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和自己的内心交流
3.学会和自己的内心交流
当你感到痛苦时,让自己这样想:这痛苦并不是可耻的,它不会损害我们的心灵;痛苦也不会伤害我们的理性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在大多数感到痛苦的时候,伊壁鸠鲁的话对你都是有用的:“痛苦不是不可忍受的,也不会永远持续的,只要你记住它也有它的限度,不要让它在自己的想象中放大。”
——摘自《沉思录》
如果要问世间最坚强的是什么?那答案就是人的心灵。如果再问最脆弱的是什么?我想应该还是人的心灵。其实,人的心灵不但脆弱,还很复杂。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灵常常因为太过脆弱,不能应付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而崩溃了。而有的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的内心都看不通透,因此而常常导致后悔。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跟自己进行心灵的对话。
某杂志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澳洲有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壮硕无比,一只瘦小羸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死了,小猴子还活得好好的。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逮来一只壮硕的猴子,可是不久,这只壮硕的猴子又死了。数年后他又重返那个地方对猴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凡是体格壮硕的猴子,“人缘”关系都比较好。其他猴子弄到好吃的,它都能分享到一份。但这类猴子很少能静下来,它们总是处在不停地追逐嬉闹之中。而那些善于晒太阳和闭目养神的猴子则不同,它们被捉住后,却能长时间地活下来,而不像那些不善于独处的猴子,很快就死掉。这位动物学家因此得出结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是一种灾难。
这个现象强调的是:要重视内心世界的建设,懂得与自己的心灵交谈,从优雅、宁静的独处中感悟人生。当然,这不同于一味地离群索居,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耽于幻想,而是工作、学习之余自娱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有人说过:每人都看自己的前面,但我看自己的内部,对于我,只有自己是对象,我经常研究自己,检查自己,仔细探讨自己。
懂得与人交流很重要,但是更要学会与自己内心的灵魂交流。在人前充满笑声,一个人独处时,有时候会让悲伤淹没。
开阔而清静的心灵空间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这样的心灵避风港,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烦了的时候,不妨走进自己营造的心灵的小屋,安静下来,把琐碎的事情、生活的烦忧暂时抛到九霄云外,静静地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有人问古希腊大学问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什么呢?”他回答说:“同自己谈话的能力。”
同自己谈话,就是发现自己,发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忧愁和委屈多得不胜防备,有的时候要找一个适当的倾听者是比较难的。那我们就不妨选择说给自己听。这样的自我对话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释压的方法。与自己对话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扮演成两个不同的角色。比如,你工作进度完成得不理想了,一个你可以说:“太糟糕了,他完成了将近九成,而我才不到八成。”另一个自己说:“她才完成了五成,而我完成了八成呢!”于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的心里也就好受多了,轻松多了。这就是自我对话,在不耽误别人时间,也不影响别人情绪的情况下,我们的心声也得到了倾吐,烦恼忧愁也得到了释放。
所以,当你不堪生活和心灵的重负又谁也帮不了你时,当你有满腹的话语又找不到人倾诉时,你千万不要绝望,因为还有一种“自我释放”、“自我对话”的习惯可以拯救自己,可以让你自己解放自己。其实,拥有宁静的心灵世界本来就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这样的避风港湾。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感觉疲惫的时候,不妨在此享受片刻的温馨。将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压力都抛在脑后,静静聆听心灵的声音,与自己交谈。
人生总是充满浮浮沉沉,在社会的洪流中为名利权力而追逐,表面的光鲜与浮华掩盖不了有时来自内心的那一份孤寂与迷茫。所以要学会从功名利禄中抽身出来,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与自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让浮躁繁杂的内心得到宁静,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纯粹。这样方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与自己的心灵交谈、与自己相处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在与自己的谈话中,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保持一份冷静和坦然。在与自己的谈话中,才能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顿悟和升华。当我们面对自己,便可摘下种种面具、包袱,得到彻底放松,把心灵中的真实情感和盘托出,细细梳理、慢慢品味。当面对自己,回首往事,正好可以给自己一个静思内省、扪心自问的机会,净化藏污纳垢的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