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诗教浅说

大学诗教浅说

时间:2023-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诗教浅说大学诗教浅说占骁勇关于诗教的话题,大家已谈得很多,或者高屋建瓴,或者引经据典,鸿文典册,振奋人心。这里我只想结合自己在大学里讲授《中华诗词写作》的经历,谈一谈大学诗教的三个问题。从这方面讲,大学的课程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无法满足诗词写作教学的需要。湖北蕲春国学大师黄侃在北京、南京等地任教,经常带着学生到郊外寻幽访胜,题诗唱和。

大学诗教浅说

大学诗教浅说

占骁勇(1)

关于诗教的话题,大家已谈得很多,或者高屋建瓴,或者引经据典,鸿文典册,振奋人心。这里我只想结合自己在大学里讲授《中华诗词写作》的经历,谈一谈大学诗教的三个问题。

1. 起点须低

现在大学诗词写作课的一个通病是,网撒得大,鱼捞得少。诗词写作课多半是全校公选课,面向所有学生。具体讲授过程中,学生流失得很厉害,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只有极少数学生。留下来的这些学生大都基础较好,甚至可以这么说,即使不上这门课,他们照样可以写诗,基于爱好,基于悟性。开课似乎只是为了发现这几个学生,而不是真正发掘一般学生的兴趣,提高更多学生的素质。为何如此?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学生方面有畏难情绪;老师方面则用高标准去要求,初学者的习作难入法眼。至于社会方面的浮躁风气、实用主义,改变非一日之功,这里且不去提。

对于诗词写作课,学生的第一感觉是“难”。如果将诗词鉴赏与诗词写作课相比较,更可明白学生的态度,选修诗词鉴赏的学生比选修诗词写作的要多出许多倍。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写作真的比鉴赏难吗?不是!君不见古往今来,诗人总是要比论诗的人要多一些。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主动降低诗词写作的门槛,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来,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动手,让他们体味抒写人生的乐趣,而不是一开始就被平仄对仗尤其是平水韵(特别是“该死十三元”之类)搞得意兴索然。

经过长期实践,我以为降低起点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我们从诗词鉴赏开始,不一定只欣赏经典作品,也可以欣赏有趣的打油诗、易字诗、隐括诗、回文诗等等。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诗词写作本来就是文字游戏,很简单,很有趣。②我们可以从打油诗学起。格律诗有三要素:押韵、平仄、对仗,我们可以从押韵做起,无须一开始就要求平仄和对仗。打油诗除了押韵外,就是要有趣味。一般来说,喜欢做打油诗的学生还是很多的。③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让学生2~4人一组,互相对对子、改诗(将一首我们熟悉的绝句改动几个字,达到滑稽或者讽刺的效果)、换韵、补诗(将一首五律的某一句去掉,一般去掉颔联和颈联中的一句,让大家来补)。④待学生对格律比较熟悉之后,我们可以开展集句、联句等活动。总之,不要将诗词写作弄得像文献检索那样烦琐,也不要将诗词写作弄得像论文写作那样沉重。尽量让所有能背一些唐诗宋词的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2. 课程要长

大学诗词写作课的另一个问题是,课时太短。诗词写作与其他知识型、理论型课程完全不同,不是将诗词格律讲完,这个课程就可以结束。对于老师也许如此,但对于学生就毫无意义。比如说,花32个课时将书法理论讲一次,学生有可能学会写毛笔字吗?自然不能!诗词写作的实践比理论更加重要。书法、诗词的这种练习与体育运动又不同,运动可以通过突击训练,在短时间内提高,动作记忆不易遗忘。诗词就不同,它不仅依赖日积月累的练习,还依赖于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不容易在短时间内看到成绩。从这方面讲,大学的课程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无法满足诗词写作教学的需要。

