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
11.楚归晋知
知:亦称“荀”、“知武子”,晋国大夫,荀首之子。前597年邲之战中为楚军俘虏,被囚九年,后被交换回国。归晋前答楚共王,不卑不亢,使共王感叹“晋未可与争”。鄢陵战后合齐鲁兵伐郑失败。悼公即位后任上军将,再次伐郑,从仲孙蔑之谋,筑城于虎牢,使郑国不敢复贰于楚。知本是春秋时期晋国一位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因为有一番面对楚王百般刁难时的慷慨陈词而名垂青史。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战后交换俘虏,楚国将释放晋将知(yīng)。楚王问知:“您怨恨我吗?”知答:“两国交战,臣因无能,没有胜任职守,成了俘虏。君王手下人没有杀掉我来祭祀钟鼓,让我回国受制裁,这是君王的恩惠。臣实在无能,又敢怨恨谁呢?”
楚王又问:“那么感激我吗?”
知答:“两国交换俘虏,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想让百姓缓口气,各自抑制自己的愤怒,互相原谅,结为友好。两国友好,臣也不曾参与其事,又能感激谁呢?”
楚王又问:“您回去后,究竟该如何报答我呢?”
知答:“臣说不上有什么怨恨,君王也说不上受什么感激,没有怨恨也没有感激,我不知该报答什么?”
楚王不罢休,继续说:“尽管如此,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知于是说:“托君王的福佑,作为囚徒的我能把这把骨头归回晋国。如果我们君王杀了我,我将死而不朽;如果由于我们君王的恩惠而赦免,把我交给父亲,父亲经请示把我在宗庙中杀掉,我也死而不朽;如果父亲的请示未被批准,而让我继承父业,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事,率领军队治理边疆,虽然碰上大王的人,我也不敢背离职守,将竭尽全力,以至于战死,没有别的念头,这就是我对您的最好报答了。”楚王听了,对自己臣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强的,”于是对他厚礼相待,放他回国。
知虽然暂时寄人篱下,但不徇私情,不卑不亢,显示了作为一个晋人的风采,博得了楚人的尊重,也为晋国赢得了名誉。
◆知在答楚王问时选择了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这一合理的价值取向,作为外交辞令的核心。义正词严,无懈可击。表现了一个忠臣恪守的做人原则,其外交辞令始终蕴含着张扬的人格魅力,如果完全以为知是灵机一动,随机应变地在玩外交辞令和技巧,这并不完全对。他所打的国家利益的牌,既是一种技巧和策略,同时也是合乎情理的真实观念。楚王不但无言以对,而且从中洞察出晋人的一种民族精神,并为此精神所感动。所以楚王说:“晋人不能与他争斗”,并以重礼送知归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