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杜甫怜悯邻妇

杜甫怜悯邻妇

时间:2023-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杜甫怜悯邻妇68.杜甫怜悯邻妇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人。这时因为没有亲友的接济,杜甫的家庭生活非常贫苦。杜甫忙上前扶起她。杜甫同老妇交谈起来,才知道老妇住在西邻,丈夫早死了,儿子被官府拉去当了兵,死在了战场,自己孤苦一身,无以为生。从此,老妇人偶而来打枣,杜甫就当没听见,还常让妻子给老妇人送点柴米。

杜甫怜悯邻妇

68.杜甫怜悯邻妇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的时候,曾得到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严武的许多帮助。后来严武死了,杜甫没有了依靠,只好买舟携家南下,辗转许多地方,最后到了三峡上流的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寄居下来。

杜甫在这依山临江的荒僻山城的西郊,修了一个草堂,作为全家的栖身之所。这时因为没有亲友的接济,杜甫的家庭生活非常贫苦。杜甫当时年仅五十多岁,但是由于忧国忧民,又要为妻儿的生计操劳,加之体弱多病,看上去就像六、七十岁的老翁了。

草堂的西侧有几株枣树,枝繁叶茂,一到秋天,就结出了累累的果实。杜甫每当读书和写作疲乏的时候,就到枣树下散步。他看到枣子一天天成熟起来,就想将来枣子收获了还可以卖掉,也是一笔收入,换些柴米。

有一天,杜甫正在窗前读书,忽然听到有用竿打枣子的声音。他马上出门去看,发现有一个衣裳褴褛、身躯佝偻的老妇人,正在弯腰拾取打落的枣子,放入篮子中。老妇人一见杜甫走出门,就慌张地提起篮子要走,不慎跌了一跤,篮子中的枣子撒了一地。杜甫忙上前扶起她。她见杜甫态度和蔼,也就不发慌了。

杜甫同老妇交谈起来,才知道老妇住在西邻,丈夫早死了,儿子被官府拉去当了兵,死在了战场,自己孤苦一身,无以为生。杜甫知道了她的身世,很同情,就对她说:“以后你要吃枣子,尽管来打好了。”

从此,老妇人偶而来打枣,杜甫就当没听见,还常让妻子给老妇人送点柴米。

杜甫全家搬到东屯,把原来的草堂借给了从外地迁来的亲戚吴郎。搬家前,杜甫特地嘱咐吴郎:“西邻有个老妇人,孤苦无依,枣子熟了的时候常来打枣,千万不要禁止她。

后来,杜甫听说吴郎在枣树周围设了篱笆,就写了一首《又呈吴郎》的诗送去。诗中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须多事,便插疏篱却真情。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郎读了杜甫的诗,十分感动,马上拔去篱笆,听任老妇人打枣,再不防范了。

◆这则故事表明杜甫眼明心细,善待老妇人,既表现他悯穷尊老、急人所难的善良品性,用自己的行为举止、真情实意去感动吴郎的需要。语淡意厚,委婉周到,处处体现出诗人一贯以来的仁民爱物、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千载以后读来,仍能感动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