华中科技大学瑜珈诗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李白超、张良皋等老先生的主持下,很早就开设了诗词写作提高班,现在江汉大学也开设了相似的提高班。提高班其实就是延长课程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延长诗词写作的教学时间。比如,瑜珈诗社将参加提高班的学生自动吸纳为诗社社员,他们可以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一直参加诗社的活动,只要与专业学习不冲突。再比如,瑜珈诗社开设网上论坛(http://shiyanzhi.5d6d.com)和QQ群,方便学生互相交流。

值得一说的是,瑜珈诗社诗词提高班的学习没有学分,这便可以避免学生因学分而勉强参与。只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主动的参与才有良好的效果。提高班的学习、活动时间都安排在周末,既不与专业学习冲突,又可以使周末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 形式宜活

既然要延长课程,让学生保持对诗词的兴趣,并经常写作互相交流;我们就面临又一个问题,如何搞活教学?诗词写作的理论知识相对有限,经过了初级班学习并有意上提高班的同学一般具有较好的基础,如果仍旧把他们按在教室,重复平平仄仄、练字练句,效果可想而知。我记得在一次诗社提高班结业典礼上,曹承容社长特别说到,提高班老师黄志良教授曾自费带学生到东湖磨山,学生写出了一些好作品。当时我就想,这是一个好办法,本来就是周末的课,为何不走出去,让学生看一看祖国的山川名胜,陶冶情操,引发诗兴?我们虽然没有条件带他们走很远,但看看武汉市内的各处景点还是可以做到的。2008年秋我兼任瑜珈诗社诗词写作初级班和提高班的老师,马上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游学”。当我将这个想法告诉李白超老师时,他非常赞同,并提出可以将学生带到他家里来,他可以义务为学生讲一次课(言传身教)。这便有了后来的“游学”加“拜访名师”两结合的提高班新教学方式。其实这并不是新鲜事,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在暮春带着学生“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谓“咏”,就是“各言其志”。湖北蕲春国学大师黄侃在北京、南京等地任教,经常带着学生到郊外寻幽访胜,题诗唱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游学已经超过20次,许多学生都感慨,通过游学认识了武汉。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开展下去,下面将我们已经游历和列入计划尚未及游历的稍做汇总,以见一斑。就时间而言,我们有上巳游、清明游、端午游、中秋游、重阳游,上巳节曲水流觞,清明节凭吊革命烈士墓,端午节到江滩或者东湖行吟阁,重九登高(洪山、蛇山、龟山)。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家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希望这种传统文化节日更多一些(古人与写诗有关的还有人日命笔,可惜正值寒假)。就空间而言,我们可以红色游(红巷、八七会议旧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等)、名山游(洪山、蛇山、龟山等)、江湖游(长江、东湖还有大桥、江滩等。在东湖长堤上骑车,在大桥上散步都浪漫而富有诗意)、名人遗迹游(故居、墓地等)、租界游、寺观游(宝通禅寺、长春观、归元寺、古德寺、莲溪寺等)、高校游、工业区游(武钢、武船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有租界游,汉口租界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是一部生动的近现代史(不只是政治,还有经济、文化),还可以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建筑。除了汉口租界,还有武昌的昙华林也有不少老房子值得一看。在游学中,我们也发现“辛亥首义”的历史遗迹保存最完整、分布也很零散,有纪念性建筑或塑像,如首义公园、孙中山铜像等;有辛亥名人故居和辛亥名人墓地,如黎元洪墓地、卓刀泉烈士墓群等;还有辛亥历史遗迹,如首义广场、起义门等。一路看下来,辛亥革命史就变得鲜活起来。

当然,我们的游学有许多局限,比如说因为时间的限制,没有到郊区;因为经费的限制,没有到如黄鹤楼等收费较高的景区;等等。希望以后能够逐步达成这些目标。游学之外还有拜访名师,目前仅限于本校,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走出去,将武汉市的诗坛耆宿都列入其中。

游学是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同时还开展诗词吟诵活动,让同学们既亲近经典,又可直接获得艺术享受。

诗教任重道远,大家共同努力!

【注释】

(1)占骁勇,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