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谏智辩的晏婴

善谏智辩的晏婴

时间:2023-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善谏智辩的晏婴1.善谏智辩的晏婴晏婴:字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晏子几次请求开仓放粮,都没有被批准。景公听后,认为解除了自己的糊涂认识,对晏子表扬了一番。不久,景公的病好了,要赐给晏子土地,晏子婉言谢绝了。晏子以善谏而闻名,主张以礼治国。晏子的口才不仅表现在对君主的劝谏和应对上,还表现在出使诸侯国时的外交辞令上。

善谏智辩的晏婴

1.善谏智辩的晏婴

晏婴:字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连任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正卿,执政几十年。他机智善谈,为人正直俭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婴生活于春秋末期,正处在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大变革大动荡历史时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他虽然算不上一个改革家,但是能够凭着一个严肃政治家的良心,借助自己的机智和口才,极力影响君主实行一些开明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负担和痛苦。

齐景公时,有一年京城附近连降十几天大雨,百姓房倒屋塌,庄稼和财物也大多被冲走。而景公却不闻不顾,整日饮酒作乐。

晏子几次请求开仓放粮,都没有被批准。他心急如焚,于是先将自家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然后见景公,说:“暴雨已经下了十七天了,乡村中房倒屋塌,难民遍野。老人孩子在挨饿受冻,连糟糠也吃不上,粗布短衣也穿不上。可是君王一点也不顾念他们,还在日夜饮酒。宫中的马吃着粮食,狗吃着肉,婢妾有足够的米肉佳肴,相比之下,对饥寒中的百姓不显得太薄情了吗?我现在充数做宰相,是百官之长,可是百姓饥寒交迫而无处告苦,又眼睁睁看着君王沉醉于酒中而不去关心百姓,我的罪孽太深重了!”说完就跪拜叩头,请求辞职,然后起身就走了。

景公经他这一番数落,头脑多少清醒了点,急忙派人追回晏子,让他巡视灾情,赈济和安抚百姓。

晏子在平时,往往是借机而谏,而且善于剖析事理,言辞中肯,说服力强。在他的言辞间,常闪现出朴素唯物的思想,对鬼神上帝持怀疑态度,特别注重人民的力量。

一次景公患疥癣,并转为热病,一年多没治好。他让史固和祝佗向宗庙、山川祷告,也无济于事。于是向晏子和梁丘据征求办法,说:“寡人(自称之词)病势严重了。让史固和祝佗祷告,杀了不少牛羊,用了不少圭璧,数量比先君桓公时还多,可是病不仅没好,反而加重了。我想杀了史固和祝佗来讨上帝的喜欢,这样是否合适呢?”

梁丘据向来善于奉迎,马上说:“合适。”

晏子没吱声。景公问:“晏子认为怎么样?”

晏子却反问:“君王认为祷告有益处吗?”

景公答:“当然有益处。”

晏子便说:“如果认为祷告有益处,那么诅咒就有害处了。君王疏远忠直之臣,忠直之臣被拒之门外,因此谏言不能上达。臣(自称)听说,内外大臣都沉默了,那么众人的怨言就可以把金子熔化。全国的人民众多,他们怨声载道,都向上帝诅咒。一国人诅咒,而只有两个人祷告求福,尽管善于祷告也不行。再说,祷告如果直言齐国的实情,那就自然要说君王的坏话。如果隐瞒过失,又是欺骗上帝,如果上帝有灵,就不会受欺骗;如果上帝无灵,祷告也没有用。希望君王仔细考虑。不然的话,杀了先罪之人,这是夏桀、殷纣灭亡的道路。”景公听后,认为解除了自己的糊涂认识,对晏子表扬了一番。不久,景公的病好了,要赐给晏子土地,晏子婉言谢绝了。

他对君主的进谏,有时是直言不讳,但是在多数场合中都是用委婉的言辞来讽喻,显得含蓄而幽默。

景公曾大兴土木,征发农民建筑长(lái)之台,以供游观玩乐。已经到了深秋季节,仍然不让农民回家收割庄稼,还设宴开怀畅饮。酒过了三巡,晏子乘着酒兴,站起来边舞边唱道:“已经到了秋末,庄稼还没有收割,多么急人啊,时间眼看错过了!天气已经寒冷,工程仍不停辍,多么急人啊,日子将怎么过!”连唱了三遍,眼泪沾湿了衣襟。景公感到惭愧,下令马上停止建筑长之台。

晏子一直住在简陋的房舍里。景公知道后,想改善他的居住条件,对他说:“你的住宅靠近闹市,地势低而又尘土飞扬,不适宜居住,请换个地势高而又干爽的地方吧。”晏子推辞说:“我的先辈一直在这里居住,我有愧继承先辈的遗产,住在这样地方就已经过分了。况且这里靠近街市,早晚买东西方便,这是小人的利益所在。怎敢麻烦有关部门为我造新房呢?”景公听他这么说,便笑着问:“你既然靠近街市,知道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既然有此便利,怎么能不知道呢?”景公便继续问:“那么,什么贵,什么贱?”当时景公滥用刑罚,常砍掉罪人的下肢,因此市场上有做假肢卖的。晏子乘机说:“假肢贵,鞋子便宜。”景公听了,马上收敛了笑容,知道是在暗讽自己。景公虽然当时不大高兴,可是后来还是减轻了刑罚。

