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非凡气度
赵匡胤 的非凡气度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后周时,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yin)早年落魄时,曾投奔到董遵海父亲的帐下。董遵海对赵匡胤经常冷嘲热讽。赵匡胤忍不下去就投奔他处了。后来,两人又恰好同殿为臣,董遵海又成为赵匡胤的政敌。赵匡胤即位后召见董遵海时,董遵海自己觉得是死罪难逃,于是上朝请死,赵匡胤却开怀一笑泯恩仇,不予追究,还委以他一方之任。董遵海自然也是感激涕零,一生忠谨。
赵匡胤刚登帝位,第一次乘坐皇帝车驾出宫时,经过大溪桥时,一支箭飞来射在仪仗的黄盖伞上,禁军侍卫吓得发愣。赵匡胤却大方地披开胸襟,笑着说:“谢谢他教我箭法。”回到皇宫后,左右大臣力请搜捕射箭的人,赵匡胤都不准。
有一次,赵匡胤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学士叫王著,原是后周的臣子,因为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大声说话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赵匡胤却毫不怪罪,还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赵匡胤却宽大地说:“他喝醉了。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由他去吧。”
赵匡胤刚做天子时进入后周皇宫,看到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是什么人,宫女答:“世宗的儿子。”当时范质(后周宰相)与赵普、潘美等人跟在身边,赵匡胤环顾问赵普等人:“该怎么处置这个小孩。”赵普等人说:“杀了他。”潘美与另一将领在后面却不作声。赵匡胤问他的意思,潘美不敢回答。赵匡胤说:“登上别人的皇位,还要杀人家的儿子,我不忍这么做。”于是让潘美认领回去作侄子。以后,赵匡胤再也没过问过。这婴儿成人后,取名惟吉,长大之后还当了刺史。
赵匡胤生前曾在太庙里立下石碑,后来的新天子即位都要到太庙里去拜碑,并默诵誓词。这石碑立在太庙寝殿的夹室中,除了北宋历代皇帝,别人都无从得知。就是新皇帝去拜碑时,也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都离得很远,弄得很神秘。直到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宫门被打开,人们才得以纵览,不过是很简单的三条:一是保全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三是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即遭天罚。此外,赵匡胤还给柴家发了“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犯罪永远免死。
▶妙语点睛
赵匡胤统一了中国,又通过杯酒释兵、安抚前朝官员及后主遗孤等和平手段,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也开创了自宋朝之后再无大臣篡位的开端。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古代皇帝对前朝或割据统治者最简单有效的处置方式就是消灭,而赵匡胤的和平之谋对敌人也是有效的,终其一生,他没有杀死一个国主。这样做对于稳定人心,平定局面确有积极作用。
▶警世良言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清·金缨·《格言联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