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灭蝗
28.姚崇灭蝗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唐朝唐玄宗时候,山东等地曾发生严重蝗灾,宰相姚崇经上表请求,传令各地捕杀蝗虫,并派遣御史分赴山东各道督促灭蝗。对于蝗灾,历来都有迷信之说,以为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只能以修德、祈祷免灾,不能以捕杀的方式灭灾。
汴州刺史倪若水就对下来督促灭蝗的御史说:“蝗虫是天灾,宰相应当自己修养德行,才能免除。以前十六国时,皇帝刘聪就因为灭蝗,反而使蝗灾更加严重了。”
姚崇得知后非常生气,连发书信给他。信中说:“刘聪是假君主,他的德行不能战胜妖孽。当今是圣明君主,妖气不能盛行。古代传说哪里的太守好,蝗虫就避开那地方。如果真的能修养德行就可避免蝗灾,那不是正说明因为你缺少美德才招至蝗虫吗?现在你坐视蝗虫吃庄稼而不抢救,如果百姓因此而闹饥荒,你身为刺史怎么能心安理得呢?又有何德行而言?希望你尽快行动起来,不要自招祸患,以至后悔莫及!”信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斥了倪若水的谬说,并责令他立即指挥灭蝗。
倪若水于是按姚崇教给的方法,动员百姓,夜里点起火,杀死蝗虫十四万石,抛入汴河中的蝗虫多得不可胜数。
在朝中,也有些大臣引经据典地对灭蝗的事加以非议,玄宗便询问姚崇。
姚崇解释说:“平庸的儒生总是死板地理解经义,不知变通。做事情要因时制宜,有时违背经书反而合乎情理。过去魏朝时,山东有蝗灾伤害庄稼,人们发慈悲,不忍心杀灭蝗虫,致使庄稼被蝗虫吃尽,颗粒不收,结果出现人吃人的惨象。后秦时闹蝗灾,庄稼树木野草全被吃光,连牲畜都没有草吃了。如今山东到处蝗虫铺天盖地,而且繁殖很快,灾害严重,前所未闻。河南、河北等地蝗害也很严重,粮食贮存又很少,若不及时灭蝗,难免百姓流离失所。此事关系国家安危,不可犹豫不决。现在如果全力灭蝗,即使除不尽,也比放任成灾强得多,陛下善良,不愿杀生,那么此事陛下不用费心,就让臣处理此事就行了。如果真的因为灭蝗而招来天祸,就由我一人承担吧!”他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利益为重,又表示自揽所谓天祸,排除了玄宗的顾虑,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见。
又有一个黄门监官叫卢怀慎的对姚崇说:“蝗虫是天灾,哪里是人可以随意灭除的呢?百姓都在议论纷纷,说现在蝗虫太多,有伤和气。现在你悔过还来得及。”
姚崇驳斥说:“过去楚王吞食了蚂蟥,被蚂蟥咬的伤口得以痊愈;孙叔敖杀死毒蛇,不仅没有遭灾,还成了大福大贵之人;孔子是圣人,也不吝惜杀羊。古代的圣贤都主张爱人,所为都合乎礼义。如今蝗灾严重,灭蝗还来得及,如果放纵蝗虫吃庄稼,灾区的百姓都将被饿死,难道到那时才不伤和气吗?灭蝗之事是皇上批准的,请先生就不要多说了!如果因灭蝗而得罪上天,也由我一人承担,与别人没有关系。”
◆姚崇据理驳辩,慨然质问卢怀慎:“我真不明白,你那么害怕蝗虫,怎么不怕百姓死于饥饿呢?”卢怀慎无言以对,同意捕杀蝗虫。姚崇力排众议,坚持灭蝗,使灾情减少到最低限度,使百姓和国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大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