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民族精华——江汉大学“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成果汇报
周建民(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诗友嘉宾,各位老师同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江汉大学长期重视诗教工作,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认识到,积极开发和运用中华诗词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在大学生中创造爱诗、学诗、赏诗、吟诗、写诗、传诗的浓厚氛围,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还可使之成为学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媒介和途径,使之成为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大厦的砖石,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华诗词进校园,是江大之所需,是江大学子之所求。
2004年以来,我校整合诗词教育资源,将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系统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聘请了一批客座教授,如香港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香港文艺家协会主席王一桃先生等;云集了一批湖北和武汉地区有影响的杰出诗人,如诗词名家杨叔子、陈东成、侯孝琼、雷万春、罗炽等;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诗词活动,培养了一批中华诗词的传人,如戚兆磊、范超、姜作耿等优秀大学生诗人;2008年9月,在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大赛中,我校诵读节目《春江花月夜》荣获金奖。
近几年来,我校与省委宣传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等单位联合,两次冠名举办“心系中华、爱我祖国、弘扬文化、构建和谐”、“江汉大学杯”全国诗词楹联书法大奖赛,均取得圆满成功,《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以文化育人,让中华诗词进校园,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省教育厅于2008年10月专门编发简报(《湖北教育简报》第21期)向全省高校推介我校的经验;2009年11月,我校被湖北省诗词学会授予“诗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3月,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就“诗教”工作授予我校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在探索“中华诗词进校园”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大学生诗词文化素养,培养更多热爱中华诗词的传人,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 文化为旗,贴近学生
学校确立了“四个一”的工作思路:
①实现一个目标,传承诗词文化、服务和谐校园;
②抓住一个核心,即始终以“人”为核心,以学生为核心;
③搭建一个平台,即以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和海天涯诗社等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活动;
④办好一份诗刊,即办好季刊《武汉诗词》。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推动中华诗词“三贴近”,尤其是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正确处理中华诗词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和发展精品战略的关系,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此,中华诗词学会对我校诗词进校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12月,在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上,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晨崧先生讲道:“为发展中华诗词事业,江汉大学在弘扬优秀传统,推动改革创新,指导精品创作,培养诗词新人,以及普及基础知识,编发诗词刊物,开展诗教等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其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2. 依托会社,塑造品牌
我校“中华诗词进校园”是指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主体,兼及现代白话诗,依托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和海天涯诗社等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诗词学习、吟诵、创作等活动。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讲座吟诵,聚升人气
我们本着“爱诗词、懂格律、能写作”的培养原则,积极发挥学会诗词专家学者的作用:开设选修课,定期举办诗词讲座,举办诗词创作培训班和提高班,举办诗词吟诵比赛,让诗人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近诗人,让诗词文化充满和谐校园。
几年来,为了普遍提高大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和创作水平,并和各界诗友切磋诗艺,我们先后举办了诗词讲座和诗词研讨会50余场,讲座内容丰富多彩,有格律诗词曲联写作知识的传授训练,有古典诗词的品鉴赏析等,先后约有万名师生和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这些诗教活动启迪睿智,陶冶情操,激发了大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又培养了众多的大学生诗词爱好者。
(2)搭建平台,提供舞台
2005年,经校党委慎重研究,同意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正式挂靠我校,时任校长(现江汉大学名誉校长)李进才教授亲自担任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学会秘书处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副部长、人文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分别任学会正副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
学会和诗社服务师生,开展诗教活动的两大平台是开诗会、办诗刊。学校十分重视“两会一刊”(即每年的“榴花”诗会和“金秋”诗会,一刊即《武汉诗词》)的建设,学校上下达成共识,那就是一定要把“两会一刊”打造成学校校园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2004年以来,武汉诗词楹联学会通过“两会一刊”缅怀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颂扬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汶川大地震中再次展现出的中华民族互助互济、众志成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勇气与决心。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大力提倡高扬主旋律,欢唱新时代。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参与这些活动的有省内外诗词界的诗词名家,兄弟诗词学会的朋友,以及我校师生,达8 000余人次。学会和诗社先后共收到师生及校外诗友投稿约四万余首,我们精选近万首,编印了19期《武汉诗词》。同时,《江汉大学学报》辟有“江大诗斋”专栏,已发表学生诗作千余首,充分发挥了宣传效应,在大学生中掀起读诗、学诗、写诗的热潮。
为进一步促进中华诗词进校园,扩大诗教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9月,我们建成了武汉诗词楹联官方网,网站设有诗词鉴赏、诗教天地、学生诗社、楚风汉韵等栏目,网站界面清新自然,深受大学生欢迎,开网第一天点击率即达300多人次,开网月余点击率已达12 000余人次。
(3)依托社团,重点扶持
在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中,我们以人文学院为基地,以学生“海天涯诗社”为主体,保证经费,重点扶持。
由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和海天涯诗社共同承办的每年的“榴花”诗会、“金秋”诗会等活动,使中华诗词正式走入大学校园,走近师生,每次活动都有数百位来自省市各地的学会会员参加,因此,活动也相应地提高了我校知名度。目前,海天涯诗社已成为校内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社团之一,从中涌现出一批诗词“读、赏、爱、写、传”中华诗词的传人。
为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我们从前年开始着手编写贴近学生的培训配套教材《诗词曲联写作教程》,邀请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江汉大学等高校教授和在湖北地区有影响的诗人、词人参与编撰,全书约38万字,已由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
3. 对外交流,彰显靓丽“名片”
武汉诗词楹联学会下面有20个诗词分会组织,800多名个人会员,借助这个平台,学会与海天涯诗社和全省30多个地市诗词会社组织建立起来往关系,还与全国10多个诗词会社组织建立了作品信息交流关系,如湖南岳麓诗社、河南诗词学会等。学生的《海天涯》诗刊在校内发行,与武汉地区高校交流,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海天涯诗社的社会影响也不断扩大,如参与学校和武汉作家协会、楚天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血与火的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诗歌音乐会”(楚天电台现场直播);参加华中科技大学组织的“巾帼诗词吟诵”活动;组织了“纤夫的爱——管用和文学生涯50年诗歌音乐会”,等等。而且海天涯诗社的影响还远播到一衣带水的邻邦。2005年9月,应上海市和武汉市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日本谷中诗吟研究会第三次访华团一行十余人来我校,共同举办了“中日诗吟交流”活动,其间日本友人作了精彩的中华诗词吟诵,我校海天涯诗社学生的诗词吟诵节目赢得了日本友人的阵阵喝彩。
在醉心于诗歌创作的同时,大学生们还积极参与诗词鉴赏与研究,戚兆磊同学在学校的资助下,出版诗词专著两部,其《现代诗歌创作与研究》入选省级学生科研立项,其诗歌集《逝水浮萍》在200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最近,我校大学生还公开出版了诗歌作品选集——《行吟三角湖》,这是学校始终坚持“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工作的最新成果之一。
通过这几年中华诗词走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大学生中营造了浓厚的学诗、写诗、吟诗的氛围,参加诗词讲座与创作的学生越来越多,校风、学风、班风得到良好提升,海天涯诗社和“两会一刊”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校诗教工作虽然已迈开步伐,取得初步成效,但还有许多不足,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指教,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向各兄弟院校学习,同各高校一起大力推进中华诗词进校园的诗教工作,特别是要以这次诗教工作研讨会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注释】
(1)周建民,江汉大学副校长、教授,武汉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