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邱华栋:一个文化人

邱华栋:一个文化人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夜晚的诺言35.邱华栋:夜晚的诺言邱华栋少年成名,他是作家,也是出版家,酒量很大,为人豪放,是个地道的文化人。作家的身份前提下主持纯文学期刊,邱华栋一直没有离开纯文学领域,他拥有一颗纯粹的文学心灵,而《青年文学》和《人民文学》是中国纯文学领域两大重要刊物,能够有幸主持这两大刊物,对邱华栋的个人影响很大,他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作家!无论古今,不分中外,邱华栋一直坚持读书,也推荐大家读,读来就一定有收获。

夜晚的诺言

35.邱华栋:夜晚的诺言

邱华栋少年成名,他是作家,也是出版家,酒量很大,为人豪放,是个地道的文化人。如今,“文化人”和“诗人”一样被社会赋予了很多额外意义,但是,这里的文化人绝对是褒义。在我的印象中,他胖胖乎乎,却绝顶聪明。

关于自己,他的博客有“公告”,“公告”内容为: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并编辑校园《蓝星》诗报。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并被免试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199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部主任助理、《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在职文学博士。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接下来是他长长的创作历程、作品简介和获奖情况。

新疆人,这样称呼他很合适,他有文人的雅致,更有西北人的粗犷。有一回,他跟舒婷、李师东等一干人来到长沙,吃喝和谈笑之间,让我见识了他的雅致和粗犷。他写诗,写散文、小说,搞翻译,做编辑,激情满怀,精彩纷呈。

邱华栋的博客头像应该就是在新疆地区拍摄的照片:天高云淡,房屋星点,他带着墨镜,完成了一张成功的“自拍”,可能就是在他追逐丘处机的途中。他现有的最新一篇博文,是关于小说《长生》,其中有云:“促使我写这部小说的机缘,要追溯到我上大学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在大学图书馆里读书,我偶然接触到了丘处机的诗,就很喜欢,我就开始给他的诗做一些笺注。这使我对丘处机这个道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年,我的足迹也走过了丘处机当年走过的地方:山东栖霞、昆嵛山、北京白云观、陕西终南山、新疆伊犁、阿尔泰山,以及他当年走过的河北、内蒙和新疆的其他一些地方。在近八百年前,丘处机穿越阿尔泰山,还来到过我的出生地新疆昌吉市,那个时候,蒙古语称呼那里是昌八剌。”(85)

博客头像的下方是邱华栋的微博,显示首条微博,内容是2013年5月22日转发的微博:“邱华栋《闯入者》用赤裸裸且豪不夸张的语言、无限的让人佩服震惊的想象力勾勒出现实的生活百态。虽是百态却具有一个共同点——闯入者的角色。深陷其中,体味现实,透着丝丝血腥味儿。”他的转发语是:“谢谢你这么到位的点评。那我会更努力地写作。”(86)

作家的身份前提下主持纯文学期刊,邱华栋一直没有离开纯文学领域,他拥有一颗纯粹的文学心灵,而《青年文学》和《人民文学》是中国纯文学领域两大重要刊物,能够有幸主持这两大刊物,对邱华栋的个人影响很大,他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作家!杂志主持人的身份丰富了他的文化人的内涵,从博文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关注文学,更在关注社会和文化。

共计博文359篇(87),很大一部分是转帖,他的一双眼睛始终在观察和关注。2012年9月7日,他连续关注钓鱼岛问题,其中一篇他特别注意到村上春树(88),邱华栋看得仔细,一来,他对钓鱼岛问题也是够愤慨的;二来,他可能确实喜欢村上春树。邱华栋摘引道:“村上认为,文化交流是‘供灵魂来回穿梭于国境之间的道路’,作为一名日本人,担心钓鱼岛和独岛问题会阻碍这条道路。‘劣酒宿醉终会醒,但灵魂交流之道不可一日阻碍。多少人花费多少心血搭起了这个灵魂交流之道。这是一条无论如何都该维持畅通的重要道路。’(89)”邱华栋始终相信文化是全人类的事业,而人文精神可以跨越国界,抵达全人类。

2012年底,他前后有十几篇文章关注莫言和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态度明确,博文曰:“这是一个全体中国人应当向莫言表达敬意的时刻。而在国内,有人打着所谓‘民间社会’的旗号,按照一种想象的所谓‘诺贝尔伦理’,对莫言展开猛烈抨击。莫言获颁诺贝尔奖,这是世界最高文学奖项对其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但他身上有没有值得质疑、批评与批判的东西呢?当然有,公众完全可以质疑、批评与批判。但不能抹煞莫言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在他领奖的这一刻,这是一个值得和需要肯定与赞美的时刻。”(90)

邱华栋未必喜欢莫言,也未必喜欢莫言的作品,但是,邱华栋尊敬他。这是对我们自我文化的一种尊重,是对我们古老的民族语言的敬畏。

博文之中,最让我喜欢的是他的读书和推荐读书部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非读书无以明智”,这是做人态度,也是生活态度,是修身养性。无论古今,不分中外,邱华栋一直坚持读书,也推荐大家读,读来就一定有收获。博客中,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总结近期的读书生活,名曰“微书话”,形成系列:

“早晨起来洗了澡,看窗外飞雪连天,读《漫游者寄宿所》,赫尔曼·黑塞的诗集,心情愉快。欧凡译,07年外研社出过德汉对照本。黑塞的诗短小精悍,和自身的成长一路纠缠,贴身之作,内省之作,沉思之作,凝神之作,痛彻之作,如外面的飞雪。”(91)

他有博文“邱华栋推荐书单(2012年103种新书)”(92),其中,长篇小说就有28种:

《芬尼根的守灵夜》,戴从容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浮士德博士》,托马斯·曼,上海译文出版社

《自由》,弗兰岑著,南海出版社

《安魂》,周大新,作家出版社

《2666》,罗贝特·波拉尼奥,上海文景

《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长江文艺出版社

《牛鬼蛇神》,马原,上海文艺出版社

……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建议大家去他微博看看,必有收获。应该说,这些书目,绝大部分他应该读过,否则,他也不敢推荐了。但真要读完这些书目,所花精力和时间确实比较惊人,因此,我有时想:这个作家难道是超人?他可以不吃不喝不睡一直工作下去?看来,下回见面我得问问他。

读书中,他对当代文化始终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忧患,比如,他说:“在21世纪这个大众媒介时代,我很难相信,还会有像卡洛斯·富恩特斯(93)这样有宏大的抱负、企图囊括历史和整个时代的全部面貌,将时间与历史打通,在时间中自由穿梭的作家出现,谁还愿意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画这么宏伟的历史和时间的文学壁画?我真的有些悲观,因为,在眼下电子媒介逐渐占上风、到处都是信息垃圾和碎片的后现代与全球化的社会里,卡洛斯·富恩特斯属于那种正在消逝的文化背影和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这个传统也许不会再回来了(94)。”

读书,就是他出版人的标签,更是他文化人的标签,代表着他的纯洁和高尚。而他对文学和文化的忧思并非没有道理,634808(95)点击量着实不算太高。由这个数字,我们能看出大众的“阅读倾向”:邱华栋所坚持的理想生活在当今的大众文化生态中无法处于优势地位。幸好,邱华栋始终在坚持,寻找属于汉文化的光荣,无论你是否跟随,他都在路上,逆风而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