晏子以善谏而闻名,主张以礼治国。一次景公与大臣饮酒,酒兴正浓时,景公说:“今天愿与各位大夫开怀畅饮,请不必拘于礼节。”晏子听后愀然变色,赶紧向齐景公指出这是不对的,礼节是不能不要的。景公背过脸去不听。过了一会,景公出去,晏子安坐不动,景公进来时,晏子也不起立;大家一齐举杯,晏子却先把酒喝了。景公气得变了脸色,强压怒火注视着晏子说:“刚才您还在教训我礼节是不可不要的,可是我出去进来您都坐着不动,大家一起举杯,您却先把酒喝了,这就是您所说的礼节吗?”晏子离席叩拜之后对景公说:“我对国君所说的话怎敢忘记呢?我不过是把不讲礼节的实况演示出来罢了。国君如果不要礼节,就是这个样子。”景公这才醒悟,表示听从晏子的教诲,从此整饬法令、修订礼仪以治理国政,于是百姓也都规矩起来。

又有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病死了,景公大怒,要治马夫之罪。晏子对齐景公说:“这人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死,让我为您教训他一番,让他知道自己的罪过,再送去监狱治罪”。景公同意后,晏子就历数其罪说:“你有三大罪状:国君命你养马,你却让马病死了,这是死罪之一;你养死的又是国君最心爱的马,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后必然要怨恨我们的君主,诸侯听说后必然会轻视我们国家。你让国君的马病死,使老百姓对国君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这是死罪之三。”

齐景公听了长叹一声说:“请您放了他吧,不要因此而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晏子的口才不仅表现在对君主的劝谏和应对上,还表现在出使诸侯国时的外交辞令上。在外交场合,他机智敏捷,不卑不亢,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并赢得了外交中的主动地位。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人知道他身材矮小,便在大门旁边另开了个小门来迎接他。晏子站在门外不进,说:“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今天我出使楚国,不应当从此门进?接待人员只好让他改从大门进。见到楚王后,楚王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晏予答道:“齐国都城临淄有上万户人家,人们如果都张起衣袖,就可以遮住天空;同时挥汗,就如同下雨一样。肩挨肩,脚跟脚,到处是人,怎能说没人呢?”楚王顺势又问:“既然有人,为什么偏让你来呢?”

晏子答道:“齐国派遣使者有个规矩,要按各自品行的优劣出使不同的国家,贤者出使有德之君的国家,不贤者出使无德之君的国家。我是最差的,因此只能出使楚国。”这种恶作剧的玩笑,在外交场合是常会遇到的,使者如果认真起来翻了脸,或是听之任之,或是应对不恰当,都将被耻笑,处于被动。在这智慧的较量中,晏子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应对自如,恰到好处。他见开小门迎接自己,便用“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来应对,摆脱了困境,反而骂了楚人。但又说:“出使楚国不应当从狗门进”,将话头留有余地,使楚人哭笑不得。楚王问“齐国没人了吗?”这话背后含有恶毒的骂意。但晏子只是按话的表面意思应对,将齐国的人口众多大大夸耀了一番。可是楚王不知深浅,进一步问“为什么偏派你来了?”蓄意贬低晏子。晏子就有点不客气了,用假设推理的方式,导致“我是最差的,因此只能出使楚国”的结论,目的是暗中骂楚王是最无德的君主。因为毕竟是开玩笑,因此楚王也不好发作,而晏子却从被动转为主动。

晏子又一次出使楚国,楚王事先对左右侍臣说:“晏子是个善于辞令的人,想个什么法子好好侮辱他一番呢?”有人献策说:“当他来到时,我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经过,大王就问:‘是什么人?’我就答:‘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就答:‘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正喝到兴头上,有两个人绑着一个人从庭前经过。楚王问:“绑的什么人?”下面答:“齐国人,犯的盗窃罪。”

楚王于是瞧着晏子,问:“齐国人生来就善于盗窃吗?”

晏子忙离开坐席,恭敬地答道:“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桔,生在淮北则成了枳,只是叶子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因为水土不一样了。齐国人生长在齐国本来不盗窃,可是到了楚国就盗窃,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盗窃呢?”

楚王听他这么一说,不自然地笑了,说:“圣人不是可以随便取笑的,寡人反倒闹了个没趣。”

◆楚国所设计的恶作剧,既滑稽又恶毒,晏子稍有迟钝就会陷于被动。晏子先假设绑的人是齐人,犯了盗窃罪,然后用桔树因水土不同而变异的道理,类推齐人本不盗窃,而到了楚国就善盗的原因也是水土发生了变化,言外之意就是说楚国人都是盗贼。他这么反戈一击,不仅将齐人开脱得很干净,而且反过来把楚国人侮辱了一番,使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然,这种类比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但是在这种开玩笑的场合却用得恰到好处,显示了晏子的智慧和口才。晏子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胆量为自己和齐国赢得了尊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