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推进创新型建设

加快推进创新型建设

时间:2023-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今后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加快推进创新型建设_2010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

四、加快推进创新型建设、提升宁波城市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一)抓住新机遇,全力推进创新工作

近几年来宁波城市能力一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某些方面(如知识产权产出)已经居于前列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薄弱,在许多指标上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宁波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创新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城市创新能力在转换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进一步完善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任务列入干部任期考核目标,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立足自身条件,充分发挥优势,这是世界上许多创新型城市走过的共同轨迹。杭州市提出“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总体战略部署,被理论界公认为城市创新的“杭州模式”。无锡市围绕打造最适宜创业的工商名城、最适宜创造的设计名城、最适宜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适宜旅游度假的休闲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质的文化名城这“五个名城”的目标,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苏州市依托高新工业园区,提出建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南京市提出依托较雄厚的科教优势,加快实现科教优势向创新、创业、创优“三创”优势的结构转变。上述几个城市在城市创新要素投入水平、城市创新环境支撑水平和城市创新活动产出水平三元要素方面各具特色,对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启示。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发展,宁波已经形成了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本充裕、体制机制灵活,又拥有深水大港、跨海大桥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方面的优势。在今后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宁波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借鉴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先进城市的有益经验,重点是要继续打造“活力宁波”,在进一步营造体制机制活力的同时,着力增强创新活力,使宁波拥有一批创新团队、一批高端产业、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使创新成为各个方面的自觉行动,各行各业都敢于引领创新之先风,让创新在宁波无处不在。

(三)加快实施“三三”科技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集群

必须培育三大创新群体,提高自主创新的层次与水平。企业创新群体是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力量,但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研究群体、科技服务群体的培育与支持。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考虑,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论,整体推进企业创新群体、科学研究群体和科技服务群体建设,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科技中介服务能力,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提高自主创新的层次与水平。

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大创新基地,促进科技要素资源集聚,形成“一心三圈层”的科技空间布局。“一心”指依托高教园区(南区、北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研发园区,形成科技研发基地,构成科技发展核心区。“三圈层”指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逐步形成三个圈层、辐射全大市的空间布局,构筑完善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宁波磁性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四)借鉴相关城市有益经验,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力军”,在宁波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但是,总体上企业创新愿望不强、创新管理能力不足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要建设创新型城市,调动和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推进自主创新的成效,必须借鉴苏州、无锡、南京、杭州等相关城市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有益经验,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鼓励企业兴办科研机构,要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都应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联合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允许独立核算的企业研究院所享受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有关政策。深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五)实施人力资本追赶战略,增强发展后劲

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投资,应该优先进行。为此,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培养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进一步把学生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培养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宁波市高校和职业学校按照建设“创新型学校”的要求,紧密结合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打破学科界限,组织科研团队,积极参与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学校则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支持教师集体和个人开展科研活动。

必须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促进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要依靠广大企业,建立人才开发、培养工作平台和机制,广泛招才引智,推动自主创新。同时,把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技术要素入股制度和经营者持股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紧缺创新型人才开发为重点,制定中长期紧缺人才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增强政府对紧缺创新型人才开发的调控能力。以“高洽会”、“科技创业大赛”、“国际化人才高级论坛”等为平台,打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成果交流的品牌,充分发挥人才开发载体和平台的集聚效应,实现人才与科技的交流互动。同时,继续做好“毕洽会”、“浙才会”、“专洽会”等载体,切实推进“甬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加大科技、教育、文化、文生、体育等各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各类引才引智载体的特色效应,提高引才成效。

(六)培育创新文化,造就良好氛围

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文化大市的要求,努力挖掘宁波历史文化精髓,积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活跃创新氛围。深入贯彻《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影视传媒、网络动漫、数字设计、视觉艺术、工艺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产业的创意群体,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创意文化产业街区和产业园区,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竞争、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风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展科技人员学术交流、青少年发明创造、职工技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参考文献

[1]周振华.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上海经济环境,2002(7).

[2]宋德勇.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理论探讨与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案例.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7.

[3]张立柱,王新华,郭中华.山东省城市创新能力的HCA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7(1).

[4]张洁,刘科伟,刘红光.我国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7(11).

[5]顾瑜婷,梅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审研究.商业研究,2006(7).

[6]宁波、杭州、南京、苏州、无锡2008年统计年鉴.

[7]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8]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