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戈铁马辛弃疾

金戈铁马辛弃疾

时间:2023-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戈铁马辛弃疾29.金戈铁马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里。耿京气愤极了,以为义端与辛弃疾有勾结,要治他的罪。耿京从此更加器重辛弃疾了。此时的辛弃疾,是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他的英雄气概打击了金人,鼓舞了人民。辛弃疾不仅置之不理,而且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完工,绘图报告给皇帝。辛弃疾病重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抗金、恢复中原大业。“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辛弃疾

29.金戈铁马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里。少年时期,他跟北方人民一样,在女真族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下,过着忍辱吞声的生活。他的父亲辛文郁早逝,祖父辛赞把他抚养长大。辛弃疾常常跟着祖父登山临水,观览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想到在这样土地上的人民却过着屈辱的生活,逐渐萌发了为国家和民族复仇的思想,立志抗金救国,恢复中原。

辛弃疾二十一岁那年,金主完颜亮带领了号称六十万的兵马,大举南侵,想要灭亡宋朝。北方各地趁敌人后方空虚,出现了许多农民起义军。辛弃疾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毅然决然投身到火热的战斗中去。在家乡组织起两千多人,起义抗金,杀了金朝的县官,投奔了农民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因为他很有威望,文武双全,耿京便委任他担当“掌书记”的职务,负责管理印信和起草公文等工作。他又说服一个叫义端的和尚,率众一千人,归属耿京。没想到义端是个奸贼,在一个晚上,他偷了耿京的军印,准备逃往济南投降金人,邀功请赏。耿京气愤极了,以为义端与辛弃疾有勾结,要治他的罪。辛弃疾恳切地说,“请你给我三天期限,我一定会亲自把义端这个叛徒捉回来,如果捉不到,你再治我的罪也不晚。”耿京答应了。辛弃疾立即骑上耿京的乌龙马追赶义端,在半路上把他捉住,砍下了他的脑袋,带回来交给耿京。耿京从此更加器重辛弃疾了。

第二年,耿京派辛弃疾带领一部分义军南下,和南宋朝廷取得联系。在建康,辛弃疾会见了南宋高宗。他们的抗金行动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并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掌书记”。

不料,正在这时,耿京却被叛将张安国、邵进杀害了,张安国带领队伍投降了金军。辛弃疾和贾瑞等人从建康走到海州(今江苏海连市)时,听到这个消息,马上约集当地统制王世隆和忠义军领袖马金福等五十人,组成一支骑兵队,直驱山东金营。这时张安国正在那里和金将酣饮作乐,辛弃疾冲进营帐,踢翻酒桌,杀了金将和邵进,活捉了叛徒张安国,迅速把他绑在马上。辛弃疾快马加鞭一连跑了几个昼夜,返回建康,把张安国交给南宋朝廷。宋高宗下令斩首示众,并且派他去江阴(今江苏常州市)协理政务。此时的辛弃疾,是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青年,他的英雄气概打击了金人,鼓舞了人民。

从此,辛弃疾一直留在南方,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做官。他始终坚持抗战,是一位态度鲜明的主战派。当宋朝和金国签订了屈辱投降的“隆兴和议”时,他悲愤极了,写下了《御戎十论》,又名《美芹十论》,详尽地分析了宋金对立的形势和军事斗争的前途。可是统治者根本不予理睬。一天,他登上建康赏心亭,遥望天边的落日、远处的群山,听到高空孤雁的悲鸣,引起了辛弃疾的孤寂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词,作者无限忧愁叹息,因为国势飘零,时光虚度,壮志难酬。此时此刻,有谁能为他揩干忧国的热泪呢?

淳熙六年秋季,辛弃疾由湖南转运副使改知潭州,兼任荆湖南路的安抚使。他在任职期间,向朝廷建议编练一支湖南“飞虎军”,打算为恢复中原做准备。得到皇帝批准以后,他就动手干起来,筹建营房,招募步兵、马兵,严格训练。在建造营房的栅栏时,正赶上秋雨连绵不断,所需要的二十万片瓦无法烧造,他决定下令让长沙城内外居民,每家供送二十片瓦,付给瓦价一百文。两天之内,就凑足了。建筑费用,数以万计,也立即筹好。枢密院大臣蠢蠢欲动,向皇帝上书诬告他聚敛民财,宋孝宗赵昚听后,不问青红皂白,便降下御前金字牌,勒令停工。辛弃疾不仅置之不理,而且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完工,绘图报告给皇帝。皇帝看到“飞虎军”建成,有利于江南和平安定的局面,也就不再责备辛弃疾了。后来,这支“飞虎军”一直是长江沿岸的一支国防力量。韩侂胄伐金时,曾调用过这支军队,并被金人称作“虎儿军”。

后来他又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做官,他主张抗金,反对投降,理想不得实现,不断受到主和派打击、诬陷,以至被撤职,他只好回到江西上饶带湖闲居去了。后又迁居江西的铅山,在这里,他度过了寂寞的二十个春夏秋冬。他虽然老了,但他仍然时刻不忘到前线杀敌。他在灯前抚摸着从墙上摘下来的宝剑,梦中也常常听到战场上号角的声音,他梦见自己骑着快马,把弓弦拉得满满的,一箭就能射杀一个敌人……但是,这一切都是无法实现的幻想,他只能把它写在词中……。

闲居之中,朝廷曾起用过辛弃疾,他仍然积极备战,准备抗敌,但是却招来投降派的攻击和诬蔑,以“残酷贪饕、奸脏狼籍”的罪名,罢官再次回铅山。

二十年后,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又被起用,他对统一大业仍信心百倍,又继续做抗金的准备,但又因谗言被削职。他一次又一次地被撤职、被调离,总也不被重用,报国的愿望不得实现,他愤慨极了。他指斥当局并非倚重抗战人才,“叶公岂是真好龙!”

辛弃疾病重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抗金、恢复中原大业。他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说,今天像孙权那样立志恢复中原的人是没有了,然而我还希望如当年似的骑着战马,手持刀枪,像猛虎那样扑向敌人。我仍记得四十三年前押着张安国投奔建康的情景。现在我已经老了,但我仍要像老当益壮的廉颇那样为国效力,可又有谁来询问自己的志愿呢?

开禧三年(1207年),北伐进军失利,金兵乘势侵入到淮南,宁宗决心整军再战,下诏招募新兵,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诏命到铅山的时候,辛弃疾已经病势沉重,上奏章请求辞职。九月十日,这位伟大的爱国词人,不屈不挠的抗金英雄辛弃疾,带着忧愤不平的心情,悄然离开了人间。

◆辛弃疾的爱国热情、战斗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理解和重视。被逐出朝廷,弃置不用达20年之久。这期间是他词作的盛期,他的爱国情怀,留在了他的词中,激励着后世的人们,成为爱国主义不竭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