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存在于事物的本身,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5.美好存在于事物的本身,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美来自事物的本身,如果事物的本身是美的,那它的各方面也都是美的,并不是赞美才让这事物变美的;赞美并不能使世间事物变好或是变坏。那些平时被看作是美的事物也是这样,比如说一件实物或艺术作品。那些真正美的东西,无需更多的赞美,它需要的只是法则、真理、仁爱和谦逊。这些事物本身就是美的,不会因为得到了赞扬就变得美了,也不会因为遭到贬损就不美了。
——摘自《沉思录》
一直以来,关于对“美是客观的存在还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主观的感受”,我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对于这个问题,马可·奥勒留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美来自事物的本身,如果事物的本身是美的,那它的各方面也都是美的,并不是赞美才让这事物变美的;赞美并不能使世间事物变好或是变坏。
确实,一件事物,首先要具有美的特征,它才能发挥美的光辉,也才能让我们去评判它到底美还是不美。所以,当我们说它不美的时候,这都是我们的主观判断,而事实上,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随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与此同时,它吻合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我们才会判断这个事物是美的。
事实上,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功利性,而它的种种特性又恰恰与它的客观存在密切相关。这里有几点可以说明这个观点。
第一,在人们审美之前,美早就存在了。审美,审美,如果不存在美,哪来的审,我们又何从去审?我们欣赏它,也就是欣赏自己在对象上所显示出来的本质力量,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我们无限爱慕和喜悦的心情,它的形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脑海里长期环绕,主要在于它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地显示出了人的本质力量。而当我们在利用感官感受美的时候,殊不知,感官正是我们生理现象的客观存在。
第二,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的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等等,这些理论和观点,我们都很熟悉,所以不再多加阐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存在于人类的意识之外。所以,当1000个人对同一件美的事物有不同看法时,这只能说明这件事物有1000处美的客观存在性。美始终是存在的,只是等着人去发现,就像我们常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美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客观的存在就都是美的。那些客观存在的美的标准就是前面提到的美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功利性,而并不是说所有客观存在的都具有这些特性。这就需要我们人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爱好以及审美情趣来断定辨别哪些事物是美的。
第四,当我们没有发现美的时候,这并不等于美是不存在的。因为美具有多样性,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你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会存在差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是柔美,“乱石穿宝,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是壮美,如果你在壮美角度看前者,它不美,你在柔美角度看后者,它也不美,难道它们不美吗?但是,经过世代的流传,这些“美”一直为人所称赞。所以,不置可否,它们无论如何都是美的。
说了一大堆理论性的东西,无非是想向大家证实“美的客观存在性”这样一个道理。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一个事物和每一个人。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得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马可·奥勒留说:一块翡翠会因为没人赞美它就不再美丽了吗?或者像黄金、象牙、紫袍、竖琴、短剑、鲜花和树丛这些东西,难道因没人赞扬就会失去价值吗?美是客观存在的,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它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这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简单,就是对于自己的美,我们应该自信。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动摇你心中对“美”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