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为民
况钟 廉政为民
况钟(1388—1442),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
况钟是明朝人,曾作了九年书吏,十五年京官,直到宣德五年(1430年)才出任苏州知府。在苏州,他勤政爱民,廉洁公正,深得民心,苏州百姓一再挽留,连任十三年,称他为“况青天”。
削减赋税
宣德五年(1430年),在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胡渶和内阁首辅杨士奇的一致推荐下,况钟被任命为苏州知府。
当时,苏州、松江、常州、杭州、西安、武昌、温州、建昌、吉安九府被称为“雄踞地”。那里的政务、赋税、治安等方面问题都很严重。
况钟出京赴任之前,明宣宗朱瞻基特地颁给况钟赦书,告诫他说:“国家之政,首在安民。对于百姓要以保养为务,察其休戚,均其徭役,兴利除弊,一顺民情。”
宣宗还允许况钟对违法害民者,立即具实奏闻;对作奸犯科者,马上逮捕,差人押解进京,论罪惩处。朝廷的重用和信任,使况钟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使况钟意识到苏州现存问题的严重程度。
况钟乘车南下,刚入苏州府境,就碰到一群外出逃难的百姓,携妻抱子,担着几件破衣烂衫和家具结伴同行,到外乡寻找活路。交谈之下,况钟了解到,农民赋税负担太重是迫使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
其实,苏州地处江南,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只是历代朝廷都将苏州定为财政税收的重点地区,再加上明太祖朱元璋因为苏州是张士诚的统治中心,反抗过他,所以把苏州的富户迁到凤阳,有意加重苏州的田赋,加以惩罚。
当况钟接任苏州知府时,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百分之一点一的苏州府,要缴纳夏税秋粮二百八十一万石,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九点五。
苏州百姓无法负担这样沉重的赋税,纷纷逃亡。仅太仓直隶一州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到宣德七年,四十年的时间里,人口就从八千九百六十六户减少到一千五百六十九户。况钟经过仔细核对以后,发现其中还有一半是虚报的,实际人口只剩七百三十八户了。
因为苏州官田数量很大,每亩官田所交的赋税要超过民田的十四倍,而且粮赋还要自行运到北京、徐州、淮安、南京、临清等地去交纳。其运费、损耗要超过粮款的四倍以上。就这样,苏州农民哪能不穷,哪能不逃呢?
况钟为了速解民困,制止农民弃家逃亡,到任的当月就上奏朝廷,请求根据减赋诏的规定免除苏州赋税粮七十二万一千一百石。户部因为数目太大,怕影响朝廷收支,没有同意。
于是,况钟又一次上书请求减免苏州的秋粮,并直言不讳地说:“皇上在赦书中明确提到要减免苏州粮赋,现在如果不减,就是违抗皇命,失信于民。”
他还上书请求豁免抛荒浮粮十四万九千五百一十石,及宣德年间苏州的欠赋折收款。
况钟为民请命,连续三次上书户部都没同意。直到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在文华殿议事,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再次核减税粮时,才知道况钟三次上书,都被户部驳回这件事。宣宗十分震怒,命令内阁首辅杨士奇立刻拟定诏书,颁发全国,减免粮税。
况钟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从此,苏州每年可以减少赋税一百五十万石,这对苏州百姓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因此,苏州百姓都把况钟比作爱民如子的包公,称他为“况青天”。
解放百姓
明朝时,军籍和民籍是分开的。军户是兵役的承担者,他们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过去“从征”的老兵;二是收编的归附部队;三是因犯罪“谪发”充军的人。军籍世袭,父死子补,这个办法很不得人心,士兵逃亡的事经常发生。从而造成军籍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派御史和给事中按照《清军条例》到各地清理军籍。派到苏州的是御史李立和给事中孙确。
李立为了向朝廷表功,与苏州府同知张徽合谋,巧立名目,滥施酷刑,把不少民户定为军籍。
张徽在清理军籍时,为避开其他官员耳目,特意搬到交通比较闭塞的同里镇审理,还在堂上公然贴出“敢有违者,罪在必死”的布告,威吓百姓。
在审理时,张徽只问一句话;“你是情愿当兵,还是愿意做鬼?”被审问的人也只能回答“愿意当兵”,否则一顿毒打之后,仍被报作军籍人丁,解赴卫所,充当士兵。
那时,苏州府有一个士兵,在战争中,受伤而死。家中的年轻妻子因为无儿无女,又无恒产,无法生活,只得改嫁给一个裁缝。两年后这个女人生了一个儿子。按照《清军条例》其子本不应列名军籍,但是,负责清理军籍的李立、张徽硬将其拘捕到案,说他是“军籍民胎”,必须顶替死去的士兵,去到卫所当兵。
当地里老,按照《清军条例》的规定,为裁缝之子说话,不赞成将其列入军籍。李立就命令差人对里老施以酷刑,百般勒迫,最终还是将其报作应继人丁,解赴卫所。
况钟到任以后,裁缝夫妇和许多被冤断军籍的百姓一起,拦路告状。
况钟经过复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民户。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另派公正的御史、给事中等官员,会同地方上的府、县两级官员,依据颁布的《清军条例》重新清理军籍,并把李立、张徽在清军问题上的罪行也上报给朝廷。
宣宗见到奏折以后,十分震惊,立刻派刑部左侍郎成均到苏州重新复查。.
由于况钟的奏请和力争,苏州府清军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纠正。第一次复查就免除了被冤断的一百六十人的军籍,另外还明确了一千二百四十人的军籍仅限本人,不得株连追捕他人。第二次复查后,又使苏州府被冤为军籍的平民全部恢复了民籍。
与此同时,况钟还对冒充军籍、贿改军籍等问题进行了清理,使清军工作走上了正轨,从而平息了由于李立、张徽枉断军籍而激起的民愤民怨。
▶妙语点睛
况钟不仅刚正廉洁,而且孜孜爱民。前后各届苏州知府都不能与他相比。他在任期间,先后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贪官污吏动不动对百姓处以酷刑,他先后酌情予以减免者近一千四百余人。同时,他协同巡抚周忱,悉心筹划,为百姓奏免赋税粮七十余万石。
▶警世良言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
——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吴兢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汉·班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