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田垅上的婴儿

田垅上的婴儿

时间:2024-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田垅上的婴儿40.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谢宗玉是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是我的师弟。许多人喜欢他的《田垅上的婴儿》,不少名家也推介过该书,但我似乎更喜欢《遍地药香》的纯粹和丰富。因为他在寻找,寻找突破,寻找精神上新的出口。文学创作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成绩,是该为此成绩而庆贺。

田垅上的婴儿

40.谢宗玉:田垅上的婴儿

谢宗玉是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是我的师弟。当年,我在湘潭大学研究生,他在那里读本科,是一个不显山露水、性格文静、颇有个性的“多面手”作家。

新浪上搜了半天,找不到他的博客,后来才知道他的“阵地”在天涯社区,2005年7月22日他就在天涯开了博客,八年下来,写了686篇文章,且仍旧在不断更新中,2938248(132)的点击量也算惊人,博客也被认证为“天涯名博”,在天涯博客中排名312位,他给自己的个人简介为:天蝎座。O型血。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著书八部。如下:《田垅上的婴儿》《村庄在南方之南》《遍地药香》《天地贼心》《末日解剖》《蝶变》《黑色往事》《贼日子》。

众所周知,相比新浪博客,天涯社区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更加的鱼龙混杂,如果新浪是一个大型商场,天涯则更像是市井里的菜市场,当然,这个菜市场的影响力绝对不比新浪的大型商场差。天涯的帖子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各种人和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这里都被允许,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无论正统文学作品,还是奇幻甚至带有一点情色和暴力的文字都能见到,且总能得到关注。我也在天涯社区发过帖子,贴我的文章,跟帖也不少,但是,我用的都是网名,也没有开博客,因为,我对天涯还是有所忌惮,这个网络空间太开放了,氛围着实让人有些害怕。我的印象中,一些不知名的作者或者网络作家才会长期在此驻足,寻求关注,所以,我没想到宗玉会在这里开博。他是作为实力派散文家被列入湘军五少将的。他的散文我很喜欢,尤其是《遍地药香》。因为散文,他给我留下了美玉般的高洁形象,这似乎和天涯不合拍,我甚至担心他能不能抗得住天涯网友的狂轰滥炸。但是,翻看他的博客,我觉得担忧是多余的,因为,似乎有两个谢宗玉:一个是属于《遍地药香》的谢宗玉,一个是属于《末日解剖》的谢宗玉。

许多人喜欢他的《田垅上的婴儿》,不少名家也推介过该书,但我似乎更喜欢《遍地药香》的纯粹和丰富。比如他写“山枣子(山楂):药用,具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等功能。主治肉食积滞、腹满胀痛、恶露不尽。山枣子的学名叫山楂。就是每年的这时,一树树红彤彤的山枣悄然点缀在瑶村山路旁的林木之间。那情形,就像国画大师完成他的泼墨山水后,再用鲜目的橙红点洒其间。或作春花,或作秋实”。(133)随后,他回忆起童年时代的关于山枣子的种种,尤其是跟着父亲进山的情形:“父亲一年四季都一个人进山砍柴。父亲已习惯了那种孤独的劳动。只有在秋天山枣成熟时,父亲才带我上山。很多细节,我现在已记不清了。我现在能依稀记住的,是那一山秋色凄艳的木叶;是深秋温凉如水的阳光;是山风姗姗徐来,无边落木萧萧而下的样子;还有那一山寂静和寂静里细细碎碎的响动……”(134)文章结尾附录了关于山枣子的几个药方,不妨看看药方一:

主治:食滞不化,肉积,乳食不消

方药:山楂30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谢宗玉笔下植物总是质朴安静的,又是温润高洁的,富有灵性、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文字也充满诗性,诗性的散文将时光、乡土、传说、故事和文化完美揉捏在一起,仿佛一丛花瓣轻轻落在清澈的泉水中,这是属于乡村的谢宗玉,和美,宁净,诗意。

还有另一个谢宗玉,是属于城市的谢宗玉,是解剖末日的谢宗玉,这个谢宗玉=黑色十暴力十怪诞。这是谢宗玉的“两面性”。

谢宗玉的最新博文是“长篇小说《寂寞成群》寻求出版!”其中罗列了小说的结构,并一句话说明了小说的大概内容。文章有题记曰:“我想在一碗比刀子还清的水里,画一尾红鱼。”这句诗化的文字很美,美丽之下是血红的伤口。我喜欢这句话,很有谢宗玉的风格,但是,小说的内容应该和他的散文风格迥异,以《末日解剖》为例,其中的主角法医王泽荫是一个灰色的挣扎的甚至变态的人物,其中不乏主角将女性尸体肢解拼凑成一个完美女人的荒诞情节。

现在想来,这些小说的出现早于他的乡村散文,也就是说,这个谢宗玉要早于“遍地药香”的谢宗玉。谢宗玉是地道的乡里孩子,考上大学进了城市,从乡村到城市的二元割裂在他的灵魂里制造了冲突和矛盾。他干过警察,接触过社会黑暗的病态的人群,这也让他对人性的思考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这也注定了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困顿和阵痛的挣扎中探索文学,“解剖”人性的病态。

由此分析,他对乡土的回归可能仅仅是一种偶然,他说:“当年我之所以要写乡土散文,就是想,儿子现在的生活,跟我童年时的农耕记忆,是多么不相同啊……我最初目的仅仅是为家族存档,但结果瑶村却成了广大读者或深或浅的一个记忆符号……(135)”实际上,这种偶然应该也是必然,那份干净的乡土一直住在他的灵魂里,造就了他的现实与理想的割裂,促使他成为“人性解剖者”。

近年来的谢宗玉则似乎放下了很多,放开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他开始什么都写,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杂文也好,包括写影评,甚至开“两性话题专栏”,不乏玩世不恭的调侃和戏谑。他大秀自己的小说《贼日子》进入小说畅销榜(136),更津津乐道“与儿子谈两性”的话题连载,并在博客中寻求出版。他自信这本书一定有出版商感兴趣,只是他更关心书的首印多少问题。在我看来,“与儿子谈两性”中甚多轻佻的调情,也不乏赤裸裸的情色镜头,想来他也不放心给儿子看的,所谓“与儿子谈两性”其实是一个噱头,为的只是更好地出版。

如今的谢宗玉似乎远离了他的神性、灵性和乡村,也远离了他锋利的“解剖刀”,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他的迷失,相反,我认为他很清醒,我替他高兴。因为他在寻找,寻找突破,寻找精神上新的出口。他的人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放下一直以来的诸多沉重,收获难得的轻松快乐。文学创作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成绩,是该为此成绩而庆贺。我愿意把此理解为他在享受文学和人生。

他自己也说:

“我的写作只是一件率性而为的事情。我没有大师情结,不像有些作家朋友一样,坚持要固守元气,出手必定不凡,非世界名著不写。每临写作,其龇牙咧嘴的痛苦状,堪比便秘。我没有那个才情,不堪忍受那份磨砺的痛苦。我的写作都是一时兴起。通过这两年,我发现自己胡说八道的领域很是宽广。也许有一天,我还能回到文学创作上来。”(137)

这样的夫子自道很难得,这是率真的谢宗玉,一个我喜欢的师弟。

人生难得率性而为,不妨胡说八道吧,即便胡说八道也并非信口开河。何况,我相信谢宗玉的灵魂里,那个干净的解剖者一直都在,甚至时不时冒出来,警告他:喂,老兄,你想干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