深处,他拥有极高的文化责任感,他的杂文就很有正气。
2005年10月29日,他写下第一篇博文,开坛即开疆,没有多余的闲话。有人就“李玟不认识岳飞,萧蔷不知道雷锋”大谈这些明星的“素质低”,王跃文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文化自恋或自大”在作怪,进一步讲,他觉得,谁也没有理由笑话别人不知道自己,而应想想别人为什么不知道自己。他说:“正像说话是我们的权利,不说话也是我们的权利;那么知道是我们的权利,不知道也是我们的权利……曾经有过一段历史,我们不仅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不说话的权利;我们不仅被剥夺了知道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不知道的权利。……也许,我们争取不知道的权利比争取知道的权利更有意义。因为我们如果真的被剥夺了不知道的权利,谁都会沦为罪人。史鉴不远,绝非危言。”(68)
作为湘人,他有湘人的古典人文情怀,和胸怀天下的厚重民族感。他对湖湘精神的阐释很有见地,关键词是:自卑亭!欲上岳麓山,必过自卑亭,然后,才是岳麓书院和那副天下皆知的对联。他引经据典说《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王跃文写道:
“湘人历来也颇好以此联夸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自卑亭的谦恭笃实,到岳麓书院的踌躇满志,相距不过一箭之遥。湘人的狂傲,似乎不屑掩饰。又因外人对门联中的发语词“惟”字误读,似乎湘人真是自大。”从楚狂接舆说到近代志士,最后点题:“岳麓山必经自卑亭,而自卑亭的精神实为岳麓山的根柢……自古湖湘狂士无不从‘自卑’而入门径,又以‘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而纵横天地。没有狂气,不成湘人;只知狂傲,亦非真湘人。”(69)
“人情练达即文章。”王跃文有大智慧,但他告诫自己:不可任情使性(70)。《国画》让他大红大紫,却也令他丢了饭碗。后来虽然因祸得福,但这种事情,最好不要再次发生。这就是王跃文的自警,有了这种自警的人,不成功也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