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方全面学习的开始
岩仓使节团:向西方全面学习的开始
明治维新,开启了一个日本努力与西方国家交流的时代,日本正在努力跟上西方的步伐。
这种交流在佩里到来之后就逐渐开始了。在幕府没有倒台的情况下,也向欧美国家派遣了七八个使节团,一共有三百多人得以有机会考察西方。当时的幕府对与西方的交流还有一定的防范和限制,不过仍旧在有限的条件下,增进了人们对西方的了解。
在1868年之后,限制西方知识输入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日本人的好学精神又一次派上了用场。从1873年开始,明治政府陆续派出代表进驻欧美国家,还举行过博览会展示西方先进的机械以及建筑。
在了解西方的过程中,最大胆的行动就是岩仓使节团的成行。这也是年轻的、尚未在国内事务上取得一致意见的改革派们的无比大胆的举动之一。
岩仓使节团主要成员
1871年,特权大使岩仓具视带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以及其他50名使节团成员和50多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里面还包括5名女士,她们也一样要在外国留学多年。这些改革家的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伊藤博文只有30岁。他们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目的有二:一是学习西方,二是看看有没有可能使得西方修改那些不平等的条约。
这也是一个庞大的调查团,他们最想知道的还是西方究竟是怎么发达起来的。使节团的成员们都分工明细,有的负责考察商贸,有的负责考察工业,有的负责考察银行和税收、金融等——他们的计划是相当完善的。
这是一个年轻的使节团,也是个非常天真的使节团。所以他们在和美国国务卿汉密尔顿谈条约相关事宜的时候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帮人顿时明白,如果自己不够强大,没有强劲的实力,是不能和欧美国家谈条件的。只有改革日本现有的体制,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日本强大起来,现状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于是,他们更加卖力地考察西方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了。
使节团的成员们被西方的文明彻底震住了:那些在工厂轰鸣的机器的声音听起来都很悦耳、那遍地的灰尘和漫天的黑烟都不觉得肮脏,以至于他们把原定的期限延长了一年多。他们去了英、美、法,然后又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丹麦、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在近两年的时间中,他们马不停蹄、勤奋地接触各国政治首脑和各阶层人物,考察了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兵营、要塞、学校、报社、福利机构、博览会等,简直是如痴如醉,相见恨晚。在知道西方发展成这样只不过花了几十年之后,木户孝允等人更是大为惊讶,进而遗憾自己的国家居然错过这样一场变为强者的盛宴。
他们纷纷写信回国内,表达自己对西方认识的不足,并且认为日本现在的开放并不是真的开放,要想追上西方的脚步,必须彻底放下身段,与西方平等地贸易,即使暂时吃点亏也是无妨的。
使节团还花了不少心思来考察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他们开始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才有可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竞争力。在对比了各国的情况之后,他们对德国的制度赞赏有加。因此在1882年,又专门派出伊藤博文去普鲁士,回国之后仿照普鲁士的制度制定了日本的宪法。
比起日本来,中国的考察就变得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早在1868年,中国就派出考察团去欧美,跟团去的郭嵩焘的命运是非常令人感叹的,他亲身经历了东西方之间对比的震撼,写成了《使西纪程》一书,不但不被人重视,反而因为赞颂西方被无数的国人唾骂为崇洋媚外。
同样三十几年过去,中国依旧在艰难地探索,依旧纠结于国内的权力斗争,而日本已经快要追上欧洲各国了。
岩仓使节团主要成员
1871年,特权大使岩仓具视带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以及其他50名使节团成员和50多名留学生,这些留学生里面还包括5名女士,她们也一样要在外国留学多年。这些改革家的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伊藤博文只有30岁。他们从横滨出发,前往欧美,目的有二:一是学习西方,二是看看有没有可能使得西方修改那些不平等的条约。
这也是一个庞大的调查团,他们最想知道的还是西方究竟是怎么发达起来的。使节团的成员们都分工明细,有的负责考察商贸,有的负责考察工业,有的负责考察银行和税收、金融等——他们的计划是相当完善的。
这是一个年轻的使节团,也是个非常天真的使节团。所以他们在和美国国务卿汉密尔顿谈条约相关事宜的时候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帮人顿时明白,如果自己不够强大,没有强劲的实力,是不能和欧美国家谈条件的。只有改革日本现有的体制,建立起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日本强大起来,现状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于是,他们更加卖力地考察西方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了。
使节团的成员们被西方的文明彻底震住了:那些在工厂轰鸣的机器的声音听起来都很悦耳、那遍地的灰尘和漫天的黑烟都不觉得肮脏,以至于他们把原定的期限延长了一年多。他们去了英、美、法,然后又去了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丹麦、瑞典、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在近两年的时间中,他们马不停蹄、勤奋地接触各国政治首脑和各阶层人物,考察了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兵营、要塞、学校、报社、福利机构、博览会等,简直是如痴如醉,相见恨晚。在知道西方发展成这样只不过花了几十年之后,木户孝允等人更是大为惊讶,进而遗憾自己的国家居然错过这样一场变为强者的盛宴。
他们纷纷写信回国内,表达自己对西方认识的不足,并且认为日本现在的开放并不是真的开放,要想追上西方的脚步,必须彻底放下身段,与西方平等地贸易,即使暂时吃点亏也是无妨的。
使节团还花了不少心思来考察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制度,他们开始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才有可能给一个国家带来真正的竞争力。在对比了各国的情况之后,他们对德国的制度赞赏有加。因此在1882年,又专门派出伊藤博文去普鲁士,回国之后仿照普鲁士的制度制定了日本的宪法。
比起日本来,中国的考察就变得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早在1868年,中国就派出考察团去欧美,跟团去的郭嵩焘的命运是非常令人感叹的,他亲身经历了东西方之间对比的震撼,写成了《使西纪程》一书,不但不被人重视,反而因为赞颂西方被无数的国人唾骂为崇洋媚外。
同样三十几年过去,中国依旧在艰难地探索,依旧纠结于国内的权力斗争,而日本已经快要追上欧洲各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