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勤学有为
40●柳宗元勤学有为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六百余篇。
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八月,只有十三岁的柳宗元代一位姓崔的中丞写了一篇向皇帝祝贺的奏表,赢得京城长安内外一片赞誉,小小年纪的柳宗元一时间名声远扬,被誉为“少年才子”。
小小童子为何能得此奇名?这和柳宗元的家庭教育,他本身的刻苦学习,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
柳宗元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父亲柳镇学识渊博,秉性刚强,常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宗元要知书达理,廉洁守志,嫉恶不惧,并为宗元起字号“子厚”以表此心愿。宗元的母亲卢氏本是大家闺秀,既知书懂理又善良贤惠,培养了宗元良好的读书习惯。
宗元四岁时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识字。卢氏常用自己背诵过的古诗赋一句句教宗元诵读,读得熟了,再开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以及写作的知识。母子俩每天吃过早饭就坐在室外台阶上学习。宗元天资聪颖,又认真肯学,如此日积月累,七八岁时就已经可以写一些短小的诗文了,颇受亲友的赞赏。
宗元十三岁时,文笔流畅,气势不凡,以至名声传扬四方。但宗元并未沾沾自喜,他“颇慕古之大有为者”,仍孜孜苦学,一心要有所作为。他一边用心攻读,一边随父亲做官,在父亲的指导下,更广泛地读书。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白天,他不停地读、写、抄录,连吃饭都得再三催促;晚上,他和父亲一同学习到深夜,父亲也常为他析难解疑。读书丰富了宗元的知识,他通习“六艺”,文章写得也很有声色了。
柳宗元一生酷爱读书,以读书为乐趣,一朝一夕都与书相伴,无论外出访友,还是晚年卧床不起之时,他的身边都未曾少过书。
宗元读书专心致志,总是认真地作读书笔记,并从来不被书本束缚。他认为做学问应尽可能读遍先人所言,但要善于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应去粗存精,创造自己的理论,这是他的读书原则。他广涉书海,文、史、经、哲、道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仅儒家经史、百家著作,就读了几百卷。如此博览群书,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思想,使他精深过人,见解独到而精辟,让人叹服。同时,他又敢于对《国语》质疑,写出《非国语》一书,成为我国古代哲学和文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柳宗元爱书如命,十分珍视自己的藏书,也正是这些书籍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和力量,使他不仅提出了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文学理论,指导了古文运动,而且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而风格秀丽独特的诗赋散文,同时,他的山水游记更是清新秀美,情景交融,他还把寓言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文学体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书的柳宗元一生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终于因而成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出自(唐)柳宗元《读书》。意思是:经书、史册已经足以使你高兴了,何必再那么辛勤地去读那些无用的书呢?人贵在用知识武装自己,不必去为虚名奔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